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圣罗马帝国(中英双语)/牛津通识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国)约阿希姆·惠利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伏尔泰曾将神圣罗马帝国描述为“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使得帝国的历史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误解。在本书中,约阿希姆·惠利概述了神圣罗马帝国迷人的千年历史。帝国建立于800年,以查理曼大帝的法兰克王国为基础,1500年左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一称呼正式出现。帝国的进程和历史始终受到欧洲重大发展的影响,从宗教改革到三十年战争,再到法国大革命,直到1806年拿破仑摧毁帝国。一千多年的共同历史感和帝国建立的法律传统塑造了欧洲德语区的过往图景。惠利通过这本书分析了帝国在欧洲权力和政治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并指出:德国历史上从未有过比这更持久的政治制度。
作者简介
约阿希姆·惠利,剑桥大学德国历史与思想教授,冈维尔和凯斯学院研究员。主要教授1500年以来的德国历史和文化以及当代德国政治。著有《1529—1819年汉堡的宗教宽容和社会变革》(1985)《1493—1806年的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2012),并以英德双语发表过多篇论文。1984年成为皇家历史学会会员,2015年被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目录
致谢
导论 界定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章 罗马帝国与德意志王国:从查理曼到奥托王朝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的帝国:从萨利安王朝到霍亨斯陶芬王朝
第三章 中世纪后期的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
第四章 近代帝国(上):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三十年战争
第五章 近代帝国(下):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1806年
后记 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
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了解欧洲历史的读者
,或多或少都听闻过“神
圣罗马帝国”(下文中有
时会用“帝国”作为简称)
的概念。神圣罗马帝国是
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政体结
构。关于它的开端有两种
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源
自由查理曼打造的法兰克
王国;另一种说法则定位
到公元962年,萨克森王
朝的奥托一世加冕罗马皇
帝。帝国结束的日期倒是
没有争议,1806年,它
在拿破仑的干预下解体,
延续了大约一千年的时间
。正是由于其漫长的历史
,我们很难对帝国的面貌
有一个全盘把握,也很难
对它的历史意义进行简单
的盖棺论定,甚至可以说
,长期以来帝国都饱受误
解。历史学家对神圣罗马
帝国的认识与评价,也会
因循时代背景、史学理论
转向等因素而发生重大变
化。在关于帝国纷纭复杂
的认知中,我们能够发现
关于它的三副面孔。
我们大都读过伏尔泰
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经典评
述。他用一种格言式的短
语对帝国进行了断言,认
为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
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后文我们将其简称为“
三非评价”)。伏尔泰这
个对仗的评价常常为人称
道,看上去充满了文字游
戏一样的玩世不恭,但其
实是这位启蒙学者深思熟
虑后做的总结。伏尔泰的
这句话,源自他的名著《
风俗论》。
伏尔泰对帝国的评价
,勾勒出了帝国的一种讽
刺意味的面相。帝国成了
那些自以为很重要的政治
实体的最佳代言人。“三
非评价”其实是对神圣罗
马帝国的一种调侃,或者
是一种基于自负的轻视,
有很强的道德说教意味。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启
蒙思想家的伏尔泰秉持进
步主义历史观的体现。基
于18世纪的时代精神,启
蒙思想家对国家的各种期
待中,就包括希望国家肩
负起提升民众幸福的职能
。所以在伏尔泰眼中,一
个没有明确的首都,没有
强有力的行政机构的神圣
罗马帝国,毫无疑问是一
个反面典型。
实际上,伏尔泰是帝
国的亲历者。他写下“三
非评价”的1756年,帝国
还在存续期间。但他毕竟
是一个局外人,甚至可以
说生活在与帝国有利益冲
突的对立国。伏尔泰在很
多场合提到过法国与德意
志之间存在差异,并认为
