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南方丝绸之路与滇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由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主导,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召开。近百名来自江苏、甘肃、广东、四川、贵州以及云南的学者分别就南方丝绸之路、滇国历史文化及其少数民族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其优秀论文由我们遴选编辑成书,不乏课题研究精彩观点的荟萃。 目录 振兴中国西南丝绸之路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 滇学:一个古往今来的学术课题 近十年来云南学界“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评述 重振“西南丝绸之路”雄风再创云南发展辉煌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关系及其历史启示 近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复兴亮光——民国云南边疆开发计划析论 滇黔锁钥永康桥 从胜境关古建筑群看明清时期胜境关在云南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刍论 南方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云南 对云南建水双龙桥科学价值的思考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文化圈的起源与形成 骆越文化的考古学特征 滇王传略试说 抚仙湖、滇池流域出现的数字易卦 庄礄入滇又探 关于“滇王之印”几个问题的探析 滇池区域青铜时代铁器发展论 滇池盆地贝丘遗址研究 滇文化墓葬性别试探 古滇国女性社会地位探究 贮贝器与铜鼓消长情况之分析 古滇国社会生活习俗思想浅探 关于滇文化青铜剑内涵分析 金沙江中游青铜时代石棺墓研究 古滇国铜提筒探析 南诏王族是否与哀牢王族同源研究 论云南滇池地区石寨山型铜鼓与铜鼓形贮贝器 牛形象研究 滇文化青铜器动物形象浅析 滇派园林是世界园林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云南发现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云南发现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从呈贡新发现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谈起 再论古滇国文化发达因素 河西小月氏、卢水胡与河东羯胡关系探源 “清华简”《筮法》卦位图研究的学术思考 从虎身佛面像看南诏国时期的虎崇拜 贵州岩画上的铜鼓——贵州省长顺县威远镇岩画田野调查侧记 玉溪三湖流域贝丘遗址试析 滇之石林彩玉考略 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与利用 保护民族文化构建和谐云南 古代文献记录中的石林 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起重要作用的、穿越石林的古长城 宜良肖本熊博物馆收藏的滇青铜器探析 云南的古代塔林 香格里拉尼西藏族手工制陶工具调查 香格里拉尼西乡藏族手工制陶的分类研究 可溶盐对石质文物的破坏研究 中国南方明代墓葬出土玉带板浅议 殷商语境下的“口”字解——由白川静的解释所展开的思索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0年研究述评 羊甫头出土乐器研究 简述元江哈尼族 佤族木鼓与性崇拜 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威信观斗山寺庙“三教合一”石造像群 后记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 哈萨克斯坦提议共同建立丝 绸之路经济带、在印度尼西 亚提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之后,立即引起国际社 会广泛关注。“一带一路”不 仅成为中国实现和平发展、 全面复兴的宏图大略,同时 也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参与、 牵动国际关系走势的全球行 动。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 的历史背景是丝绸之路,而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年间 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 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 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 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 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 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 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被 学术界命名为“丝绸之路”。 我们经常说到的南方丝 绸之路,其之所以在西汉武 帝时期被发现,实际上与上 述说到的丝绸之路有联系, 它的发现者就是张骞。由是 可见,这两条满载着团结和 友谊的丝绸之路都起始于古 代中国,既是连接亚洲、非 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 也是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 、政治、文化方面进行交流 的主’要道路。 事实证明,丝绸之路是 文明的结晶。先哲说过:文 明是人类进步的桥梁,书籍 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 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为本 书的编辑和出版奠定基础的 “南方丝绸之路与滇国历史 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5 年11月由云南中华文明研究 会主导,在云南省昆明市石 林县召开。近百名来自江苏 、甘肃、广东、四川、贵州 以及云南的学者分别就南方 丝绸之路、滇国历史文化及 其少数民族文化等问题进行 了研讨,其优秀论文由我们 遴选编辑成书,不乏课题研 究精彩观点的荟萃。虽无璧 坐玑驰之辞,也不见徜徉恣 肆之势,但有中肯可信之据 、踏实调研之功,读后可通 神窍,神完气足。 大规模研究南方丝绸之 路的学术会议,以往似乎未 见召开。而由学术团体专门 倾力促进研究滇国历史文化 的学术会议,在省城昆明似 乎也未见召开过。但愿此次 会议的丰硕成果,能够为沉 闷的学术空气注入持久的活 力,促进南方丝绸之路和滇 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持续深入 开展。 黄懿陆 2016年9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