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一个唐代年轻人在取得了做官最起码的资历后,可以担任怎样的官?有哪些基层入阶官职可供选择?各官职的入仕条件如何?仕途前景如何?职务又如何?这些问题在初习唐史时往往使人感到极为困惑。本书着眼于此,精选唐代几种最常见的基层文官,秉持“在传记中考掘制度史”的原则,从唐人的生平经历、从众多唐人的官历着手,详考唐代基层文官的各个面貌,以厘清唐人刚出来做官时的一些实况,特别是他们的入仕条件、仕途前景和职务等细节,对理解唐代士人的仕宦生活大有助益。 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京官(校书郎、正字)、县官(县尉)、州官(参军、判司),以及幕府官(巡官、推官和掌书记)等四类八种唐代基层文官,第六章则综合讨论这几种文官的共同课题,诸如俸钱、任期、办公时间与假期等,最后一章描绘出两幅唐代基层文官的“理念型”(ideal type),可与史书所见真实唐史人物做比较。 作者简介 赖瑞和(1953-2022),马来西亚国籍,祖籍广东梅县。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曾任教于中国香港岭南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著有《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男人的育婴史》《人从哪里来:人类600万年的演化史》。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章 校书郎 一、唐代诗文和唐史上的校书郎 二、校书郎的设置、分布、定员和官品 三、起家之良选 四、任校书郎的十种途径 五、中晚唐的“试”校书郎 六、校书后出为诸使从事 七、校书郎的三种型态 八、校书郎的“校勘”职务和相关工作 九、校书郎的生活 十、公卿之滥觞 十一、结论 第二章 正字 一、正字和校书郎的比较 二、唐代诗文和唐史上的正字 三、任正字的九种方式 四、正字的职务和生活 五、中晚唐的“试”正字 六、正字的仕途前景 七、结论 第三章 县尉 一、唐县的等级和县尉的官品与人数 二、县尉的来源和入仕方式 三、赤畿县尉的特殊地位 四、释褐为上、紧、望、畿及赤尉 五、县尉的仕途前景 六、县尉的职务和别称 七、以县尉作阶官充馆职 八、结论 第四章 参军和判司 一、参军的起源和种类 二、州府参军 三、亲王府参军 四、都督府和都护府参军 五、判司用作释褐官和再任官 六、判司职掌 七、京兆河南等大府判司 八、“试”参军和“试”判司 九、参军和判司用作阶官 十、判司卑官不堪说? 十一、结论 第五章 巡官、推官和掌书记 一、使府的由来和幕职的演变 二、幕佐的辟署和礼聘 三、幕佐依附幕主的关系及其仕宦前景 四、幕佐的官衔 五、巡官 六、推官 七、掌书记 八、结论 第六章 文官俸钱及其他 一、俸料钱 二、任期 三、守选 四、宦游 五、办公时间和休假 第七章 总结 一、天宝年间的基层文官并合图 二、会昌年间的基层文官并合图 参考书目 附录 本书封面和《朱巨川告身》 后记 序言 这本书我构思了整整二 十二年。 1980年夏天,我从台大 外文系毕业;1981年秋天 ,我远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东亚研究所直攻博士学位, 师从杜希德(Denis C.Twitchett)教授初习唐史 。他是西方最有名望的唐史 专家,专长唐代经济史和唐 代史学史,又是《剑桥中国 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的主编, 但对我非常宽厚仁慈,给了 我许多的研究自由,没有压 力。当时,我最大的课业困 扰,反而是唐代的职官制度 。读新旧《唐书》,读《资 治通鉴》等史书,甚至读《 全唐文》和《全唐诗》,处 处都是唐代官名,可是却没 有一本书可以教我怎么解读 这些官名的意义。比如,《 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庾敬 休传》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很能代表正统史书处理唐 人官衔的方式: 敬休举进士,以宏词登 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从事 宣州。