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悉达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代表作。它并非是佛陀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人追寻自我、叩问生命意义的精神历程。主人公悉达多的经历,象征了人生的九个阶段:
作为婆罗门时,他追寻的是知识;作为沙门时,他追寻的是苦行;作为觉悟者时,他追寻的是自修;作为享乐者时,他追寻的是色欲;作为富人时,他追寻的是贪婪;作为底层人时,他面临的是危机;作为摆渡者时,他追寻的是倾听;作为父亲时,他追寻的是爱;作为觉悟者时,他质询的是超越。
黑塞说,人真正的职责,是找到自己的路。悉达多就是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中的一个。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第一部
婆罗门之子
沙门
乔达摩
觉醒
第二部
迦摩罗
尘世间
轮回
小河边
船夫
儿子

乔文达
《悉达多》文学大事记
序言
黑塞其人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1877年
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
州的卡尔夫镇,1904年
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彼得·卡门青》(Peter
Camenzind),以诗意流
畅的语言和亲近自然的文
风在德语文坛一举成名。
1911年,黑塞前往印
度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旅
行,这里是他祖父母曾经
传教的地方。在此期间,
他对印度佛学和以老子为
代表的道家思想产生了极
大的兴趣,他的思想和创
作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妻子的离去给黑塞带来
了很大的冲击,更激发了
他创作的新灵感。
战后的一段时间里,
他创作了《德米安》
(Demian)以及《荒原
狼》(Der Steppenwolf)
等兼具社会批判和自我分
析主题的名作,《悉达多
》(Siddhartha)也是年
过不惑的黑塞在这个艰难
的时期完成的(发表于
1922年)。黑塞于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
欧洲文坛乃至世界范围内
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悉达多》的诞生
在《悉达多》这部作
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黑
塞舒缓浪漫的笔触和平静
淡然的叙述,也可以看出
他对于东方文化传统的探
索和吸收,而全文的主旨
同样回归到黑塞作品中最
为经典的心灵成长主题。
《悉达多》一书全文
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
共四章,后半部分共八章
,两部分的情节是连续的
。故事背景设置于古印度
,小说的完整名称为《悉
达多——一部印度文学》
(Siddhartha,Eine
indische Dichtung),文
中关于人物姓名、称呼、
地点以及宗教等方面的表
述均透露出了古印度的气
息。主人公是名为悉达多
的婆罗门之子。
关于主人公的身份原
型,一般认为是佛教创始
人佛陀释迦牟尼,他在小
说中被拆分为“悉达多”和
“乔达摩”两个角色,这两
个名字都来源于佛陀的本
名。小说的主人公便是青
年求索时期的悉达多,而
他在求道之路上也遇到了
已成为佛陀的乔达摩。实
际上,主人公悉达多更像
是作者借用了佛陀的名字
而创造出的、个性更加鲜
明的人物形象。
整部小说的情节便是
围绕着悉达多数十年间的
经历,讲述了他从少年到
壮年再到中年,从闯荡到
迷惘再到领悟,一路不断
追求真理的故事。这部作
品没有紧凑的情节,也没
有戏剧化的冲突,但是从
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悉达
多的成长故事也时常能够
给人以启发。
《悉达多》的情节
故事开始于悉达多的
家乡。在这座古印度的小
镇上,婆罗门之子悉达多
博学聪慧,被父亲和智者
寄予厚望。但是他并不甘
心于眼前的赞誉,始终渴
望向着终极意义不断追寻
。当几位苦行的沙门来到
