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一个典型英国普通村庄的村民们,面对历史上最惨重的瘟疫,会有怎样的生死经历? 黑死病迄今仍是降临在人类头上的最大灾难,在14世纪夺去了地球上约一半人口的生命。英国萨福克郡的一个村庄保存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献,享誉世界的经济史学家约翰·哈彻借此重现了这里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本书以罕见的细节揭示了这些恐怖时分的生死体验,从而让我们得以透过居民的眼睛来审视这些大事件。 在细致保证史实准确性的前提下,本书描述了当地居民的遭际,以及他们的知识和信念。书中叙述的人物,取材于真实的村镇文献中有名有姓的村民;一幕幕场景,刻画了当时人们在这样的重大事件中在所难免的经历。最后,本书还细致入微地解析了黑死病带来的社会经济巨变。 目录 中文版序 地图列表 前言 本书的性质 引言 中世纪的沃尔夏姆村 第1章 约翰神父 第2章 1345年夏末 第3章 1345年秋至1347年冬 第4章 圣诞节与新年,1347—1348年 第5章 1348年春季与初夏 第6章 1348年仲夏和秋季 第7章 1348年秋冬 第8章 1349年新年 第9章 1349年的大斋期和复活节 第10章 1349年的4月中旬到5月初 第11章 1349年的5月中旬 第12章 1349年5月末到6月初 第13章 1349年6月10日至20日 第14章 1349年的夏季 第15章 1349年夏季和秋季 第16章 1349年9月到12月 第17章 1350年 后记 插图出处 注释 译后记 序言 几乎毫无例外,迄今已写就的关于黑死病的丰富历 史著作,通常都把黑死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来研究, 侧重讲述它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夺走了数以百万计 的人命,改变了文明和历史的进程。然而,本书却与众 不同,它主要关注一个英国村庄,即威洛斯河畔的沃尔 夏姆(Walsham le Willows)村的居民,关注区间就 在瘟疫来袭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各几周时间。这种疫病 于1349年4月初来到沃尔夏姆村,仅仅8周后便离开,此 时村民大约死亡了一半。这个小社区留下了异常丰富的 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基础,来非常细致地讲述这个小社 区的人们在这个时期如何生活、如何死去的故事。通过 综合使用传统和非传统的方法,本书揭示了他们在这个 动荡时期的经历、信仰和行为。 在14世纪30年代,一种难以想象的恶疾在东方出现 ,它无情地向西、向南然后向北蔓延,跨越了已知世界 及更远的大陆,杀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当它最终在14 世纪50年代初平息时,世界人口减少了一半。在这场后 来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之后,还发生了一连串绵 延不绝的流行病,它们直到18世纪初才在欧洲逐渐平息 ,而在亚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持续的时间则更长。经过 数十年的辩论和争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种疾病是鼠 疫,而且早在这次大流行很久之前,就暴发过一轮致命 鼠疫,大概始于6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8世纪中叶。鼠 疫至今仍然存在,但如果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很容易 治愈。如今虽然不再有大规模的鼠疫暴发,但非洲和亚 洲的一些地区仍然会有人群不幸感染,美国西部农村地 区和南美洲偶尔也会出现零星感染病例。 19世纪中叶,人们在鼠疫的细菌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方面开始迎来决定性进展。其中有一项重大突破出现在 1894年。当时在感染者的血液和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 细菌。它以其发现者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的名字被命名为“耶尔森氏鼠疫杆 菌”(Yersinia pestis)。由此,人们很快确定了老 鼠和跳蚤是将这种细菌传播给人类的关键媒介,以及可 能引发的三种不同疾病类型,分别是腺鼠疫、肺鼠疫和 败血症。这三种疾病类型,恰好与大流行时期记录详细 的观察者们对黑死病及其后流行病受害者症状的描述相 吻合。但尽管有这些发现,鼠疫是否就肯定是黑死病和 随后几个世纪中周期性袭击世界的大流行病的真正原因 ,其后还将有不少曲折和反复的争论。例如,在1970年 ,一位细菌学大家的著作声称,鼠疫造成的人口死亡不 可能超过二十分之一。