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不过一念(精)/名家散文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林华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部散文集是作者近年公开发表散文作品的精品汇编。谈古论今,叙事状人,题材宽泛,可读性较强。歌颂真善美,满腔热情、不遗余力,抨击假丑恶,理直气壮,体现理性思考,既突出思想内涵,又注重文采艺术。《“老派”的味道》《龙窑》《老陆的人生哲学》《从“懵”到“懂”四十年》《黑金》《“我已经准备了哈根达斯”》《一碗面如何吃得从容》《喜爱飞雪连天的意境》有多篇文章发表后获奖、被转载、入选各种年选、文集,产生良好反响。
作者简介
张林华,中国作协会员,浙江德清人。在《花城》《江南》《作家》《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刊发表散文、小说作品。曾获“三毛散文奖”“浙江文学奖”“鲁迅杂文奖金奖”等奖项。
目录
上卷 山水如此淡
到花莲看海
“我已经准备了哈根达斯”
龙窑
老陆的人生哲学
从“懵”到“懂”四十年
黑金
“老派”的味道
喜爱飞雪连天的意境
中年读童话的况味
要看看菱角和竹子
给“员外”请安了
为什么你要爱你的寂寞
“我已是大运河的粉丝”
不动声色的善良
缤纷英溪帖
读到一位作家的沉郁情感
下卷 山河何其重
我很想建一座凉亭
只因沐的是春风
锻造爱国与批评的合金钢
生命胜在何处
学会有“教养”地应对被怀疑
什么是“警觉的阅读”
我的痛点是世道人心——随笔集《世道人心入梦》跋
“奋不顾身前,我是知道结局的”
你理应是历史的一部分
城市道板也可以这样铺
阅读其实是很个性的体验
纸板刻成的钢铁
“同学会”的江湖
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凤姐到底有没有文化
“我总是要面向光明的”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跋)
序言
一念可持续多久
张抗抗
《一生不过一念》是作
家张林华先生的第五部散文
集。
从他青年时代因热爱文
学而起念写散文,已经过去
几十年了。这一念好长远,
几乎持续了他的半生;这一
念好宽广,覆盖了他大部分
的精神世界。当年那个瘦高
清秀的少年,踏着江南水乡
湿漉漉的石阶,驾着梦想的
小船,从雾气弥漫的码头出
发,经过苕溪、英溪清澈的
水巷,穿过大运河一座座拱
形石桥坚固的桥墩,驶入浩
渺的水域。他望见自己心里
涌动的那个念头,犹如水面
散开的涟漪,一圈圈一波波
朝四周扩展开去。
一念既生,万念收起。
“念头”在时间概念里的
短暂性和瞬时性,决定了它
是个人化的、私密的,因而
是个微小的语词。但念头可
以生长、放大、升华或是下
沉,铺张或是扩张,比如战
争爆发、复仇欲望、爱恋冲
动,都有一念即燃、一闪覆
水的起因。“一念”是万事万
物的原点,从尘埃般微小至
宇宙般无穷大。
林华散文集《一生不过
一念》中所记述那些当下事
,具有对现实生活和现实社
会的关注,可为疲惫迷惘的
当代人解困除惑;忆旧往事
,看似平铺直叙,心念都藏
在深处。旧事未了,新事又
生,一个又一个善念、俗念
、邪念、杂念……心心念念
,沉下去又升上来,念头与
念头搏击,分分钟纠缠不息
,丝丝缕缕,此起彼落。“
一念”是意识的原生态,即
潜意识的一种,也是思绪意
念的“初级阶段”,因其感性
而显得真实珍贵。所谓“一
念之差”“一念之误”,就是
以错觉幻觉非理性判断是非
。若是经过理性的思考解析
,那么“潜意识”形成“思维”
,正念构成认知,飞升的气
韵进入空无,虚相实相,已
是禅的境界。
一念无邪,万念消解。
