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临安府署既是滇南明清时期的政治象征,也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识。 本书透过大量可靠的史志、档案等各种文献材料,让历史说话,让历史发言,用“衙门往事”“临安属地”“名宦遗痕”等四个篇章记述了“滇南第一府”的方方面面。 目录 衙门往事 一、府署建盖 二、机构设置 三、秩官名录 四、履职考核 五、行政经费 六、官吏服饰 七、审判刑法 八、例行公务 临安属地 一、府属州县 二、土司、寨长 名宦遗痕 赖瑛:精明能干的名臣 黄明:沉重的历史叹息 张无咎:治河修志的行者 栗尔璋:可圈可点的岁月 张玉树:科考文化的插曲 王文治:文官的边地诗篇 江浚源:记录土司的卷帙 郑绍谦:书院与桥的故事 贺宗章:乱世书写幻影谈 诗碑奏议 一、诗词 二、碑文 三、文牍 附录 一、州署县署简况 二、知州知县名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临安府署,民间俗称“临 安府衙”。它既是滇南明清 时期的政治象征,也是建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 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岁月的手指抹去了众多物 化的历史符号,穿越百年历 史风雨、曾在滇南政治舞台 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临安府 署,已辞别昔日的辉煌,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其在 时间长河中静默流逝的历史 细节与文化密码,等待着人 们去破译和解密。 近几年以来,中共建水 县委、县人民政府突出文化 引领,深度挖掘特色元素和 历史文化遗存,擦亮“千年 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 两张名片,以推进古城传统 风貌保护恢复为核心,以全 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 统筹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要素 ,实施了一批古城传统风貌 保护恢复项目。临安府署作 为其中的重点工程,正在按 照“完整性、真实性、延续 性”的原则进行恢复重建。 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一 座保存历史格局、反映滇南 古代政治文化的建筑将与朝 阳楼、文庙、指林寺等古迹 遥相辉映,成为建水标志性 的历史人文景观,并为人们 了解府级政权在漫长历史进 程中的地位作用提供一个生 动的实物标本。 基于历史的担当,政协 建水县委员会在协助县委、 县政府做好临安府署保护恢 复工作中,发挥政协文史资 料“存史、资政、团结、育 人”功能,组织专人查阅史 料,走访明清时期的临安府 属地,笔织心耕,数易其稿 ,终成《名城建水:临安府 署与衙门文化》一书。本书 爬梳材料,解构细节,洞察 隐秘,以敬畏的心情叩问历 史,透过大量可靠的史志、 档案等各种文献材料,让历 史说话,让历史发言,用四 个篇章记述了“滇南第一府” 的方方面面。“衙门往事”一 章,对府衙的建盖、官制、 官员名录、时政等作了叙述 和分析;“临安属地”一章, 从临安府土流并举的政治体 制出发,介绍了红河北岸地 区临八属的历史沿革以及红 河南岸十土司十五掌寨的封 建世袭情况;“名宦遗痕”一 章中,笔者用尽可能搜集得 到的材料,描述了9位曾经 活跃在滇南政治舞台上的知 府,并通过探索人物的心路 历程,让其精神世界在更为 深广的历史时空中得到呈现 ;“诗碑奏议”一章中,着眼 于临安府署文化填充的需要 ,收录了知府、同知撰写的 诗词碑文和部分古代公文; 附录部分,则整理录入了临 八属的州署、县署资料以及 知州、知县名录。可以说, 在本书编著中,作者用实打 实的史料,采取公正客观的 历史叙述标准和政协文史资 料特有的叙述方式,对临安 府署作了一次全面的审视与 梳理,勾勒出了临安府署及 其衙门文化的基本轮廓。 作为物质实体遗存的临 安府署,唯有历史、文化的 烘托,才会有生命,才会有 活力。《名城建水:临安府 署与衙门文化》一书的出版 ,虽描述了临安府署的历史 全貌及历史地位,为临安府 署文化内容的填充提供了支 撑史料,但丰富的衙门文化 ,特别是衙署建筑、历史文 化内涵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为此,我期望更多的人加 入到临安府署及衙门文化研 究的行列,为再现古城风华 、再续古城文脉写下浓墨重 彩的一笔! 2016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