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百万级大众畅销历史科普作品《历史的温度》系列第三本。
脱离宏大叙事,讲述历史的细节,有趣有料有故事。
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作者简介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就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采访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并先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创办人,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2017年度新锐作家”、2020年度“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不同奖项,其作品获得2019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馒头说团队包括张玮及其复旦大学导师和部分同学,目前分别为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或上海市重点学校的优秀骨干语文教师等。团队致力于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经典、人文社科知识,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更健康和全面地发展。
目录
自序
上篇 大变局时代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丁汝昌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提督的决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双面张作霖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名士”于右任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中篇 以国家之名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猎杀山本五十六
丘吉尔的另一面
“偷袭珍珠港”之后……
1944,刺杀希特勒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刺杀汪精卫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格格出身的女间谍
下篇 人性的抉择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神之间吴清源
梵高之死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戴安娜之死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逃离德黑兰
附录 读者评论
序言
时隔11个月,《历史
的温度3》又和大家见面
了。
其实按照我的公众号“
馒头说”的存稿量,一口
气再出个5本大概没有什
么问题,但总觉得,还是
细水长流比较好。就像现
在这样:每年有一到两本
书和大家见面,写序的时
候,就像给大家写信一样
,聊聊家常,唠唠嗑。
首先有一件事要向大
家说声抱歉:在顽强抵抗
了两本之后,第三本实在
是坚持不住了——书涨价
了。
其实早在第一本书出
版之前,我和出版社就有
过争论,最后他们听从了
我的意见,把价格牢牢按
在了50元以下。我也知道
,以这样的装帧和厚度,
这个价格确实不算高,但
我个人希望,相对于其他
方面的回报而言,能有更
多的人愿意读这本书,这
是我最看重的。在坚持了
第二本同样定价之后,这
次我的出版社编辑告诉我
:“实在顶不住了……这两
年纸张成本上涨实在太夸
张,同样装帧的书,页数
比我们少的,都卖到68元
一本了……”
说实话,我对出版社
也感到有点歉疚。所以,
经过协商,第三本的价格
有所上调,最终定在了58
元一本,实在是不好意思
了。
这次的第三本书,一
共收录了39篇文章。和前
两本一样,分类始终是个
难题:因为写公众号的时
候,是按照“历史上的今
天”写的,而不是按照书
的模板规划的,写到哪件
事就是哪件事,所以一旦
归纳成书,还是有点难度

好在我的编辑还是有
水平的,硬是分成了“时
代”“国家”“人性”这三大类
,然后“排排坐,分果果”
,挑了一批文章进去,基
本上还是比较贴切的。当
然,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
,题材还是相对集中在中
国的近代,当然,本书这
次也收录了不少外国的故
事。
于是就要说到本书的“
上篇”那个名字:“大变局
时代”,还是很感慨。
即将过去的2018年,
确实是一个多变之年——
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小环
境。尤其是临近岁末年终
,一批名人相继离世,其
中也包括我尊敬且喜欢的
作家。如果你今年在搜索
引擎输入“一个时代的终
结”,估计能搜出好多条
完全不一样的新闻。
其实,哪一年又不是
这样呢?时代总是在不断
前进,有人登台,有人离
场。
对于我个人来说,
2018年也是变化很大的
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告
别了职场,开始尝试一种
全新的生活。(其实在第
二本的自序里,我已埋了
伏笔。)而“馒头说”的公
众号也运营到了第三个年
头,以365天为一年,我
已经完成了“二周目”,正
在向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一年中的每天都至少
写过一篇“历史上的今天”
。(目前可能还差30多天
。)
当我在写这篇自序的
时候,手机上的微信群图
标正在闪烁。
经过长期考虑,今年
我还是创建了属于“馒头
说”和“历史的温度”系列
图书的读者群,大家在里
面聊古谈今,热闹非凡。
我在建群时说过一句话:
“缘分真的是一个很奇
妙的东西。大家来自天南
地北,之前互不相识,却
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
走到了一起,然后进了群
,感觉就像已经认识多年
的朋友。”
是啊,在这个呼啸而
来的时代面前,我相信我
们每个人难免会感到有些
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茫然
失措。而除了自己内心的
坚强之外,身边有一群志
同道合、心意相通的人能
一起沟通、分享和相互鼓
励,也应该是激励我们勇
敢前行的一个重要动力吧

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幸
运的人:通过在公众号上
写文章,得到了一批不断
鼓励我写下去的读者,而
通过书的出版,又结识了
更多志同道合的读者。
今年读过一本小说,
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写的
《孤独小说家》,书中那
位男主人公第一一次去做
签售,一方面觉得很忐忑
,一方面又觉得毫无必要
:为什么要去见读者呢?
但等他真的到了书店
,看到了那些虽然人数不
多,但是专门前来,甚至
从外地赶来的书迷,从老
人到孩子,从公司白领到
家庭主妇,有的还带着礼
物,他顿时觉得原本距离
遥远的“读者”顿时一个个
都鲜活起来,感觉真正和
他们产生了联系,所以愿
意满足他们每一个要求,
并且心怀感激。
这份对读者的感激之
情,也正是我的感受。
这两年多来,我自己
也经历了不少事,每天下
班之后继续写文章更新公
众号,往往要凌晨3点才
能人睡。有时候我也会问
自己:还坚持得下去吗?
但还是一路走了下来,我
想,那是因为有你们。
在《历史的温度3》问
世之际,再一次感慨自己
的幸运——能得到各位读
者一直以来的宽容、鼓励
和支持。
谢谢你们!
2018年11月17日凌晨
于上海
导语
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当历史风起云涌,风云人物又如何改变时代,或被时代改变?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系列,六神磊磊、罗振宇、马勇、徐达内、严锋、张伟等力荐。
书评(媒体评论)
细细读来,历史是很
有意思的。过去发生了很
多事情,我们一点点探究
,才知晓其中的缘由。透
过历史,看到了正义、邪
恶、温暖与力量。我们经
历的每一天,都将成为历
史的一幕。
——猫小5(豆瓣读者

