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榴石手镯(库普林短篇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库普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库普林9篇短篇小说代表作。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库普林的艺术创作大多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着人性中的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类生活中的永恒问题。
《摩洛》是库普林根据自己在顿涅次矿区的实地见闻写成的,描绘出工厂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工人们奋起反抗、酿成自发性暴动的真实情景。《神圣的谎言》就是孀妇院生活的写实。《神医》写的也是真人真事,在这篇中作者讴歌了使贫困一家免于毁灭的医生伟大的同情心。《生命的河流》,真实地塑造出只有生理需求而没有思想的浑浑噩噩的生活,以及与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自杀的大学生,他的精神受到创伤,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
库普林小说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中,女性人物形象尤其出彩。《追求荣誉》写一个女演员由于理想破灭而沉沦的故事。《阿列霞》是作者写给自然的赞歌,在森林中长大的阿列霞爱上了城市中的文明人伊凡,但在文明与自然的交战中,阿列霞的纯真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袭与损毁、反映出文明同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石榴石手镯》则是一篇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爱情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库普林在谈到《石榴石手镯》时说,他从未写过比这更贞洁的东西。
作者简介
蓝英年(1933-),江苏省吴江市人。1945年随父母进入晋察冀边区,1947年4月考入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遂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自80年代起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93年离休。
主要译作有《日瓦戈医生》《滨河街公寓》《阿列霞》《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石榴石手镯》《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回忆果戈理》《亚玛街》《塞纳河畔》《也算肖像》《邪恶势力》(与人合译)和《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与人合译)。出版随笔集多种,有《寻墓者说》《青山遮不住》《回眸莫斯科》《长河流月去无声》《历史的喘息》《苦味酒》《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那么远,那么近》《从苏联到俄罗斯》(与人合写)《那些人,那些事》和《利季娅被开除作协》等。
目录
再版说明
译者序
追求荣誉
摩洛
神医
阿列霞
生命的河流
冈布利努斯
石榴石手镯
神圣的谎言
白毛狮子狗
序言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
普林(1870-1938)是十九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著
名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最后一代的优秀代表。
他的作品有诗歌、特写、童
话和小说,而小说又在他的
作品中占据主要地位。除了
两部长篇小说《决斗》和《
亚玛街》外,库普林一生中
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大胆地
揭露了俄国资本主义社会中
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歌颂
了社会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
品德,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
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俄国社
会生活。库普林文笔优美、
细腻,擅长心理描写。他的
作品题材多样,表现了作者
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不同的现
实生活和亲自接触过的各式
各样的人物。他的作品具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底层人
物悲惨命运的同情。在这方
