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皖山(江淮行)/安徽文化旅游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皖山(江淮行)/安徽文化旅游丛书》精心选取最能代表安徽各个地方特色的100座山,包括黄山、九华山、清凉峰、四顶山等,全方位地展现了安徽的自然山川之美,展现了安徽旅游快速发展、蒸蒸日上的美好形象。 目录 名山胜景 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九华山:莲花佛国地藏道场 大别山:南北大别之山 天柱山:一峰高耸擎日月 天堂寨: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白马尖:大别山第一主峰 齐云山:天开神秀道教名山 明堂山:明堂山上名堂多 人文佳境 敬亭山:江南第一诗山 九子岩:秀出九芙蓉 浮山:山浮水面水浮山 冶父山:欧冶子铸剑山中 采石矶:长江三大名矶之首 大青山:秀色层层醉诗仙 鸡笼山:天下第四十二福地 南岳山:雄险秀奇立皖西 九公寨:淠河水绕孤峰立 八公山:草木皆兵往事悠 张公山:珠城丽景山水映 相山:俊秀苍润护淮北 褒禅山:移步换景宜探幽 琅琊山:醉翁之意在山水 伍员山:烟云萦绕分苏皖 大历山:绿树清泉说尧舜 齐山:好山好水看不足 白崖寨:南国长城雄且秀 小孤山:长江绝岛 三尖寨:花亭湖畔禅意悠 独秀山:人以山名山以人名 司空山:中华禅宗第一山 龙眠山:诸山何处是龙眠 横山:李白留有石门篇 狮子山:二祖坐禅佛光远 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舜耕山:舜帝教农耕耘地 皇甫山:屯兵故地白鹭飞 令狐山:楚相避难留传说 涂山:诸侯相会天下安 生态福地 清凉峰:野生动物的乐园 鹞落坪:生态避暑胜地 打鼓岭:石径千回响 牯牛降:绿色自然博物馆 九天仙寓:仙景仙境仙瀑 仙寓山:富硒之地千峰秀 丫山:花海石林 马仁奇峰:楠海栈道堪称奇 大龙山:潺潺溪流荡千壑 巨石山:海誓山盟石为证 妙道山:天下禅意汇一山 凤凰山:牡丹开时争春色 赭山:城中之山看江流 万佛山:林海万顷峰如佛 铜锣寨:野滋野味野风情 紫蓬山:数万白鹭栖息地 上窑山:古寿州窑发源地 东石笋:云拥一孤峰 皇藏峪:皇帝藏身故事多 石柱山:百丈天梯立山野 石佛山:巨石如佛 搁船尖:石门不锁寻秘境 五溪山:杜鹃花海 清源山:清泉汩汩润福地 目连山:因戏得名蕴民俗 香茗山:洞云深锁桃花碧 岱鳌山:自然人文相交映 马鬃岭:中药百宝山 屋脊山:云海朝霞生妙景 大华山:千亩竹海胜境 大蜀山:都市森林公园 四顶山:一山分四顶 银屏山:千年牡丹悬崖开 甑山:一峰壁立听梵音 龙山:林郁景奇藏古寺 龙脊山:“不出皇帝出神仙” 瑰丽峡谷 花山谜窟:地下宫殿千古谜 鱼龙洞:洞藏“四海”生意趣 太极洞:洞中万象观太极 蓬莱仙洞:山水壁画绘仙境 紫微洞:深邃天成有“四绝” 龙泉洞:泉吟古韵多幽深 神仙洞:音韵萦绕“仙乐宫” 大王洞:洞中有洞叹观止 泊山洞:晶莹世界耀眼帘 茅仙洞:洞中无仙有奇观 韭山洞:变幻神奇福洞天 天龙关:鬼斧神工景天成 岳西天峡:瀑连九环天地幽 石门峡:两峡夹峙多锦绣 司空禅峡:飞瀑流泉禅意生 翡翠谷:缤纷情人谷 芙蓉谷:丽池飞花瀑 燕子河大峡谷:奇山奇谷奇趣 皖西大裂谷:天然关隘横峡谷 狼巷迷谷:神奇迷宫千岩秀 华东大裂谷:山涧幽深映悬崖 鄣山大峡谷:巨石天成分吴越 微州大峡谷:步步惊心寻岩瀑 灵山大峡谷:奇石险峰悟禅心 三溪大峡谷:瀑美泉灵田园情 黄崖峡谷:瀑跌石百态 序言 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 面积14万平方千米,其名 字取自清代安庆府与徼州 府首字。安徽是一片神奇 而美丽的土地。一个“徽”字 ,集山水人文于一身,是 安徽形象的生动描绘,是 安徽旅游的真实写照。山 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三山挺立,天堂寨、白马 尖、齐云山钟灵毓秀;水 有800里长江、800里淮河 、800平方千米巢湖绵延交 错,大小湖泊润如碧玉, 幽谷深潭飞流跌宕;人有 老子、庄子、曹操、华佗 、周瑜、朱元璋、陈独秀 、胡适、邓稼先等,他们 引领时代,照亮时空;文 有徽文化博大精深,徽派 建筑和谐典雅,徽戏被称 为“京剧之源”,徽菜闻名天 下,徽商诚实守信,文房 四宝描绘传奇。 为全面展现安徽丰富的 山、水、人、文资源,在 安徽省人民政府杨光荣副 省长的策划和指导下,安 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编 写了《安徽文化旅游丛书· 江淮行》,分《皖山》《 皖水》《皖人》《皖文》4 册,各精选100个名目,共 计100多万字,图片1000 多幅,是首部系统介绍安 徽山水人文的旅游丛书。 全省30多位作家、40多位 摄影家参与编写,其间数 易其稿,既集中展示了安 徽的名山胜水、璀璨人文 、风土民俗,又以全新的 视角去解读那些共生共荣 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 人文之美,并深入挖掘诸 多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绝美 风光。它们犹如深山璞玉 ,徜徉其间,让人不禁发 出“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 转入此中来”的感叹。 杨光荣副省长是丛书的 创意者,他亲自设计丛书 总体框架、分册纲目,把 关行文特色、标题类别, 审改版式编排、样书文稿 ,始终关心出版进程,倾 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省 政府副秘书长章石生多次 组织召开大纲审稿会,协 调解决编写过程中的问题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 华、时任省旅游发展委员 会主任万以学精心指导丛 书编写。省政府办公厅、 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 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同志承 担了许多具体工作。项纯 文、钱念孙、朱贵平、翁 飞、戴健、徐子芳、孙叙 伦、邓修全等30多位专家 学者参与审稿。省委党史 研究院、省水利厅、省文 史研究馆、省政协文史委 等单位倾力支持,相关市 县积极协助,提供素材,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 政府正确领导下,安徽文 化旅游实现长足发展,“文 化皖军”品牌愈发响亮,旅 游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 合,“诗和远方”牵手相伴, 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 富的旅游资源,必将催生 更多更加灿烂美丽的花朵 。 安徽是美丽中国的浓缩 版、文化中国的精粹版、 生态中国的体验版。江淮 行,是赏心悦目、心旷神 怡的自然山水之行,是品 味文化、震撼心灵的历史 人文之行。