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缘木求鱼/法说新语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周赟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周贇老师多年来所写的法学随笔精品文章的汇集,本书内容分为法观念、法文化与法律制度,法学、法学者与法学院,法舆论、法适用与司法改革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周贇老师对司法、法理学、法律文化的个人独特思考与观点。 作者简介 周赟,男,1978年生,江西宜丰人,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哲学、法律语言学与法律方法论。 迄今为止出版个人独著《法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叭3年版)、《立法用规范词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西方法哲学主题思想史论:一种系列剧式的叙述》(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应当”一词的法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4部,在《读书》《文史哲》《哲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发表论文近100篇。 目录 法观念、法文化与法律制度 食狗肉、现代性与法治 传统的承续与原生态文化的保护 文化传承:虚构后否弃还是批判后重建 普法,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不设结婚冷静期 重思权利话语系列 道德面前,法律该当何为 提高性同意年龄是懒人思维 转型社会中的刑法更应谦抑 醉驾入刑否议 食品安全问题频爆,谁之过 城管执法的困局及其因应建议 法学、法学者与法学院 关于教材的个人心路历程 法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得失相依河东河西 学术批评、学术打假与人身攻击 论文查重是个什么鬼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 牛津大学访问琐记 法律哲学与牛津的法学学术传统 法学院有什么用 貌合神离的英美法 科学与解释 学会学问,享受生活 法科学生的学习目标 法科学生的气质 我们当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 母校中青院校友会访谈实录 法舆论、法适用与司法改革 民意、舆论与司法三题 谈司法观念中的“高大上”腔调 司法缘何众口难调 疑难案件更要注重说理 司法官角色的三个比喻 也谈事实认定即猜谜 司法与数据 物证技术的谦抑与无罪推定的限度 形式正义:更合适的办案质量衡量标准 序言 为何名之为“缘木求鱼” ? 《孟子·梁惠王上》曾记 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关 于如何“抚四夷”的对话。最 后,孟子对梁惠王意欲通过 “兴兵甲”方式来达致此目的 的做法,提出了警示,所谓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 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一般认为,“缘木求鱼” 这个成语就源自这段对话。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 不妨把这个成语翻译成这样 一个现代文的段子: 张三与李四两个人在闲 聊。张三问李四:“你今天 准备干啥去?”李四说,“我 想去捕鱼。”接着回问了一 句,“那你今天干啥?”张三 的回答是,“我也准备捕鱼 去。”张三刚回答完,回头 一看,却发现李四不见了, 于是,当然到处找。 这时,从树上传来了李 四的声音,“嘿,张三,我 在这儿呢。”张三有点儿困 惑,于是问:“李四,你不 说要去捕鱼吗,干吗上树啊 ?”李四一边爬一边说:“对 啊,可是你说你也要去捕鱼 ,为了提防你跑到我前头, 我不得拼命爬?”张三当然 还是不理解,“可是,你知 道鱼是什么,以及鱼在哪儿 吗?你就拼命爬?”李四还 在一边爬一边说,“那我不 管,爬了再说”…… 谢谢您耐心地看我这么 啰唆地讲完这个故事。现在 ,我想请问您:我们今天的 有些做法是不是颇有李四般 缘木求鱼之意味? 譬如,在司法改革的过 程中,我们在设计各种具体 改革举措之前,是否认真讨 论过司法这条“鱼”本来是什 么、又本来应该在哪儿?抑 或更多的情形是,一说改革 就开始“飞天”“遁地”“潜水”“ 爬树”等万法齐备? 又如,在法学高等教育 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认 真考虑过法学高等教育以及 高等教育的本相?我们是否 想过当前的一些具体改革举 措,如全省统一教师职称评 定标准、全校统编教案,除 了便于行政管理的开展以外 ,会造成对教育尤其是大学 教育的某些妨碍?甚至,是 否与当前中央厉行的“放管 服”这一大“鱼”(方向)相 悖? 再如,在我们复兴优良 传统、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中,我们是否认真研究过, “传统”到底是个啥?以及, 到底何谓发扬优良传统的妥 切方式?更进一步地,当下 世代在传统面前只是消极的 承受者,还是传统是当下世 代的对象,而当下世代在其 中才是真正的主体? …… 在这本文集中,收入的 是我这些年关于司法、司法 改革,法学、法学高等教育 ,以及传统和制度变迁的一 些思考。坦率讲,我越是思 考,我就越对当前的一些具 体做法感到忧虑——我一直 强调“具体”,是因为我对改 革方向并没有异议。 在这个意义上,为本文 集取名“缘木求鱼”,表达的 正是我的一丝忧虑。 另外,我之所以名之为“ 缘木求鱼”,也在于表达如 下这样一种调性:淡定而固 执的书生气。俗语云,“百 无一用是书生”;我的家人 朋友则经常提醒(抑或为“ 批评”)我“太幼稚”“太迂腐 ”。前者说的大概是,书生 既不会耕地种粮,也不会打 仗杀敌;后者的意思则肯定 是,我总是过于纠结于逻辑 以及逻辑的圆洽性,却忘记 了经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往 往并非逻辑的展开。因此, 我完全可以预见,当有人看 到这部文集时,很可能会说 ,“即便你讲的这些逻辑上 能成立,理论上讲得通,但 如果决策者看不到甚至社会 大众都懒得关注,有用吗? ” 不能说如上俗语或我家 人朋友的说法没道理,但我 始终认为:如果这个社会上 所有的人、所有的职业群体 ,都可以、能够坚持自己真 诚认为对的东西,并且坦率 地去做、去追求,那么,这 个社会一定会成为更好的社 会;而如果这种追求,能够 符合或至少不违背人情伦理 以及法律制度,那么,这社 会一定就是——用福建普通 话讲——“灰常好”的社会。 换言之,我从不奢望自 己的观点一定能引起什么回 响,但我认为,只要足够真 诚,哪怕很可能是无用功, 也值得一试。在这个意义上 ,我说,“缘木求鱼”就是一 种淡定地、真诚地做自己认 为对的“书生气”。 我觉得,自己在写收入 本文集的这些文字时,还蛮 真诚的;当然,我也相信或 至少希望它们并没有违背法 理伦常。所以,再次强调, 尽管我不认为蕴含在这些文 字中的思考一定能成立,也 未必能引起什么回响,但我 还是不揣冒昧,把它们集结 、出版了。 收入本文集的所有文字 ,绝大部分都曾有幸在各类 报刊发表。但为了保留思考 时的“原貌”,在收入本文集 时,那些公开发表过程中基 于编辑工作需要而作出的调 整,对之一一“复原”。所以 ,如果您碰巧有兴趣,想依 据文集中的标题检索相关发 表信息,未必能够成功。此 时,请您不妨以文中的一句 话为基准进行搜索。 另外,考虑到有时间上 错位的问题,因此,在整理 过程中,有些文章我加了“ 作者按”,有些地方我则用“ *”加了脚注进行说明(用数 字序号脚注的,写作时用的 是“原”注)。 2018年暑假,我到甘肃 酒泉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法 律方法论坛”。因下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