镇上时,悉达多向父亲庄
重而坚决地表达成为沙门
、离家修行的意愿,而他
自幼的好友乔文达也愿追
随他一同前往。
三年的沙门生涯却并
没有让他满足,当他得到
消息,听闻有一位已经开
悟的世尊佛陀乔达摩时,
便与乔文达一同前去谛听
乔达摩的宣讲。乔文达很
快皈依了乔达摩的教义,
选择成为他的众信僧之一
;悉达多尽管十分赞赏乔
达摩的教义,却依然试图
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未尽的
求索,独自一人又踏上了
旅程。与乔达摩的对话让
他陷入沉思,而觉醒之后
,他认为自己应当以全新
的方式走入世界、拥抱生
活。
在一座华贵的林园中
,悉达多遇到了美丽的名
妓迦摩罗。悉达多想要拜
她为师,向她学习爱情的
艺术,尽管迦摩罗十分欣
赏他,却仍要求他以诗歌
和金钱来交换。为了赚钱
,悉达多在迦摩罗的引荐
下帮助富商迦摩施瓦弥打
理生意,并凭借他的才学
和智慧很快就积攒下一笔
可观的财富。
时光流逝,在灯红酒
绿的城市中,在世俗生活
的诱惑中,悉达多落入了
尘网,青年时的激情与渴
求渐渐在内心中消失无踪
,空虚的享乐和逐利让悉
达多在痛苦和空虚的深渊
里无法自拔。除了迦摩罗
,再没有人能真正走入他
的内心。一次噩梦之后,
悉达多终于顿悟,在夜晚
悄悄地抛下一切独自离开
,他不知道迦摩罗此时已
有了身孕。
悉达多来到一条小河
边,痛苦地责怪着自己,
唾弃自己悲惨而可耻的生
活,想要跳河来了结自己
的生命。在做出决定后的
某个瞬间,他突然再次顿
悟了生命的意义,筋疲力
竭的他沉睡过去,等到醒
来时,却发现乔文达坐在
他身边。乔文达依然在追
随着佛陀进行修行,旧日
好友的出现激励了悉达多
,让他重新焕发出了求索
的活力,再次踏上追寻生
命意义的旅途。
在小河边,悉达多遇
到了曾经不求回报渡他过
河的船夫维苏德瓦,于是
请求与维苏德瓦一同生活
,并在船夫的指引下,聆
听川流不息的河水给他带
来的教诲。
一天,听闻佛陀时日
不多的消息而前往朝圣的
迦摩罗带着儿子来到小河
边,因为被毒蛇袭击来到
渡口求助。悉达多见了迦
摩罗最后一面,并收留了
他们年少的儿子。然而,
小悉达多与他父亲并不亲
近。悉达多几番试图用爱
去感化他,始终以虔诚而
宽容的态度对待他,可是
永远只能得到叛逆的回应

在一次矛盾冲突之后
,小悉达多愤怒地离家出
走了。
导语
至圣先师孔子曾在《论语》中留下这样的文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当学习和思考遇到瓶颈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呢?印度青年悉达多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为此,他烦恼多时,非常想找到解决之道。开始他跟随了苦修的沙门,后来又进入尘世经历了富贵和欢愉的洗礼,接着回到小河边迎来送往,最后终于有所得。
《悉达多》一书中努力探寻真理、实现自我成长的悉达多是无数追求自我成长的人的化身。此书一经推出,就深受全世界青少年的喜爱,是欧美大学生人手一册的成长之书。荣格、托马斯·曼、亨利·米勒、保罗·科埃略都对其赞不绝口。
书评(媒体评论)
他(悉达多)象征那
些寻求真理的人——那些
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在
我这一代人的数十年前,
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
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
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
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
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
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
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
。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
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巴西作家、《牧
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
保罗·科埃略
因为黑塞我喜爱上一