《安徽文化旅 游丛书·江淮行》的出版, 将成为了解安徽的资料书 、畅游安徽的导引书、品 读安徽的典藏书。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 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安 徽,品味读山问水的神奇 诗韵,感受徽风皖韵的独 特魅力! 《安徽文化旅游丛书·江 淮行》编委会 2019年5月 导语 《安徽文化旅游丛书·江淮行》,分《皖山》《皖水》《皖人》《皖文》4册,各精选100个名目,共计100多万字,图片1000多幅,是首部系统介绍安徽山水人文的旅游丛书。全省30多位作家、40多位摄影家参与编写,其间数易其稿,既集中展示了安徽的名山胜水、璀璨人文、风土民俗,又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共生共荣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并深入挖掘诸多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绝美风光。本书是其中的《皖山》分册,内容包括安徽的名山胜景、人文佳境、生态福地、瑰丽峡谷。 精彩页 七十二峰松石奇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因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推赞,黄山得以获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盛誉。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如今雄奇秀美的峰林景观。 黄山,远古称“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先人认为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又因其峰岩青黑,远眺苍黛如墨,到秦代,人们又称其为“黟山”。后来,传说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并得道升天,于是在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李隆基敕令,改其名为黄山。 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云腾雾绕,拜月参天。 黄山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石、洞窟、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悠悠时光,漫漫岁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黄山的雄峻、秀丽与神奇。 黄山之奇妙瑰丽,主要体现在“五绝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谓之“五绝”;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谓之“三瀑”。 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到处可见松的身影。松树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或绕石而生,或破崖而出……真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因其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而被提炼为“黄山松精神”。 黄山松中最为著名的是迎客松。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而生,高10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到众多的车站码头、厅堂馆所,都可见到迎客松的巨大画幅。迎客松雍容大度的形象,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文化,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迎客松与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竖琴松、龙爪松、接引松、黑虎松、麒麟松、连理松合称“黄山十大名松”,它们与千松万木呼应相衬,为黄山增姿添彩。 在黄山,奇松与怪石往往相映成趣,如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老僧采药、苏武牧羊等。 千岩万壑的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姿态不同的怪石。这些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林中。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孔雀戏莲花”“天狗望月”;有的宛如各式人物,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形同各种物品,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石”“仙人指路”;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如“苏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等,栩栩如生。 黄山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小的如同盆景。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的改变,景致随之变化,有移步换景之趣。如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蓬景区的入口处观之,则变成了“仙人指路”;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主天门坎再回首东望,又变成了“五老上天都”。 黄山有名称可指的奇石多达120余处。它们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性肖,妙趣横生。它们多以酷似的形态与优美的神话传说相结合,韵味天成,充满诗情画意。 观黄山怪石,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在人们寄情于石、情景交融的情境里,那一块块冥顽的石头仿佛有了鲜活跳脱的生命。 石是山的骨骼。有了石,黄山才显峻拔,而奇绝妙趣的怪石又使黄山多了一份俊朗的风骨。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