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预警机发展简史/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作者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预警机事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漫长探索和不断努力,进入21世纪,中国预警机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迎头赶上,进入世界预警机先进行列。本书梳理了中国早期2型预警类飞机,以及在役和出口的6型预警机研制背景,研制过程以及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预警机发展成就,书写了老一辈航空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崇高精神,也展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预警机事业的坚强意志和持续关怀。
本书是中国航空工程领域、电子信息从业人员,以及中国军工历史爱好者值得一读的特种航空装备史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预警机在艰难中起步
第一节 改装“空警-1”型预警机
第二节 研制运8海上警戒机
第二章 初步构建中国预警机体系
第一节 空警2000/200预警机研制背景
第二节 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的研制
第三节 空警200轻型预警机的研制
第三章 推进中国预警机发展新跨越
启示与展望
后记
序言
  前言
预警机,又称预警指挥
机,通常以运输类飞机为
空中平台,加装具有预警
探测、电子侦察、敌我识
别、通信导航、指挥控制
与显示控制等功能的任务
系统,用于搜索及监控空
中、地面和海上目标,并
指挥引导己方飞机、舰艇
等执行作战任务。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
战)中,为对抗纳粹德国
飞机的轰炸,英国发明了
雷达,以对空中来犯敌机
进行提前侦察和预警,在
抗击纳粹德国的入侵中屡
建奇功。随即,雷达在二
战各交战国广泛使用。但
早期的雷达都安装在地面
或军舰上,受地球曲度和
地形等因素影0向,其探测
存在一定“盲区”,对低高度
目标的探测距离和效果受
限。如果把整套雷达系统
安装在飞机上,从空中搜
索各类空中、海上、地面
目标,就能够克服在地面
的缺陷,扩大探测预警范
围和效果,实现早期预警
及反应。
在二战后期,美国率先
将雷达安装到TBM-3W“复
仇者”舰载鱼雷攻击机上,
改装出世界上第一架空中
预警试验机,但因技术原
因,未能达到实用要求。
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
飞机电子和雷达技术的进
步,美国研制出第一型E-
1B“追踪者”舰载预警机,
并于1960年装备美国海军
。真正意义上的预警机由
此诞生。此后,美、苏等
主要军事强国竞相发展各
种舰基、陆基预警机,其
中美国研制预警机的数量
和技术水平均处世界前列
,如E-2“鹰眼”、E-3A“望
楼”、E-8“联合星”等;俄罗
斯、以色列、瑞典、英国
等国也分别研制并装备了
A-50、“费尔康”、Saab-
2000和“海王”等预警机。
现代预警机探测距离一般
为300~600千米,用以执
行战争预警、防空预警、
空中拦截引导、指挥大规
模空战及协调战区中所有
防空武器等任务。海湾战
争以来的几次典型局部战
争中,预警机都发挥了重
要作用,有效提升了预警
打击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仅仅依
靠地面雷达难以有效覆盖
巨大的范围,发展预警机
成为必然选择。从20世纪
60年代起,航空工业就开
始关注和跟踪国外预警机
发展使用情况,对地杂波
抑制技术、低空目标的探
测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
技术、激光技术等加以研
究和应用,先后开展多型
预警机的研制,取得一大
批创新成果,多次荣获国
家表彰。  20世纪60年
代,为应对美国和台湾地
区国民党飞机的侦察、袭
扰,我国曾于1969年开始
利用苏制图-4轰炸机改装
为“空警-1”型预警机,但因
飞机平台和雷达技术水平
难以达到使用要求,项目
于1979年终止。改革开放
后,我国曾探索过国际合
作研制预警机之路,但未
能走通。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航空工业联合海军
共同研制了运8海上警戒机
,迈出了预警机发展的关
键一步。  进入21世纪
,为满足中国特色军事变
革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需要,我国航空工业和电
子工业部门立足国内,自
力更生,协同奋战,充分
发挥各自技术、能力优势
,打破国外封锁遏制,联
合研制出空警2000、空警
200等机型并列装部队,成
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从机
械化迈向信息化的重要标
志,把预警机装备发展主
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
己的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
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战略
部署。中国航空工业和电
子工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
强军思想,大力加强原始
创新、协同创新,不断突
破飞机和雷达关键技术难
题,成功研制了以空警500
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新型预警机,为攻防
兼备型航空装备体系建设
做出重要贡献。
2019年10月1日,在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上,全部为我
国自主研制的34型168架
军机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
驭风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
,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其中,领队机梯队中包含
空警2000预警机,预警指
挥机梯队包含空警500、空
警200、运8指挥通信机等
,海上巡逻机梯队包括空
警500H、空警200H、运8
反潜巡逻机和运8技术侦察
机等。这些装备成体系集
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国
预警机事业发展的巨大成
就,表明预警指挥类飞机
已实现体系化发展,成为
现代化航空武器装备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空警-1”型飞机立项
研制至今,我国的预警机
事业已走过50余年的奋进
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