人生总在长途跋涉,林
华跨界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
,处理过万千事务,始终保
持着严谨沉稳的行事做人的
风格,这令他成为一个受人
尊敬、获得赞誉的优胜者,
他能做到不为世俗所扰,不
为声名所累,因为他知道自
己心底尚有一念,那是永远
无法抵达的终极之地——文
学。这是诉予真诚、寄予真
情的水中高台、陆地高塔,
亦如翠竹沧海的莫干山山顶
上,那座若隐若现的裸心堡

自从他步入文学的圣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
诸多边边角角的时间都用来
写作。好似背着一筐筐青青
的桑叶,倒入蚕房的竹匾,
然后屏息倾听春蚕嘬叶的沙
沙声;逐字逐句逐段逐篇,
直到它们变成饱满洁白的蚕
茧;在静寂流逝的时间里,
蚕蛹破茧成蝶、产卵孵化…

无数静夜里浮现的念头
,在他笔下勾连解析倾诉重
组,最终敷衍成文、集腋成
书。书中闪过的所有念想,
最后都指向了精神场域的探
究。沉浮的念头一旦落地,
跨越中年焦虑,坦然融入现
实生活,在一个新的层面上
得到“更新”。终于,当人们
翻动这部《一生不过一念》
散文新集的书页时,犹如抚
摸着、欣赏着一匹密实精美
、淡雅相宜的江南丝绸。
一念既成,万念飞扬。
读林华的散文,是思与
美的旅程,可圈可点之处比
比皆是。丰富的工作、生活
阅历,使他的美篇取材多样
、内容丰盈。历史与现实、
风物与民俗、现实琐议、身
边人事等,例如龙窑、大海
、矿山、运河、黑金、春风
……皆可入眼入心入文。其
中的《喜爱雪落无声的意境
》《我想建一座凉亭》都让
我欢喜。佳作收录成集,正
如德清下渚湖湿地的七港八
汊,水自四方来,汇聚成河
湖。
林华散文的叙事语言也
有特点,紧致且持重,简洁
且细微,冷峻的修辞风格里
,含有温馨的暖意。他的叙
事笔调总是不徐不疾、造词
遣句疏密有致,可令人长久
咀嚼回味。
林华的散文更重哲思,
无论描摹还是随感,语言的
缝隙里都镶嵌着自己的见解
与认知。河与海、煤与窑、
英溪帖、阅读与文化、菱角
与竹……一点一点抽丝剥茧
,思想的提炼条缕清晰。思
之有理、言之有物、抒之有
情、诉之有度。犹如两山间
的高架铁路,凌空而过,既
是对大山深涧的跨越,也是
对自我的超越。
近年来,人们谈论散文
,较多注重内容的现实关注
、巧妙的叙事策略、精美的
语言文字等“表象”,却常常
忽视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张
林华先生的散文集《一生不
过一念》,是善念压邪念、
正念克杂念的灵魂净化之载
体,或许正可补缺。
林华摘引了尼采的一句
话: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一念既起,持续一生。
何等美好纯粹的文学人生。
是为序。
2022年1月6日 北京
导语
本书所选文章充分体现一个有忧患意识的分子,以自己朴素踏实的工作为基本,贴近生活,反应生活,真知灼见,映射生活的真善美。文章广征博引,古今中外,典故名言,信手拈来。厚重的文字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积累和底蕴,展示了一种智慧的光彩,是难能可贵的高雅的文化散文。
后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阳光普照着江南平原,温暖
的河水缓缓地流淌起来,流
过每一条将块块岸地切割包
围的纵横港汉。两岸一望无
际的桑树,萌发出碧绿的新
芽,满目翠绿。位于长三角
腹地的杭嘉湖平原,自然条
件优越,四季分明,土地肥
沃,阳光充足,水源充沛,
最适宜桑树生长,而桑叶正
是辛勤吐丝的蚕宝宝的理想
食物。优越的自然条件,乡
农们的勤劳朴实,创造了一
