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稿从影视合流的文化立场出发,立足于经典理论与中国影视前沿现象的互鉴、互渗,力图把脉新世纪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创新传播的总体规律。在研究对象上,本书既有对分化与重构的新世纪商业类型电影的关注,也有对宏大国家形象影视表达的梳理;既有对经典理论的追溯与重访,也有对流行影视传播现象的批评与叩问。专著坚持客观、理性、思辨的影视批评观,在充分尊重传统理论的阐释效力的同时,也力争对具体理论发展的时代性和前沿性问题进行突破与创新。 作者简介 战迪,文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媒介文化。现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先后获得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奖新人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理论奖二等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理论奖一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近年来在《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CSSCI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 目录 第一章 分化与重构:新世纪中国类型电影新变 第一节 青春类型电影的“萌”文化 第二节 爱情题材电影的类型融合与元素弥散 第三节 新都市电影的名流效应商品化现象 第四节 第五代导演古装类型片的传统意识重构 第五节 女性题材电影类型的成长主题裂变 第二章 现象与产业:新世纪中国电视文化批评 第一节 文化类真人秀节目中的传统文化传播 第二节 流行影视剧中的青年文化书写与“青年性”建构 第三节 电视文化的仪式重建与情感共同体凝聚 第四节 高概念电视节目的产业创新与文化博弈 第三章 自塑与他塑:影视艺术与中国形象塑造 第一节 “球土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身份探析 第二节 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建构主义取向 第三节 中国电视文艺创作中“国家形象”的表意实践 第四节 外国影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文化认知与建构 第四章 跨界与融合:媒介融合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一节 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现象探析 第二节 流媒体影视文化生态的悖论与弥合 第三节 中国网络剧的戏剧性叙事强化与全方位表达 第四节 中国视听综艺生产的戏剧性转向 第五节 中国满族民俗文化的影像化传播 第五章 探索与争鸣:电影理论探析与域外电影评介 第一节 情动转向:后批评时代电影理论建设的一种可能 第二节 符号的“空无”:罗兰·巴特的隐喻世界与东方电影的意象构成 第三节 隐喻 象征 神话修辞:电影文本认知的一个重要视域 第四节 叙事 镜像 解构:系列惊悚电影《死神来了》的叙事策略与文化意识 第五节 反思 和解:朱迪·福斯特导演女性视角下的电影创作观念解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