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
,也像书信;像孤独时自
己与自己的对话。黑塞的
文学可能影响了一代青年
人走向追寻自然、流浪、
孤独,追寻自我的觉醒。
——诗人、作家 蒋勋
精彩页
婆罗门之子
在屋檐的阴影下,在岸边小船旁的暖阳中,在娑罗树和无花果林的树荫下,悉达多长大成人了。他是俊美的婆罗门之子、年轻的雄鹰,同为婆罗门之子的好友乔文达陪伴着他。他在河边沐浴,进行神圣的洁礼和祭祀,阳光晒黑了他白皙的肩膀。伴着孩童的嬉闹,伴着母亲的吟唱,伴着神圣的祭祀,伴着学识渊博的父亲的教诲,伴着与智者的交谈,芒果林的树影浸入了他黑色的双眼。悉达多早已加入了智者之间的交谈。他与乔文达一同练习辞辩术,一同修炼禅思的功夫,一同专注于静心冥想。他已经掌握了如何无声诵读“唵”这个词中之词,随着吸气将它无声地吟诵人内,随着吐气将它无声地吟诵出外。他在吟诵时全神贯注,额上闪烁着透彻的精神之光。他已经掌握了如何洞察内心的阿特曼,不灭不朽,与世界万物合一。
幸福跃上父亲的心头。他的儿子好学善悟、求知若渴,他相信儿子会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智者和祭司。一位众婆罗门的领袖。
欢乐洋溢在母亲的胸中。每当她看到健壮、俊美的悉达多,看到他迈着颀长的双腿行走,看到他落座和起身,看到他以一丝不苟的礼节向她问候,快乐便充满她的心间。
爱恋牵动着婆罗门家庭少女们的芳心。当悉达多走在城镇街巷,前额明亮,目露圣光,背影修长,她们心中便泛起爱情的涟漪。 然而,比所有人都更爱悉达多的是乔文达——他同为婆罗门之子的好友。乔文达爱悉达多的眼睛和他优美的嗓音,爱悉达多的步态和他端庄的举止,爱悉达多所说所做的一切。而乔文达最敬爱的,是悉达多的精神,他高尚、昂扬的思想,他炽热的意志,他至高的天命。乔文达确信,此人不会成为一个昏庸的婆罗门或一个无德的祭司,不会成为一个利欲熏心、花言巧语的商贩,或一个爱慕虚荣、信口开河的演说家,也不会成为一个作恶多端、阴险狡诈的教士,或众信徒中一只世俗、愚蠢的羔羊。悉达多不会成为这样的人,乔文达也不愿如此,不愿成为万千婆罗门中平凡的一员,他要追随令人敬爱的、神圣的悉达多。如果悉达多日后生发圣光,步入神明之列,乔文达也愿追随着他,做他的好友、他的随从、他的仆人、他的侍卫、他的影子。
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他为大家创造欢乐,他给大家带来生气。但是,悉达多自己却并不快乐,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当他踱步穿过无花果树园中玫瑰色的小径时,静坐沉思于浅蓝色的树影下时,在每日的救赎之浴中洁净四肢时,在芒果林的浓荫下行祭祀礼时,从完美无瑕的礼仪规范中,从众人的敬爱、世间的欢乐中,他的内心没有得到一丝快乐。幻梦袭扰而来,他澎湃的思绪在清水中流淌,在星空中闪耀,在阳光中消融。此番幻梦连绵不绝,他躁动不安的灵魂在祭祀的烟火中升起,在《梨俱吠陀》的诗句中弥漫,在婆罗门长者的教导中凝结。
悉达多内心的惆怅日益增长,他开始觉察到,父亲、母亲还有好友乔文达的爱不能永远给他愉悦,给他安宁,给他满足。他开始意识到,他德高望重的父亲和其他的老师,这些圣明的婆罗门,已经将他们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传授给他。他们已经把一切都倾注到他求知的容器中,然而这容器还没有满,他的精神尚未充实,他的灵魂尚未安宁,他的心情尚未平静。救赎之浴虽好,但毕竟只是用水洗涤,洗不去罪恶,解不了精神之渴,祛除不了内心之惧。祭祀和向众神祈祷这些事,他已经做到了极致,但这样就到头了吗?祭祀能带来幸福吗?众神又是什么样的呢?真的有一位生主创造了世界,而不是那独一的阿特曼吗?那些像你我一样被创造出来的众神,是不是也受时问寿命所限,不能永恒存在呢?祭祀众神真的是好的、对的、有意义而且高尚的行为吗?除此之外,还要给谁献祭呢?还要像崇拜独一的阿特曼一样崇拜谁呢?在哪里去找阿特曼,他住在哪儿,他那永恒的心脏在哪里跳动?难道他不是坚不可摧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每个人的自我之中?但是在哪里,在哪里能找到这个内心中的自我,这个终极的阿特曼?至高的智者教导说,他不是血肉和肢体,他不是思维和意识。那么在哪里,到底在哪儿才能找到他呢?有没有这样一条值得去寻找的明路,让人沿着这条路就可以抵达自我,触及阿特曼?
啊,然而没有人能指出这条明路,没有人能够找到他。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