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程。全书分四篇十一章,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内容及历史赓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其经济思想中的蕴涵和接续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本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学科、经济学学科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党政干部的研修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百年历程(精)/中国经济学创新成果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百年历程。全书分四篇十一章,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内容及历史赓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其经济思想中的蕴涵和接续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本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学科、经济学学科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党政干部的研修读本。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一章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21—1927)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社会 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 二、民族振兴之路的初步探索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四、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传入中国的发端 三、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 第三节 党在成立初期的经济思想 一、党的早期纲领和文献中的经济思想 二、中共参与起草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思想 第四节 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 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 二、对土地与农民问题的探讨 三、关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认识 第二章 土地革命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1927—1937)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一、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 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旗帜的擎起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第二节 土地革命初期党对经济问题的分析 一、对发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二、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分析 三、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四、对农村经济的思考 第三节 土地革命思想 一、土地革命思想的提出 二、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路线和政策 三、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和政策调整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 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思想与措施 二、工商业发展思想的提出及政策 三、财政金融思想与政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37—194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实践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一、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思想 二、抗日根据地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思想 三、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一、关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二、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三、关于保护和利用民族工商业 第四节 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一、关于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问题的研究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划分思想走向成熟 三、党工作重心转移中经济建设思想的调整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一、新中国经济方略 二、新中国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蓝图 三、新中国的经济纲领和施政方针 第二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三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术语索引 序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 立起,至今已走过艰难、曲 折却光辉的百年历程。百年 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历史,是一部在马 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 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 党经济思想的历史,是一部 以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领导 和推进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国一批有识之士敏锐地认识 到世界潮流的变化,思考并 探索实现国家独立、民主、 富强的出路。正是在这样的 思考和探索中,开始了马克 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 播。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 中国的最初传播,无论是 1903年由赵必振翻译的日 本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 主义》一书,介绍了《资本 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 价值论,还是1906年朱执 信在《民报》上发表的《德 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介 绍了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及剩 余价值理论,等等,都是把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学 术界的一种思潮、流派来对 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在中国的系统引进和传播则 是在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 运动以后。1919年,李大 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第 6卷第5号“马克思研究专号” ,发表了顾兆熊的《马克思 学说》、凌霜的《马克思学 说批评》、刘秉麟的《马克 思传略》、李大钊的《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上)、渊 泉的《马克思奋斗的生涯》 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陈启修的《马克思的唯物史 观与贞操问题》七篇文章。 同年,《广东新中华报》发 表了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 ——称科学社会主义》;《 建设》和《星期评论》发表 了《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乱 原》《革命!何故?何为? 》和《“世界的时代精神”与 “民族的适应”》等文章。 1920年,《新青年》第8卷 第4号发表了陈独秀的《关 于社会主义的讨论》,李大 钊的《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 上的价值》。1921年,《 新青年》第8卷第6号发表了 李季的《社会主义与中国》 ;第9卷第2号发表了李达的 《马克思派社会主义》,高 一涵的《共产主义历史上的 变迁》;第9卷第4号发表了 施存统的《马克思底共产主 义》,蔡和森和陈独秀的通 信《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 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经 济思想的传播范围日渐扩大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 想的认识趋于深化。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 主义经济思想得到更多更系 统的传播。自此,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 百年发展可分为四个大的阶 段。第一阶段为1921年至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经济思想;第二阶段为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三阶段为1978年至 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经济思 想;第四阶段为2012年以 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的经济思想。每个阶段的经 济思想对上一阶段来说都具 有连续性、传承性、创新性 ,在发展和创新中连续着、 传承着经济思想的精髓,在 连续和传承中则又开启了新 的篇章。中国共产党经济思 想在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源远流长、前后传承、代有 更新,经过时代和实践的发 展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第一阶段1921年至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 济思想。1921年至1949年 ,中国革命历经大革命、土 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 经济思想也经历了这四个时 期的发展。大革命时期,风 起云涌的革命形势要求党对 中国社会各种经济关系以及 这些经济关系在民主革命中 的作用做出回答。传承李大 钊、陈独秀、瞿秋白、蔡和 森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 主义经济思想的阐发及对中 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具有 开拓性的观点,中国共产党 人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社会经 济结构,研究了关于中国土 地和农村问题、关于民族工 商业发展问题,初步形成了 一系列新的经济观点。大革 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 腥镇压和白色恐怖,中国革 命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再一 次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面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党的一批先进分子, 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积极进 行农村土地革命、建立革命 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在 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帝国主 义经济殖民入侵、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经济 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领导广 大军民积极进行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开展农业生产、 工商业生产和财政金融建设 ,逐步形成了党在土地革命 时期的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和 根据地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 ,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 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 据地贯彻减租减息政策、保 护发展民族工商业,提出了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 经济工作总方针,确立了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集中领 导、分散经营,公私兼顾、 军民兼顾等重要经济原则, 制定了适合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财政、土地和经济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