面,库普林的创作接近契诃
夫的人道主义传统。
库普林于一八七○年八
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奔萨省诺
罗夫恰特市。父亲是个办事
员,家庭收入菲薄,生活贫
困。库普林刚满一岁时父亲
便病逝了,母亲被生活所迫
,带着他和两个姐姐回到老
家莫斯科,后来又带他进了
孀妇院。库普林七岁时,母
亲托人把他送入拉祖莫夫寄
宿中学,三年后他又考入莫
斯科第二武备中学(后改为
士官学校)。武备中学的文
学教师祖汉诺夫是他的文学
启蒙老师,对他一生的文学
事业产生过有益的影响。一
八九○年,他在士官学校毕
业后,被派往第四十六第聂
伯步兵团担任下级军官,在
卡缅茨一波多尔斯基等地驻
防将近四年。在这期间发表
的《在黑暗中》《调查》等
短篇小说,便是他最初描写
外省习俗和军人生活的作品

一八九四年库普林脱离
军职,开始在南俄一带流浪
。他先后当过记者、小公务
员、会计、搬运工、马戏演
员、唱诗班歌手等。在此期
间他曾为基辅、敖德萨、罗
斯托夫等城市的地方报刊撰
稿,并担任《基辅人报》的
采访员,曾到过顿涅茨矿区
,还在一家比利时与俄国合
营的工厂里当过短时期的记
账员,这段生活的重要收获
便是他写了著名的中篇小说
《摩洛》。一八九七年他到
波列西耶一座农庄当管家,
描写波列西耶“女巫”的《阿
列霞》便是在这里构思并写
成的。一九○二年,库普林
在彼得堡结识了高尔基以及
知识出版社的作家。与高尔
基的结识是库普林创作的新
起点。一九○一年到一九○
五年,库普林写了《在马戏
园子里》《决斗》等许多优
秀作品,以及揭露沙皇海军
上将丘赫宁镇压“奥奇科夫”
巡洋舰水手起义的特写。这
些作品都是在高尔基直接影
响下写成的。
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
,反动势力又猖狂起来,库
普林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他公开表明自己是没有政治
倾向的作家,对政治不感兴
趣。他同知识出版社断绝了
关系,同高尔基也日益疏远
,终于断绝往来。但从一九
○五年到十月革命这十二年
中,库普林仍然写出了许多
真实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特
别是下层人民生活的优秀作
品。
库普林对待十月革命的
态度是很矛盾的。他一方面
欢迎十月革命改变了下层人
民的命运,另一方面又担心
俄国文化将因此受到损害。
一九一九年库普林全家流亡
国外。他在国外度过十七年
,这是他创作枯竭的时期。
一九三七年春天,身患重病
的库普林回到苏联,次年在
列宁格勒逝世。
《摩洛》是库普林根据
自己在顿涅茨矿区的实地见
闻写成的。他描绘出工厂主
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工人们
奋起反抗、酿成自发性暴动
的真实情景。作者还成功地
塑造了克瓦什宁这个吞噬工
人生命、摧残人性的资本家
的形象。小说的主人公,年
轻的工程师鲍勃罗夫,是资
本主义制度下的牺牲品,他
对工人的苦难寄以无限的同
情,对吞噬工人生命的“摩
洛”恨之入骨,同时眷恋着
没有灵魂的尼娜。但他没有
同广大工人群众站在一起,
所以他既不能解救工人,也
不能从克瓦什宁手中夺回尼
娜,在资本主义恶魔面前只
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人。在这
篇作品中,库普林着力从社
会心理角度刻画鲍勃罗夫这
个人物,表现资本主义制度
下人与人的关系对个人命运
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工人
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工人的
自发性暴动,只是作为烘托
主人公的背景来描写的。作
者没有从正面塑造先进工人
的形象。这种创作上的局限
性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
一种反映。
《阿列霞》和《石榴石
手镯》都是作者谱写的爱情
的赞歌。在森林中长大的阿
列霞爱上在城市中受过教育
的伊凡。伊凡年轻体面,举
止文雅,对她和她的外婆都
比较尊重。受惯歧视和欺侮
的阿列霞自然会觉得他可亲
可爱了。他对阿列霞也不能
说是虚情假意,但他的爱情
中掺杂着私欲,同阿列霞纯
真忘我的爱情相比,便显得
卑微了。阿列霞对伊凡的爱
情,完全不同于《石榴石手
镯》的主人公热尔特科夫对
薇拉公爵夫人的爱情。后者
是一种貌似“伟大”实则畸形
的爱情。热尔特科夫虽然爱
得那么真挚、那么忘我,却
是一种无望的单相思。薇拉
不仅对他毫无了解,甚至连
面也没见过。作者显然是想
借歌颂热尔特科夫的“伟大
导语
在这一刹那她明白了,每个女人所梦想的那种爱情从她身边消逝了。
被托尔斯泰称为天才的作家……
这是库普林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库普林所讲述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
库普林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轨迹。他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由自然以至必然。
书评(媒体评论)
“库普林的优点在于他没
有多余的东西。库普林是一
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一个巨
大的天才。他比他的同行高
尔基、列阿尼德·安德烈耶
夫更深刻地提出了现实问题