旋授渭南尉、集贤校 理。迁右拾遗、集贤学士。 历右补阙,称职,转起居舍 人,俄迁礼部员外郎。入为 翰林学士,迁礼部郎中,罢 职归官。又迁兵部郎中、知 制诰。丁忧,服阕,改工部 侍郎,权知吏部选事,迁吏 部侍郎。 这一小段文字,几乎全 是官名,问题真不少。当年 我没读懂,于是就像许多唐 史研究生那样略过不读,但 这样也就等于完全不了解庾 敬休这么一个精彩的唐史人 物,和他所走过的路。而今 ,我不敢说完全读懂了,且 试为解答如下。 庾敬休举了进士又“以宏 词登科”,意味着什么?答 案:只考中进士不能马上做 官,需“守选”等待约三年。 于是有人就去考“宏词”,即 博学宏词科,考中便可马上 得官。这跟明清时代考中进 士即可授官不一样。此外, 唐人进士及第已很了不起, 再中宏词,表示他是精英中 的精英。相比之下,才高如 韩愈,三试宏词都不中。 什么是“旋授渭南尉、集 贤校理”?为什么两个官名 连在一起书写?答案:这表 示庾敬休是以渭南尉的官位 去出任集贤校理。集贤校理 是集贤院中一种校书工作, 属基层,但没有品秩,所以 任此职照例都带一个县尉如 渭南尉之类的基层官,以秩 品阶,寄俸禄。他后来的集 贤学士比校理高一级,但也 同样没有品秩,所以要带一 个右拾遗的官。按《唐六典 》和《新唐书·百官志》等 书的规定,“五品以上为学 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 右拾遗为从八品上,所以庾 敬休出任的可能是“集贤院 直学士”。他传中所说的“集 贤学士’’可能省略一个“直” 字。这一类官是所谓的“本 官”。详见本书第三章《县 尉》中“以县尉作阶官充馆 职”一节。 从右补阙,转起居舍人 ,迁礼部员外郎,又意味着 什么?答案:这是一幅很典 型的升官图。这几个官都属 中层。员外郎是一种郎官, 是通往高层官员的一个重要 门户。以庾敬休为例,他便 先任员外郎,接着任郎中, 最后才升为侍郎。 什么是“罢职归官”?答 案:唐人对“官”与“职”有清 楚的区分。详见下面讨论白 居易《有唐善人墓碑铭并序 》部分。翰林学士属无品秩 的馆职,和前面的集贤校理 与集贤学士一样,都是一种 “职”,照例带有礼部郎中等 有品秩的“本官”。这里是说 他现在罢去翰林学士此“职” ,回去任礼部郎中的“官”。 他任过礼部郎中,又迁 兵部郎中,改工部侍郎,迁 吏部侍郎,这又有什么意义 ?答案:礼部为“后行”,其 郎中地位低于“前行”的兵部 郎中。所以从礼部郎中转为 兵部郎中是正常的升迁。侍 郎地位又比郎中高。这里主 要是说庾敬休步步升为高官 。吏部为“前行”,高于“后 行”的工部。从工部侍郎迁 吏部侍郎也是正常的升迁( 韩愈最后一个官正是吏部侍 郎)。不过,庾敬休没有继 续升为更高一层的尚书,也 没有做过宰相,所以虽然他 是很有成就的高官,从九品 的校书郎小官一路官至四品 的侍郎高官,仕途显达,但 还不算顶尖人物。 唐人任官,一般都得从 八、九品小官做起,然后按 部就班升迁。五、六、七品 通常已是中层官员,三、四 品为高官,一到二品只用以 酬勋臣,很少见。粗略而言 ,唐朝廷相当严格遵守这种 依序授官的规则,很少例外 。若违背这规则,超序授官 ,比如胡乱授官给安禄山、 杨国忠、仇士良等人,后来 都出了问题。这些人都成了 “乱臣”。 在普林斯顿那些年,我 多希望世界上能有这样一本 专论唐代职官的专书或辞典 ,能够给我提供这样的答案 !可惜没有。 当然,唐史研究领域已 有好几种常用的工具书如《 唐六典》、《通典》、《旧 唐书·职官志》和《新唐书· 百官志》可查,可是这些书 都有局限,查了往往也没有 解答,不能提供类似以上的 “答案”,因为这些书主要讲 官署组织,旁及官品和十分 简略的职掌描写,但从来不 解释唐代官职的深层含意, 也并非为此目的而编。 …… 本书第一章《校书郎》 ,曾以期刊论文《唐代校书 郎考释》的形式,发表在《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第七十四本第三分 (2003年9月)。第三章《 县尉》,则以会议论文《唐 代县尉考释》在2003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