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人与经典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东坡多情,也长于思辨,在词的世界里,他所抒写的情,所呈现的意境,有多样的姿态,在出入之间,展现出各种跌宕的情怀,充满着兴发感动的力量。
东坡绝非完人,他有优点,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人之可贵,就在有不完美处,东坡和我们一样会犯错,有缺点,但却比一般人更能承担苦难,并以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襟,面对人生困境,表现出更强韧的生命力。
读东坡词,往往更能读到一种勇于面对生命的态度,一种自由意志和创新精神的展现。
本书详述苏东坡仕途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词作皆感人肺腑、令读低徊。作者条理分明而细腻的解析,使读者阅读吟诵时,更能深刻体会苏东坡或遣情抒怀、或人生飘零的心境。
作者简介
刘少雄 台湾大学终身杰出教师获得者,刘少雄教授从事词学研究三十多年,精注义理、词章、考证。近年来,刘教授专注于“东坡文学”研究,所写的《东坡词专论》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他多次被邀请赴国外讲学,主要的讲题就是苏东坡和宋词,先后去过美国、捷克、韩国和香港等地,反响热烈。2018年,刘教授荣获台湾高校教学殊荣,台湾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
目录
“人与经典”总序∕王德威
“人与经典”总导读 / 柯庆明
序言:为什么是东坡,为什么是词∕刘少雄
上篇 云散月明——东坡的一生
楔子
年少岁月(1036—1056年)
初入仕途(1056—1068年)
新旧党争(1069—1079年)
谪居黄州(1080—1084年)
重返汴京(1084—1089年)
四任知州(1089—1094年)
流放生涯(1094—1100年)
云散月明(1100—1101年)
下篇 指出向上一路——东坡的词
东坡词中的世界
 一、东坡词是宋词的奇葩
 二、词的美感在其独特的情韵
 三、宋人多情及词中的跌宕之姿
 四、东坡填词缘起及其创作意识
 五、东坡“以诗为词”的意义
 六、东坡词的启发
悦读东坡词
 一、此生飘荡何时歇——杭州时期
 二、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密徐湖时期
 三、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时期
 四、此心安处是吾乡——黄州以后
 五、似花还似飞花——咏物及其他
后记
序言
“人与经典”是麦田出版
公司于创业二十周年之际所
推出的一项人文出版计划。
这项计划介绍广义的中国经
典作品,以期唤起新一世代
读者接触人文世界的兴趣。
取材的方向主要来自文学、
历史、思想方面,介绍的方
法则是以浅近的叙述、解析
为主,并辅以精华篇章导读
。类似的出版形式过去也许
已有先例,但“人与经典”强
调以下三项特色:
我们不只介绍经典,更
强调“人”作为思考、建构,
以及阅读、反思经典的关键
因素。因为有了“人”的介入
,才能激发经典丰富多元的
活力。
我们不仅介绍约定俗成
的经典,同时也试图将经典
的版图扩大到近现代的重要
作品。以此,我们强调经典
承先启后、日新又新的意义

我们更将“人”与“经典”交
汇的现场定位在当代中国的
台湾。我们的撰稿人都与台
湾渊源深厚,也都对台湾的
人文未来有共同的信念。
经典意味着文明精粹的
呈现,具有强烈传承价值,
甚至不乏“原道”“宗经”的神
圣暗示。现代社会以告别传
统为出发点,但是经典的影
响依然不绝如缕。此无他,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毕竟不
能,也没有必要忽视智慧的
积累,切割古今的关联。
但是经典岂真是一成不
变、“万古流芳”的铁板一块
?我们记得陶渊明、杜甫的
诗才并不能见重于当时,他
们的盛名都来自身后多年或
多个世纪。元代的杂剧和明
清的小说曾经被视为诲淫诲
盗,成为经典只是近代的事
。晚明顾炎武、黄宗羲的政
治论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
重视,而像连横、赖和的地
位则与台湾的历史经验息息
相关。至于像《诗经》的诠
释从圣德教化到纯任自然,
更说明就算是毋庸置疑的经
典,它的意义也是与时俱变
的。
谈论、学习经典因此不
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我们反
而应该强调经典之所以能够
可长可久,正因为其丰富的
文本及语境每每成为辩论、
诠释、批评的焦点,引起一
代又一代的对话与反思。只
有怀抱这样对形式与情境的
自觉,我们才能体认所谓经
典,包括了人文典律的转换
,文化场域的变迁,政治信
念、道德信条、审美技巧的
取舍,还有更重要的,认识
论上对知识和权力、真理和
虚构的持续思考辩难。
以批判“东方
学”(Orientalism)知名的
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
(Edwardsaid,1935—
2003)一生不为任何主义
或意识形态背书,他唯一不
断思考的“主义”是人文主义
。对萨义德而言,人文之为
“主义”恰恰在于它的不能完
成性和不断尝试性。以这样
的姿态来看待文明传承,萨
义德指出经典的可贵不在于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杆价值
,而在于经典人世的,以人
为本的、日新又新的巨大能
量。
萨义德的对话对象是基
督教和伊斯兰教文明,两者
各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
基础。相形之下,中国的人
文精神,不论儒道根源,反
而显得顺理成章得多。我们
的经典早早就发出对“人之
所以为人”的大哉问。屈原
徘徊江边的浩叹,王羲之兰
亭欢聚中的警醒,李清照乱
离之际的感伤,张岱国破家
亡后的追悔,鲁迅礼教吃人
的控诉,千百年来的声音回
荡在我们四周,不断显示人
面对不同境遇——生与死、
信仰与背离、承担与隐逸、
大我与小我、爱欲与超越…
…的选择和无从选择。
另一方面,学者早已指
出“文”的传统语源极其丰富
,可以指文饰符号、文章学
问、文化气质,或是文明传
承。“文学”一词在汉代已经
出现,历经演变,对知识论
、世界观、伦理学、修辞学
和审美品味等各个层次都有
所触及,比起来,现代“纯
文学”的定义反而显得谨小
慎微了。
从《诗经》《楚辞》到
《左传》《史记》,从《桃
花源记》到《病梅馆记》,
从李白到曹雪芹,将近三千
年的传统虽然只能点到为止
,但已经在在显示古典历久
弥新的道理。《诗经》质朴
的世界仿佛天长地久,《世
说新语》里的人物到了今天
也算够“酷”,《红楼梦》的
款款深情仍然让我们悠然神
往,而荀子的《劝学》、顾
炎武的《廉耻》、郑用锡的
《劝和论》与我们目前的社
会、政治岂不有惊人关联性

“郁郁乎文哉”:人文最
终的目的不仅是审美想象或
是启蒙革命,也可以是“兴
、观、群、怨”,或“心斋”“
坐忘”,或“多识草木鸟兽之
名”,以至“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人与文是我们生
活或生命的一部分。传统理
想的文人应该是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转换成今天的语
境,或许该说文学能培养我
们如何在社会里做个通情达
理、进退有节的知识人。
“人与经典”系列从构思
、选题到邀稿,主要得力于
柯庆明教授的大力支持。柯
教授是台湾人文学界的标杆
性人物,不仅治学严谨,对
台湾人文教育的关注尤其令
人敬佩。此一系列由柯教授
担任总策划,是麦田出版公
司最大的荣幸。参与写作的
专家学者,都是台湾学界的
一流人选。他们不仅为所选
择书写的经典做出最新诠释
,他们本身的学养也是台湾
多年来人文教育成果的最佳
见证。
王德威,美国哈佛大学
Edward C.Henderson讲座
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5: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