。”
——托尔斯泰
“如果您没有写出这本书
,那将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高尔基
“很难说出是什么原因,
但是盛夏已逝,时交金秋,
那晶莹的日子、沉默的大海
、干枯的玉米秆、冷落空旷
的别墅、像草一般无味的残
花——这一切都赋予故事以
一种特殊的悲凉气氛和感染
力。”
——帕乌斯托夫斯基
“我通知您一件事:您的
中篇小说《在杂技团里》列
·尼·托尔斯泰看过了,他很
喜欢这篇小说。”
——契诃夫
精彩页
追求荣誉
我于一八××年离开农业学院之后,便不得不在一个极其偏僻的地方,西南边境的一座小城里,开始我的生涯。一年到头的泥泞,街上成群的猪,外面涂着黏土和牲畜粪便的茅舍……在这类小城里可以交往的人不外是调解人、县警察局长、公证人、消费税征收员而已。在这种社交中不可能建立亲密的关系;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原因当然是女人。起先是发生私通,随后是为了在教堂里谁应该第一个走近十字架而引起的争执,最后是孕育着各种灾祸的诽谤。总能找到自己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于是全城都津津有味地注视着他们之间的仇恨。总之,大家谈不到一块儿去,各走各的路。
我们这儿新来了个侦查员。不知道您知道不,有那么一种同任何人都能合得来的人,他们不知怎的能一下子就把性格最不相同的人迷住。我觉得他们的秘诀很简单,就在于会听旁人说话。他们具有猜测我们弱点的敏感,善于把话头引到那上面去,然后就耐心地听着。于是您向他倾吐内心最美好的情愫,而他不关痛痒地点着头,不断“嗯、嗯”地附和着。侦查员的天才还不仅在此,他能逗得女士们捧腹大笑,能豪饮,还能在光棍圈子里淋漓尽致地讲淫秽的笑话。
侦查员成了社交界相互接近的第一个环节。也许他成为这样的人物还是不自觉的,因为所有的目光都落到他身上,等待着他拿出新鲜有趣的花样来。新花样是从业余演出开始的。
等到业余演出的事完全筹办就绪,别人也把我拉进去了,可是幸运的是,一开始我就表现出自己完全不是上舞台的材料。给了我一个最蹩脚的翻译剧里的嫉妒丈夫的角色,全剧中最不起眼的和出场最多的角色。您连想都想不到,我在排练的时候是多么低声下气地忍受各种讥讽啊!谁都教训我,谁都对我摆架子,导演如此,提示台词的人如此,参加业余演出的女演员如此,我记得就连一个戴夹鼻眼镜的声音沙哑的四年级小学生也如此。我演得最不好的一场戏,是我发觉妻子不忠实,做出“可怕的绝望的手势”(剧本里就是这样写的),对她喊道:“噢,岂有此理!每当我想起自己的耻辱,我便气得浑身发抖!”每逢排到这个地方,女演员们都要哈哈大笑,而导演便喊道:“您站在那儿像根木头桩子!您自己看——舞台指示上明明写着:‘绝望的手势’。您看着我,应当这样做手势!”
期待中演出的日子来到了,我心里直打鼓。主要是剧情越接近那个要命的地方,我就越觉得到那儿非演砸了不可。最后还是舞台监督从幕后推我。我急忙飞跑出场,眼睛翻来翻去,回想导演的指示,做第一个绝望的手势。可是在这一刹那,我一着急,便把那几句要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咳,就是想不起来——完蛋了!过了一分钟,也许两分钟,但这种恐怖的感觉对我仿佛延长了若干年。我站着,完全僵化在绝望的姿势中,不说话,耳朵里除了叮当的声音外什么也听不见。最后提词间里的台词终于传到我的耳朵里:“噢,岂有此理!每当我……”最后我做出了非凡的努力,抓着自己的头发,向整个剧场狂喊道:“噢,岂有此理!每当我想起自己的耻辱,我便气得吱吱价叫!”好了,当天晚上我就被极为隆重地赶出剧团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那句被我念砸了的台词变成了一句笑话,如果你们中间有谁听到了,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结果我便成了剧团以外的人了。不出所料,大家第一次一致决定上演一出用拙劣文字写成的沉闷的话剧,当然还外加一出轻松喜剧。耍手腕自然是免不了的事,两位女士都想演剧中主角。一位的理由是她看过费多托娃扮演的这个角色,另一位说她为了这个角色专门做了一件带绉纱花边和大马士革花缎的连衣裙。有几次闹得差点演出告吹,后来又维持下来了……最后,到了演出的前夕,一个在轻松喜剧里担任角色的小姐生气了,耍开了脾气,病了,拒绝演出。取消演出已不可能,因为早已贴出海报,并且已经卖出一部分票了。谁也不愿意代替她演,因为是她自己拒绝演出的。这时不知谁出了个主意,请莉托奇卡·格涅特涅娃来演。
先生们,也许,你们中间有哪位有幸遇见过这样的女人?哪怕一次也好,她在您的生活中有如一闪而过的奥西安的身影,但却像一个遥远的、可爱而奇异的梦永远留在您的记忆中。即便您没有引起她丝毫注意,即便您永远不敢存有爱她的妄想,即便您以后还遇见过聪明、多情、美丽的女人,但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这个难以描绘的独特而俊秀的人儿。莉托奇卡正是这样的女人。我至今还能清晰地回想起她的外表:苗条纤弱的身材,一双令人敬畏的眉毛,乌黑的鬈发,太阳穴上淡蓝色的血管,显得神经质的不好看的嘴以及同它形成对照的美丽的黑眼睛——一双严厉的,几乎是悲伤的、永不发笑的眼睛。莉托奇卡的父亲当过我们县的司库员,生活得很阔绰。多年以来,我一直是格涅特涅夫家的常客,我眼看着莉托奇卡从一个穿短裙子的、小猫似的淘气的小丫头变成一个标致的女郎。她身上的一切都妩媚动人:对旁人不幸的关切与同情,蕴藏在任性中的迷人的优雅,真诚和羞涩到幼稚程度的神情,以及她浑身显露出来的不知是大胆还是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