个个锦绣江南的神奇故事,
所以我的故乡历史上就有家
家养蚕、户户植桑的农事传
统,这也直接造就了江南丝
绸工业发达的辉煌历史。
“春深处处掩茅堂,满架
吴蚕妇子忙。料得今年收茧
倍,冰丝血缕可盈筐。”多
么具有画面感!简直难以置
信,这首清新、自然,充满
浓郁江南田野风味的诗作,
竟是康熙大帝的作品。深居
宫廷高墙院内的天子,尽管
巡游江南,终究不可能真入
农户体察民情的,所以其笔
下的这首诗,应是慕江南蚕
桑业发达之名而就的,由此
足见江南蚕丝业声名之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电
影制片厂筹拍电影《蚕花姑
娘》,毫不犹豫的把这里作
为最佳拍摄地。
然而遗憾的是,近年来
,随着种桑养蚕农户的日益
减少,相关技艺渐渐失传,
导致丝绸工业盛况不再。此
时文学,恰可以忠实生动地
记录这一历史,形象地记录
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生动的
瞬间,尤其是实录每一个心
灵的萌动、激荡期,记录和
传播每一个蚕丝绸文化中神
圣神秘的神话传说、意味深
长的蚕俗民风、奇妙深奥的
科学技术,这是文学的独特
所在。著名作家苏沧桑女士
为此写过长篇散文《养蚕记
》,传神的笔墨,在生动记
录蚕农的苦乐生活后,发出
凝重的感慨:“多年后,在
中国江南,也许再也找不到
最后的养蚕人家,听不到春
雨打在万物之上的沙沙声,
看不到十万条蚕宝宝同吐丝
线的光芒了。此刻或将来,
我都无意以文字修补什么,
只想记取那些璀璨的过往,
也相信时光,会给我们更好
的。”
一生不过一念!逝者如
斯夫,时光总是难以驻留,
人力难以左右,时光会给我
们更好的,我们又何必过于
留恋那已逝的过往呢?的确
,如沐春风最令人陶醉,假
如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秋风
,你又何必多加抱怨?感受
秋的意境,保持清凉清苦清
爽的状态,做人生清醒有力
的把握者,蛮好啊,甚至好
得很。
草兴草盛,草枯草伏,
原本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周
期、自然规律,我们需要的
,是一种欣赏的眼光和仁慈
的胸怀,以及一双前行的双
脚。如果还要有点什么,那
就是留存一点点真切温暖的
记忆。

当下文学的境遇,也有
点类似于江南热土上的养蚕
业。文学的式微,似乎是不
争的事实,难免令人为之疑
虑,“桑间篝火却宜蚕,风
土相传我未谙”(宋·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随
着时代的变迁,随着视听以
及其他功能刺激的到来,文
学应当何为?是否还有生存
的前途?单就表现形式而论
,文学是继续以白纸黑字的
形式存在,还是会大规模地
转向别的形态?这些是很多
人关心,甚至担忧的问题。
……
我要感谢创作之路上指
导我写作的编辑老师们。诸
如赵健雄、潘向黎、蔡军剑
、马红云等编辑,我在与这
些可敬的人士交往中,深深
地为他(她)们的热心诚心
与认真专业所感动,这也成
为我与文学不离不弃,我始
终努力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
。可惜为篇幅所限,不可能
一一罗列那些优秀园丁的名
字,我只能以此来记录和致
谢这些热忱而智慧的编辑君
,也希望能借这样的方式,
备忘和鸣谢那些令我起敬的
文学报刊。
结集出版个人新作,是
我的一个梦想,而且,居然
成了真,不能不庆幸,特别
是在当今出书艰难的态势下
,有多么不易。感谢在散文
界素负盛名的百花文艺出版
社,在典雅的“名家散文书
系”里为我留席!感谢能干
又温暖的责任编辑王燕女士
,她的宽容赏识与真诚邀约
,令我很受用,很受激励!