越来越多的躲在平静
文字背后的历史,都在他
细致的挖掘和尽可能客观
的叙述中慢慢释放出温度
。内容翔实,生动有趣,
态度温和,三观端正。夜
读需要的就是这种令人既
舒服,又有所感悟,可以
在安静的夜晚慢慢咀嚼个
中滋味的书。
——鸽子爱自由(当
当读者)
读过不少人文历史类
的书,这本有点不同,每
个故事都让人想一口气读
完。叙述朴实、朗朗上口
,又不乏深度,带给人的
思考点到即止;文字温柔
又有力量,是一本不错的
历史类读物。很想推荐给
身边和我一样爱看书、爱
历史的人。
——3***锋(京东读
者)
首先,欣赏作者的历
史观,把一切交给历史,
客观评述,反而增强了说
服力;其次,佩服作者对
于一个历史事件、人物全
方面的信息搜集,多角度
、立体地展示,更好、更
全面地还原了历史;最后
,由客观事实引申出感慨
、思考、反省,最终的点
睛赋予了历史以温度。
——亚马逊读者
真的很喜欢《历史的
温度》,知道《历史的温
度2》出了就马上跑来买
。可读性很强,完全不枯
燥,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
历史类书籍。作者的文字
很舒缓,将历史娓娓道来
。作者没有用很强烈的个
人主观色彩来引导你的观
点,而是很客观地在讲述
历史。哪个年龄段的人都
适合看,尤其对高中生挺
好,可以积累作文素材。
——y***i(天猫读者
精彩页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终于攻破了广州城。
这是英法联军继1856年之后,第二次攻破广州城。而1856年由进攻广州开始的那场战争,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有一个官方的称谓——“第二次鸦片战争”。
只是这第二次攻破广州,是真正地破城了。
城破之后,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先后向英法联军投降。不过,侵略者们知道,这两人并不是当时广州城的最高领导。
几天之后,英法联军在广州城老城的督抚衙门里,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人。
那个清朝官员头戴顶戴花翎,身穿正式官服,端坐在朝堂之上,仿佛面对的不是荷枪实弹的英法联军,而是前来击鼓鸣冤的百姓。
英国士兵一拥而上,将那个清朝官员带走了。走的时候,那位官员面不改色,步履从容。
他就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说叶名琛年少成名,应该是不错的。
叶名琛出生在1807年,17岁就考取了贡生,获得了进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资格。叶名琛长大后并没有“泯然众人矣”,而是呈火箭式蹿升,在不到40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广东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前,在广东当官是个肥差,但1840年之后,到广东当官,是个尽人皆知的苦差。
为什么?因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作为战败求和的结果,广州位列“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去了那里,就要和洋人打交道啊。
然而叶名琛在这一个岗位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各省巡抚因为与洋人打交道不利而纷纷被降职甚至罢免的年代里,叶名琛却不断立功,不断升迁,堪称那个时代的一个奇迹。
靠什么呢?无非两个手段。
第一个手段,就是对内杀人如麻。别看叶名琛出身书香门第,在教科书上表现得迂腐懦弱,但其实他杀起人来一点都不含糊。
1854.年,佛山“三合会”起义,围攻广州不果后撤退。叶名琛在此后开始大肆逮捕屠杀起义人士。
当时,曾带领第一批中国儿童留洋的容闳刚刚回国到广州,他目睹了这一场大屠杀,表示难以置信:“彼两广总督叶名琛者,于此暴动发生之始,出极残暴之手段镇压之,意在摧残方茁之花,使无萌芽之患也。统计是夏所杀,凡七万五千余人。以予所知,其中强半皆无辜冤死。”
容闳的住所离广州刑场很近,所以他印象深刻:“场中流血成渠,道旁无首之尸纵横遍地。盖以杀戮过众,不及掩埋。且因骤觅一辽旷之地,为大圹以容此众尸,一时颇不易得,故索任其暴露于烈日下也。时方盛夏,寒暑表在九十度或九十度以上,致刑场四围二千码以内,空气恶劣如毒雾。此累累之陈尸,最新者暴露亦已二三日。”按容闳的说法,叶名琛杀人,“不讯口供,捕得即杀,有如牛羊之人屠肆”。
清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广东地区尤为突出。在镇压各路起义中,叶名琛就是凭借这样的强硬手段,深得朝廷赏识。
1852年,在叶名琛45岁时,就做到了两广总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再加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和广西军区司令员。
叶名琛深得赏识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外的,就是对洋人“拖”字为先。
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被迫向西方世界开通了自己5个口岸城市。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