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政
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战
线勠力同心、协同拼搏,
实现了我国预警机从无到
有、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
越,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
上少数几个能够成系列自
主研制先进预警机的国家
之一,壮国威,振军威。
50余年预警机事业发展
史,是中国共产党史、人
民军工史、新中国航空工
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人民军工成立
90周年、新中国航空事业
创建70周年,也是“空警一
1”型预警机首飞50周年。
为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
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
行,我们组织编写了《中
国预警机发展简史》,回
望党领导中国预警
导语
50余年预警机事业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史、人民军工史、新中国航空工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军工成立90周年、新中国航空事业创建70周年,也是“空警-1”型预警机首飞50周年。为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编者组织编写了《中国预警机发展简史》,回望党领导中国预警机事业发展的那段不平凡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激励广大航空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向着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进;同时,也为广大读者了解我国预警机发展历史提供一本脉络清晰、史实全面、客观准确的简明读物。
后记
后记
本书由航空工业集团组
织编写,自2021年7月初
启动,由陕飞公司牵头,
西飞公司、一飞院共同参
与编写而成。
我国预警机发展五十余
年的历史是厚重的,过程
是曲折的,奋斗是艰辛的
,成就是辉煌的。如何在
短时间内,把史料收集整
理好,把历史脉络梳理好
,把稿件编写好,厘清预
警机发展脉络,讲好预警
机研制发展故事,是本书
编写面临的重要考验。为
按时完成好这项任务,党
建文宣部加强组织协调和
编写指导,进行稿件审改
。各参编单位高度重视,
迅速组织工作团队,明确
任务分工。编写人员强化
使命激励,全力落实撰稿
任务,不少同志放弃了节
假日。已退休的空警200预
警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等
老专家,多次认真审改稿
件,并召集编写团队研讨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较短时间内几易其稿
,经集团总部相关部门审
定后成稿,由航空工业出
版社出版。
借此,向所有支持和参
与本书编写、出版工作的
部门、单位和个人表示衷
心感谢。由于经验不足、
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
一些差错 和不足,敬请读
者批评指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
公司
编修史办公室
2021年9月
精彩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侦察与反侦察、袭扰与反袭扰的空中斗争中,人民空军与美国、台湾地区国民党空军的装备都在竞相发展。初期,由于中国大陆的防空雷达数量不足、性能落后,敌机的侦察和袭扰屡屡得手。1956年后中国大陆从苏联引进雷达,国产歼5飞机也陆续装备空海军航空兵,防空力量不断加强,敌侦察机被频频击落。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和台湾地区国民党空军不断改进其电子对抗装备,加之东南沿海省份的山区存在大量雷达盲区等问题,台湾国民党空军飞机的窜扰更加频繁,我国空军艰苦的夜间防空拦截作战持续了十余年,急需能够覆盖大量低空盲区的雷达预警系统。
1969年9月26日,国家发出了研制空中预警机的指示,明确空中预警机主要用于监视敌低空飞机和水面舰艇,并执行应急机动警戒侦察和护航任务。11月25日。空军司令部发出通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院(简称六院)、空一所、空二所、空军5。702厂为主,抽调人员进行空中预警机研制。同时,空军决定改装1架图一4轰炸机为预警机,命名为“空警一1”型,代号“926”任务。此时,我国可用的大型飞机很少,只有苏制伊尔一18运输机、图一104喷气客机、图一4轰炸机,以及美国波音707客机、英国的“三叉戟”和“子爵”客机等几型进口飞机,综合考虑飞机的空间和装载能力、自行维修改装能力等因素,最终选用图一4轰炸机作为飞机平台。
1969年底,六院所属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今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简称一飞院)会同中国空军、第三机业部(简称四机部,主管电子工业)等30多个单位派出的150名技术人员,组建使用、生产、科研“三结合”的设计队伍,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总体/气动室主任楼国耀担任型号技术总负责人,开展研制工作。
“空警一1”型研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机身上背负直径7米、厚度为1.6米的玻璃钢雷达罩后,重量增加5吨,阻力加大30%,原有发动机功率不足,需要换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但由于原发动机的机舱短小,装不下新发动机,需要加装一段过渡舱段,以便与新发动机的机舱相连接。在制造和安装过渡舱段时,由于没有型架保证精度,技术工人们只能把木匠使用的拉线和水平仪等工具用于测量安装焊接位置,不仅精度满足了要求,而且只用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虽然顺利改装了发动机舱,但是加长了的发动机向前伸出达2.3米,影响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经研冤,决定加大平尾面积,在平尾两端加装端板,同时增加乜机腹鳍并加大背鳍,取消尾炮塔,加装一段尾椎,以平滑尾部气流,保证稳定性。
“空警一1”型改装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研制和安装雷达、机载设备及任务系统。为了安装这些系统,拆除了飞机上原有的雷达和炮塔,在机背上加装雷达罩。由于图一4飞机原有机体框架无法承受安装大尺寸、大重量雷达罩在飞行中产生的应力,因此专门在机身上设计加装了新的承力框架,用于安装雷达罩。同时,将机身中段的炸弹舱等几个舱段全部改为密封舱,用于安排雷达操作员和控制人员。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