不久之后,一位动物学家的著作 则断言,黑死病期间人口大规模死亡,鼠疫可能只是其 中一小部分致死病因,黑死病更大可能是一种炭疽病大 流行。一系列持怀疑态度的研究随之而来,其中有些声 称,这些疾病传播的速度之快,造成的死亡规模之大, 意味着它们一定是由病毒而不是细菌引起的,随后有人 提出致死病因类似于导致艾滋病或埃博拉的病毒。一时 间,人们开始普遍怀疑起先前认为鼠疫发挥了主导作用 的观点,但是,提供令人信服的替代解释却非常困难。 在这种乱局下,一位树木年轮学家出版了一本书,甚至 主张黑死病是由一颗携带病原体的彗星坠落到地球上带 来的;而一位历史学家以胜利者的姿态下结论称,黑死 病可能是“任何一种疾病”导致的,但绝不可能是“由 老鼠传播的腺鼠疫”所致。 直到最近几年,这场争论才最终得到解决。欧亚各 地有大量群葬遗址的年代刚好与黑死病及其后的某个流 行病大流行期吻合,对其中人体骨骼和牙齿提取DNA进 行的分析取得了进展,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墓葬中的人死 于鼠疫。然而,这个关键问题的解决,立即给科学家和 历史学家带来了一个令人困惑的任务,即,既然我们已 经相信,这种啮齿类动物疾病就是因人被带菌的蚤类叮 咬才传播开来的,那么如何解释,区区这样一种病能这 么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以致造成这么惊人的死亡率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集中精力探索鼠疫流行的准确动 线,以及啮齿类动物和蚤类是不是耶尔森氏鼠疫杆菌传 给人类及人传人的唯一途径。其中最有希望的答案之一 是,被带菌的虱子叮咬可能是主要传播渠道,因为虱子 广泛寄生在人类的身体、衣物和头发上。 除了研究鼠疫大流行的流行病学外,近几十年来, 学者们还一直在努力评估它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随着 时间的推移,对这个问题的评判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 纪中叶,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黑死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 转折点。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观点遭到了 他们后辈的强有力驳斥。新一批学者不愿将如此强大的 力量归因于流行病这种偶然出现的外部力量,而是主张 ,比起这些独立的外部力量,人类行为的内在力量才主 导了社会和经济变革。因此,黑死病的影响力被大幅下 调,人们认为它只是正好发生于一个已经在变化中的世 界,对原本就存在的历史发展趋势起到了些许推动作用 。最近,解释的风向再次转变。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认 为,14世纪中叶疫病大流行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 具有相当大的长期影响。 导语 一部重现中世纪大瘟疫真实场景的半虚构杰作。 剑桥大学历史系前主任、英国《经济史评论》主编力作。 耶鲁大学中世纪历史课程必读书。 硬史料+半虚构性推理,如临现场!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并非冷冰冰的历史分析专著,也不是历史 小说,而是两者的结合,引人入胜。……当然,黑 死病比新冠肺炎要严重多了:80%的死亡率意味着欧 洲有近一半人口丧生。但是,人们的应对还是有很 多共同点……然而瘟疫还是降临了:“圣马利亚教 堂的丧钟几乎就没停过,似乎所有的人类都将死去 ,整个世界很快就要走到末日。” ——保罗·弗里德曼,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历史系前主任 这本书会让你彻底着迷,在围绕这起降临英伦 诸岛的最可怕事件的记述中,它是迄今最优秀的。 ——西蒙·温切斯特,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名誉研究员,著名作家 剑桥大学的约翰·哈彻用这样的方式,为我们 呈现出一部具备文学气质的纪录电影……他描述了 黑死病的真实症状……而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有关人 们的心理痛苦的记述……最后,哈彻还特别提到黑 死病带来的社会经济巨变,包括穷苦民众始料未及 地从死于瘟疫的亲戚那里继承了土地,以及欧洲三 分之一人口的死亡造成的严重劳动力短缺…… ——《出版人周刊》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时这片土地上弥漫的集体 歇斯底里情绪。 ——《科克斯书评》 哈彻带有虚构性的场景和人物,都牢牢基于沃 尔夏姆村的真实村务,当时黑死病正夺走半数村民 的性命,让人感受到中世纪众生的心态,包括他们 对于如何才能涤荡心灵获得永生的焦虑。这种刻画 遥远过去的方式并不常见,异常扣人心弦。 ——《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