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5版)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十二章,前两章总论是理论基础。为了适应干部培训的需要,在第二章中增添了一些中国自然、人种、历史、军事、经济方面的地理知识。第三章到第七章分论,分别阐述语言、文艺、人才、饮食和建筑五个领域的地理问题。第八章到第十二章是区域和城市文化地理,选择几个典型区域和典型城市展开阐述。 目录 上篇 中国文化地理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文化地理的对象 二、文化结构 三、文化价值观 (一)文化是软实力 (二)文化价值潜在性 (三)文化价值滞后性 (四)文化价值整体性 四、农耕经济特征 (一)铁犁牛耕,男耕女织 (二)自给自足,脆弱分散 (三)安土重迁,祈求太平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自然背景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有此不必然 (二)无此必不然 (三)地理环境影响的特征 二、季风气候 (一)雨热同季,夏热冬寒 (二)寒潮·梅雨·台风 (三)彩云之南 (四)干旱和半干旱区 三、高山大川 (一)山高路险,景观多样 (二)大江东流,南水北调 (三)青藏高原 (四)黄土高原 (五)四川盆地 四、自然灾害多发 第三章 中华意识文化述要 一、天下观 (一)涵盖自然和社会 (二)培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二、和谐观 (一)综合思维 (二)和为贵与中庸之道 (三)爱好和平 三、仁爱观 (一)人与人的关系 (二)从亲亲到大爱 (三)从修身到平天下 四、勤奋观 (一)忧患意识 (二)笃信好学 五、民族观 (一)第一国情 (二)文化凝聚 (三)维护民族团结的汉语 第四章 文化的区域差异 一、南北差异 二、社会历史背景 (一)北方多战事 (二)首都主要在北方 (三)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三、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一)南矮北高,南瘦北胖 (二)容貌差异 (三)Gm血型差异 四、汉民族性格的区域性 五、汉姓的分布特征 (一)华夏文化的载体 (二)分布概述 (三)历史背景 (四)南陈北王中部李,福建林陈半天下 第五章 语言和地名 一、汉语特征 (一)简约的汉语 (二)南繁北齐 (三)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四)口彩与口忌 二、少数民族语言 三、地名 (一)地名命名原则 (二)地名争议 四、民族语言与地名 (一)藏语与地名 (二)珠穆朗玛正名 (三)满语、蒙语与东北地名 第六章 文学和绘画的区域差异 一、象形的汉字 二、文风的区域差异 三、色彩观 (一)尚黄 (二)尚红 (三)少数民族色彩观 四、中国绘画特征 五、画风区域差异 第七章 戏曲的地域性 一、戏曲文化特征 (一)综合性 (二)虚拟性 (三)地域性 二、纷繁的剧种 三、地域性戏剧 (一)委婉缠绵的越剧 (二)幽默灵巧的川剧 (三)秦腔大声吼起来 (四)乡土气息的二人转 第八章 饮食的地域性 一、南米北面·南细北粗 二、四大菜系 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一)美味适口 (二)营养生态 (三)会餐分食 (四)热闹劝酒 (五)经营管理 第九章 建筑园林的地域性 一、建筑文化的南北差异 (一)南敞北实 (二)南多遮拦 (三)南轻北厚 (四)南方街巷曲折,北方街巷规正 二、园林的南北差异 三、步行街文化 (一)慢慢走,欣赏) (二)南锣鼓巷的启示 四、风水与选址 (一)与自然环境协调 (二)遵循伦理心理原则 (三)风水中的迷信观念 第十章 人才地理特征 一、状元的分布及其意义 (一)状元的文化地理意义 (二)状元的地域分布特征 二、状元地域分布的背景 (一)区域经济背景 (二)文化教育背景 (三)政治因素的影响 (四)考试制度的影响 三、教授的分布和迁移 (一)教授地域分布特征 (二)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 四、武将地域分布特征 (一)武将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清代武状元的地域分布 (三)近代将领的地域分布 中篇 中国区域文化地理 第十一章 文化区 一、文化区的基本观点 (一)文化区域观 (二)区域文化平等观 (三)区域文化发展观 (四)文化交流双赢观 二、区域形象 三、文化区划 第十二章 华北文化区 一、首都文化 (一)首善之区与城市功能综合化 (二)东富西贵与双中心 (三)古都建筑风貌 二、天津文化 (一)天子渡口 (二)开埠要邑 (三)京津互补 三、燕赵文化 (一)任勇好侠 (二)慷慨悲歌 (三)近 序言 1952年执教以来,我主 要担负经济地理方面的教学 和研究工作,涉足中国文化 地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的事。