帝国是法国的强大邻居。
从最朴素的国家主义立场
出发,我们就会理解伏尔
泰为何要将自命不凡的头
衔强加在神圣罗马帝国头
上。同样作为帝国的亲历
者,歌德对帝国则有别样
的情怀,为我们勾勒了帝
国的另一副面孔。
歌德年轻时曾经在韦
茨拉尔实习。韦茨拉尔是
一个小城,据说没有什么
动人的景观;这座建造得
也很差的城市,却是神圣
罗马帝国重要的司法机构
帝国枢密法院的所在地。
虽然歌德极其尖锐地提到
了帝国枢密法院的缺陷,
但是帝国的政治运作能够
克服各种困难推动法制建
设,将这个机构坚持下来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歌德看到法院画廊中陈列
的三百年来为之付出过努
力的德意志人,被激发出
了由衷的敬意。
帝国带给歌德更具体
的印象,来自他在法兰克
福时经历的国王加冕仪式
。孩提时代,歌德就从长
辈那里听闻了长辈们经历
过的两次加冕(1742年
查理七世,1745年弗朗
茨一世),那些上了年纪
的人都会把这样的经历视
作“一生的最大荣幸”。在
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加冕
仪式被营造成为绝好的“
爱国氛围”。十五岁的时
候,歌德更是有幸在法兰
克福目睹了一生所“经历
的最隆重的节日”。1765
年,约瑟夫二世加冕,歌
德见证了神圣庄严的国王
选举、盛大堂皇的仪仗队
、隆重肃穆的弥撒、华丽
喜庆的加冕典礼、热闹丰
盛的国宴以及市民的狂欢
。作为法兰克福市民,他
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节日”
里备感荣耀与鼓舞,因为
“伟大的庆典应是持久和
平的象征,德意志多年之
久地享受着和平的幸福生
活”。从这些自传回忆文
字中,我们感受到帝国是
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通
过记录年轻时的这段经历
,歌德塑造了一个欣欣向
荣、充满希望的帝国形象
,甚至为后来《浮士德》
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无论是伏尔泰还是歌
德,他们对于帝国的观感
都立足于个人视角。特别
是歌德,由于他的一生完
整经历了帝国的跌宕起伏
,既有加冕仪式的高光时
刻,又有帝国解体的没落
寂寥,因此他对帝国本身
怀有非常复杂的情愫。他
刻画出来的帝国印象,既
饱含讽刺,又充满敬意,
但其实都是一种浓厚的爱
国情怀。所以,神圣罗马
帝国值得拥有一副更加客
观、独立的学术视野中的
面孔。
当然,学术界对帝国
的认知,也并非从一开始
就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或
者真正兑现客观公正。史
学本身就在不断进化,史
学家拥有的世界观和理论
武器也在随时更新,对神
圣罗马帝国的解读也会呈
现出历史阶段的特征。实
际上,2015年萨基诺谷
州立大学的托马斯?雷纳
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已经全
面分析了伏尔泰讲出“三
非评价”的来龙去脉,通
过还原历史语境,我们了
解到伏尔泰针对的主要是
1356年的《金玺诏书》
,这份重要法律文献的出
台,折射出时任帝国皇帝
的查理四世权力恶化的处
境。雷纳指出,“三非评
价”夸大了帝国的软弱,
现代学术界
导语
本书清晰明了地介绍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发展与衰落,将帝国千年历史的迷人之处通过一本通史般的小书重现了出来,从查理曼大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等知名历史人物到确立选帝侯、三十年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每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发挥重大影响的节点都浓缩其中。作者在梳理历史的同时,还指出了这一政体对当代欧洲和欧盟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思考多了一个维度,也对欧洲的前世今生产生了更多了解。
书评(媒体评论)
通过一种清晰和有趣
的方式,对所有欧洲政体
中最复杂、最长久的机构
之一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和叙述,惠利创造了某种
奇迹。
——蒂姆·布莱宁,剑
桥大学荣休教授
本书对神圣罗马帝国
进行了清晰、权威且易于
理解的介绍,在1806年
解体之前,它在欧洲历史
上占据了整整一千年的中
心地位。
——哈米什·斯科特,
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教授
如果仅仅从政治史的
维度解构帝国,学者会在
不经意间用现代民族国家
为参照对比帝国,总是能
够看出它的支离破碎。但
是,当我们从制度的建构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特
质等角度分析神圣罗马帝
国的内容时,就会发现其
丰富多彩的面相。《神圣
罗马帝国》在这种语境下
出版,将进一步丰富中文
世界读者可了解的有关帝
国的文献资料。
——王涛,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教授、副院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