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今年是怡园琴会举办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加强古琴各流派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古琴艺术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特编辑出版《琴意——怡园会琴的百年观照》一书。 本书从“缶翁会记”怡园会琴的墨迹说起,讲到“璋伯雅召”会天下琴友于怡园,又述录“琴侣鸿篇”展琴友唱和诗篇,再写“铭迹琴考”辨明物源琴史。 目录 序 第一章 缶翁会记 第二章 璋伯雅召 第三章 琴侣鸿篇 第四章 铭迹琴考 第五章 拂丝操缦 第六章 知音雁讯 第七章 先贤琴踪 第八章 弦上怡园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序言 一派清雅追古贤 ——写在《琴意·怕园会 琴的百年观照》出版之际 李超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苏州是艺术化的城市,处处 充满着艺术的温情。苏州人 骨子里有着浪漫主义和温情 主义的理想,由此苏州人成 了精致文化的倡导者、实践 者和享用者。苏州地处江南 文化的腹地,明清两代江南 经济的高速成长,孕育出了 吴门的风雅。离开了吴依软 语、琴棋书画和私家花园, 就缺失了苏州的文气、灵秀 、雅致和风韵。 吴中名园怡园,园主顾 文彬曾经在京城、武昌为官 ,后来又做浙江宁绍道台。 追古纳新的顾老爷,道台也 没有心思做,几乎三天两头 给儿子顾承写信,催促他赶 快把怡园修好,可以告老回 乡在园子里面逍遥。怡园自 建成之日,琴棋书画不绝园 中,文雅之风尤盛。怡园和 过云楼连成一体,过云楼已 经不仅仅是一幢藏书楼,可 以说是集造园、版本、收藏 、绘画、琴曲于一体的文化 载体,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 英文化的典范和高峰。到了 顾麟士这辈,诗文、琴曲邀 约之会,常于怡园中进行。 晚清民初琴学已然式微 ,古琴作为传统四艺之一, 慢慢地失去其传统艺术地位 而淡出大众视野。近代琴家 杨宗稷曾对此哀叹曰:“明 以后至今三百年,名公卿以 琴名者无一人焉……礼坏乐 崩于斯为极。”顾麟士和叶 璋伯的相会,似是伯牙遇知 音。提及怡园琴会,近代琴 学必言叶璋伯。叶夫子雅好 金石书画,尤痴鼓琴,琴学 师从谢斐林,其交游者李子 昭、史量才、郑觐文、吴浸 阳等均是高雅之士。民国十 八年(1929)仲秋,叶璋 伯寄寓吴中,与怡园主人顾 麟士相识,乐共晨夕,相交 恨晚。顾、叶二人为兴琴学 ,邀约各地琴人,于怡园举 行琴会,“希声而和”,振古 雅之乐于危亡之中,诗文酬 唱、琴瑟合奏,成就一段佳 话。 仇思九先生著述《琴意· 怡园会琴的百年观照》一书 ,从“缶翁会记”怡园会琴的 墨迹说起,讲到“璋伯雅召” 会天下琴友于怡园,又述录 “琴侣鸿篇”展琴友唱和诗篇 ,再写“铭迹琴考”辨明物源 琴史。真是洋洋大观,细数 了怡园琴的古往今生。百年 前那场在怡园藕香榭里举办 的琴会到会者三十三人,抚 琴者不过十四人。抚琴始于 三位出家人,后循长幼依次 而行。堂内高悬唐代古琴立 轴,其侧尽陈宋、元、明、 清各种古琴。琴会让后学者 从畅叙琴话、轮流抚琴、单 独鼓瑟、试擘箜篌、研究学 术、人座飞觞、乘兴双弹、 鸿雪留痕八大流程中,体会 了传统士大夫“一派清雅追 古贤”的高雅意境。 仇思九先生怀好古之心 ,又以“拂丝操缦”“知音雁 讯”“先贤琴踪”“弦上怡园” ,抽丝剥茧追忆逝去的年华 ,感叹文化的魅力,为我们 完整地展露了怡园琴会百年 流韵的高逸心境。文脉苏州 ,一座园子,一个琴会,寻 常与不寻常的物件……围绕 着园林私家生活可讲的文雅 故事很多,对所谓文人士大 夫精英生活的研究,正是从 这些寻常与不寻常的事件背 后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文化寓 意,这也许就是苏州的文脉 流淌,苏州的文采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