1972-1982年我在冶 金工业部工作10年,接触一 些重大建设项目,发现不少 经济布局问题的症结在文化 上。1980年随中国冶金工 业代表团考察日本钢铁工业 ,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印象深 刻。推敲再三,发现文化是 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实践中 ,渐渐领悟到文化在区域发 展中的重要性,渐渐领悟到 文化就是产业,文化就是经 济。文艺美术、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体育娱乐等等, 都是蓬蓬勃勃的朝阳产业。 环顾世界,凡是文化落后、 政局动荡的地方,社会和经 济举步维艰。回顾中国经济 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有一 条是政策和方针必须符合国 情和区情。国情和区情包括 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还包 括文化。对于自然环境和经 济基础方面的国情和区情, 学术界有比较深入的分析研 究。对于文化方面的国情和 区情的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 。认识的转化促使我在 1987年写成《我国经济地 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文化地 理背景〉小文。①这是涉足 中国文化地理的起始。 前辈的鼓励和鞭策是促 成本书的重要动力。钱学森 院士四次亲赐墨宝(1994 年11月6日、1995年12月、 1996年9月8日、1999年4月 29日),谆谆教导加强地球 表层巨系统研究,加强既涉 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 的综合规律研究。②10年前 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 年会上,吴传钧院士建议写 一本中国文化地理方面的著 作。吴良铺院士长期呼吁加 强跨学科的研究,1999年4 月在云南丽江返京的航班上 再次告诫,处在北京大学的 地位,加强文化方面的研究 是责无旁贷的。殷殷期望, 铭记在心。 研究文化地理离不开考 察和比较。近些年有幸考察 一些国家和地区,亲见亲闻 ,体验深切。为此,要衷心 感谢给予协助的各位学友: 德国不来梅大学陶普曼教授 (Wolfgang H.Taubmann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福 琴教授(Peter Foggin)、 维多利亚卡姆森学院余乐荣 博士、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杨 汝万教授、中国香港大学薛 凤旋教授和林初昇博士、中 国台湾大学姜兰虹教授、中 国台湾师范大学张瑞津教授 、新加坡大学钟临杰教授等 。最后,应该提到的是美国 阿克隆大学马润潮教授穿针 引线,安排出访。在酝酿纲 目时,马教授特备专函,指 点要津。 全书分十二章。前两章 总论是理论基础。为了适应 干部培训的需要,在第二章 中增添了一些中国自然、人 种、历史、军事、经济方面 的地理知识。第三章到第七 章分论,分别阐述语言、文 艺、人才、饮食和建筑五个 领域的地理问题。第八章到 第十二章是区域和城市文化 地理,选择几个典型区域和 典型城市展开阐述。有些文 化地理在应用方面的案例, 可供实际工作参考。从总论 到分论到区域和城市,构成 全书的基本框架。 探索中国文化地理有两 个深切的感受。一是学习上 的攀登感。文化地理领域广 阔,在探索过程中,要不断 补充新知识,不断跨越新障 碍。伏在案桌上,想起奕林 在“凌霄花的自白”中的诗句 :“也许,生命的存在,只 是在于攀登。……永无止境 地攀登,开一朵鲜红的花, 留一个滴血的足迹。”在时 钟滴答声中,留下行行字迹 ,确实有与凌霄花相通的攀 登感。二是思想上的纯化感 。中华文化,犹如“天空中 的氧气,自然界的春雨,不 可或缺却视之无形,飘飘洒 洒,润物无声”。①探索中 国文化地理,得到精神上的 享受,思想上的纯化。如果 能通过字里行间,把精神上 和思想上的感受,传递给读 者一二,将是更大的收获。 胡兆量 2000年12月3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