可敬的张抗抗老师屈尊为拙
著作序,于提携激励美意之
外,提纲挈领,揭示散文随
笔创作之要义,体现长者风
范、文坛大拿的境界与功力

我还必须在此衷心感谢
始终无条件支持我、为我付
出许多的家人!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
更。”岁月绵长而静好,我
自信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崇敬
、礼赞它,还会借助我喜爱
的文学方式,一直。
精彩页
如有机会到台湾旅行,我个人觉得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是到花莲看海。
花莲,一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就有些讲究、有点曼妙意味的城市(居然不是“莲花”,呵呵,好像一下就脱俗了几分),坐落在宝岛的东海岸边,面积不大不小,适合寻常人居住。往东,正面朝向浩瀚无边、美丽无瑕的太平洋。城市临海,这是花莲的先天禀赋,具备了迥异于太多内陆城市的个性气质。花莲的大海,也不同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沿海城市(当然国内外皆有),海不够深水不够蓝,尤其海滩上十分脏乱,充斥着各类垃圾杂物,让人心生厌恶,避之不及。花莲的海,也不同于夏威夷、鼓浪屿等旅游名胜的海。这些名胜的岸边景观足够丰富多彩,一草一木仿佛都精雕细刻一般,与大海相映成趣,你对此当然抱有好感。也许你还可能因此对这样的海产生某种程度的亲近感,但与此同时,你的内心深处却还仿佛缺了些什么,抱有几分遗憾。而在花莲,这些遗憾,将与你无关。花莲的海面,宽广无边,海水湛蓝,蓝得清澈、蓝得纯粹、蓝得大气,不夹杂一丝异质。海有无垠的景深,山冈倚海耸立,仿佛突然从海面上立起来一般。山上野草丰茂,密不透风,野蛮生长。陡峭的山坡上基本没有什么建筑,纯自然风光,甚至可以说有些荒凉,除了一条细长而不宽阔的便捷公路,再无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独立于山冈之上,很易让人顿生一种苍茫辽阔之余的无助感,你不由自主地对这汪深深的海洋肃然起敬。
我得说,这片与花莲唇齿相依的辽阔大洋水域,才真正配得上“海”啊!湿润的海风和明丽的阳光,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美好了,而它偏偏又是真切的、自然的风光。
一条蜿蜒狭长、光滑如镜面的柏油公路就镶嵌在海边的山崖上,随着海岸的曲折凸凹向远方伸展,如同一条带状丝带将连绵的群山圈了起来。车行山道,开窗观景是必须的,沿途风光绝佳。濒临太平洋,三月海风轻轻吹来,拂脸不痛反感舒适。公路两侧的三角梅、樱花等一路自由怒放,薰衣草、鼠尾草等紫色花卉,飘来阵阵芳香。尤其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樱花竟然已经开得生机盎然。空气清新而略有些冷,天是多少年都未曾见到的透明。也许是久赏生幻念,仿佛回到孩童时代,回到那除夕挂满灯笼的早晨,那种欢喜如同新生。清晨花莲的天空,是一场色彩的盛宴,如打开一幅崭新的油画。天气晴朗,阔大的天空是用湖蓝色打了底子。云是额外用柔软的棉絮安置上去的,与底色隔着距离,悬在蓝天之上,好看得真想奔走相告,想踮起脚尖伸手撩拨。啊,这才叫“云”!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这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名诗《海滨墓园》的首句,他把大海比喻成屋顶,而浪花则幻化成了白色的鸽子。多么有想象力的诗句,蕴含了人们对大海的某种特殊偏爱。三月下旬到台湾,在花莲与台东的沿海公路上,一场马拉松赛事正在进行。只封了一边的车道用作赛道,这倒恰好让我们这一侧车道的人们,可以边行车边观赏比赛盛况。运动员队伍很是壮观,长数公里。跑在前列的明显风光一些,步履协调矫健,运动范十足,而落后一些的运动员则显得轻松自由许多,多了一些表现欲,也就更具观赏性。队列中,不仅有情侣手拉手一起跑的;也有推着小车载着孩子跑的;还有浓妆艳抹穿戏服跑的;更有干脆打赤膊,将号码布别在短裤上的。此情此景,貌似一场发生在沿海公路上的狂欢节。第二天翻看当地报纸,才知这样一场貌似不太正规的赛事,竟有几万人参加。冠军奖金不算高却也不算低,一万美金。亚军以下,数目就更不足提了。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