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辽代疑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文军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辽代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辽代统治者在吸收中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同时,又保留本民族传统的习惯法及法律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本书精选辽代数起疑案,以案串法,以法证法,开拓了辽代法律史研究的新领域。内容动人且富于知识性,让读者期待,令学者惊奇。 作者简介 李文军,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赴台湾铭传大学法律学院研修,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和法律史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担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嘉宾。 目录 第一讲 太子出奔 一、太祖称帝 二、皇位谁属 三、二子并封 四、东丹岁月 五、客居中原 六、人生归宿 七、身后余波 第二讲 国丈被刺疑云 一、蹊跷的刺杀 二、满盘皆输的赢家 第三讲 朝堂之上的命案 一、权臣朝堂行凶 二、萧太后铁腕“摆平” 第四讲 母子情仇 一、母子情仇(上) 二、母子情仇(下) 第五讲 善画免死 善画免死 第六讲 皇太叔之乱 一、皇太叔自立为帝 二、皇太叔身死家灭 第七讲 十香词冤案 一、帝后情疏 二、皇后蒙冤 三、太子遇害 第八讲 天祚朝“文妃案” 一、天祚朝“文妃案”(上) 二、天祚朝“文妃案”(下) 序言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 究中,辽代的法律文化是值 得重视的内容。从公元10世 纪到公元12世纪,契丹族所 建立的辽王朝雄踞中国北方 二百余年,长期与中原交往 互动,甚至多次在中原政权 的更迭中起到关键作用。国 力强盛的辽王朝在法制文明 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然而长期以来,对辽代法律 文化的研究一直颇为冷清。 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一方 面是因为其意义尚未被充分 认知,由于学科隔膜等因素 ,即使是民族史或辽史的研 究者,也可能对辽代法制的 闪光点习焉不察,或者至多 认为其某些做法有可取之处 ,但体系性的重要贡献乏善 可陈;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 资料限制。与唐、宋、明、 清诸朝不同,辽代史事的研 究者向来深受史料不足之苦 。对此,日本学者杉山正明 曾说,“研究的界限已经到 了令人伤心的程度。与其说 缺失的链条多,不如说了解 的情况少”。不只如此,仅 有的辽史史料还存在颇多舛 误、错讹,使用时让人感觉 “地雷遍地、寸步难行”。以 上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辽代 一些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法 制创举,其重要意义仍未得 到充分挖掘。 在笔者看来,辽代法律 文化中的闪光点,对全面认 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意义甚 大。从西晋末年开始,来自 北方草原和山林的游牧族群 便在中原多次建立政权,且 不乏北魏这样相对统一的王 朝政权,但这些族群在依靠 军事力量进入中原的过程中 ,大都放弃本族故地、失去 文化后方,成为无根基的军 事政治集团。他们很快被融 入内地门阀世族的体系中, 依据在该体系中的占位和中 原大族一道分享国家资源。 这种情况一方面使这些族群 集团缺少制度创新的足够动 机,另一方面也使其因失去 故地而丢掉了制度创新的宝 贵资源。其结果就是,这些 政权未能突破中原传统体制 ,没有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而自辽代开始,前述情形 为之一变。辽代在通过军事 征服占有行中原制度的渤海 国和属于汉地的燕云十六州 后,并未将统治的重心转移 到这些地区,而是在治理这 些地区的同时,仍然以主要 精力维持草原根据地的人力 资源与文化根基,采用了“ 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 人”的“一国两制”模式,并 相应地确立南北面官分立的 职官体制。这种制度体系超 越了生态系统和民族界限, 比中原汉制更具弹性、更加 容纳多样化,辽代二百余年 的统治证明,他们在这方面 的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成功 地维持了多元结构的统治地 域。 另外,辽代君臣主奴化 的政治伦理也对此后中国的 君臣关系和官僚体制影响深 远。传统中原王朝的君臣之 间,是兼有父子、兄弟、朋 友伦理及主客之道的一种关 系,虽然也分尊卑,但含有 相当程度的礼敬之意。而辽 王朝这样的游牧民族帝国, 则将草原上主奴之间的从属 习俗带入了政治系统。国家 与牛马、草场一样都是皇帝 的私产,臣子则被视为皇帝 的奴仆甚至“想做奴隶而不 得”,从而塑造了一种支配 性较强的官僚制格局。这种 格局在此后的金、元进一步 发展,成为明、清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的源头,并因中国 古代“官、法同构”的制度模 式而对法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辽代在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显著地面对特殊 版图结构,并且采取了有明 显新因素的制度体系进行治 理,这些使关注辽代法律文 化的意义凸显出来。 在认识其意义的基础上 持续推进辽代法律文化研究 ,首要的着力点是克服史料 缺乏的限制。从现实情况看 ,史料短期内不可能显著增 加,那就要以转换研究思路 为突破口。具体来讲,就是 要对史料与史事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思考。传统历史研究 的信条,是胡适先生所提倡 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这本是近代以来历史研究讲 求科学性的见道之言。然而 ,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 成谬误。如果面对史籍失载 而保持沉默、绝不妄发一语 ,甚或将史书无载认定为不 存在,这就是过犹不及了。 正如李开元先生所言,如果 将这种态度推广到整个历史 学中,“有一分证据说一分 话”的警语就变成了咒语, 会让大众产生“没有记载= 不曾发生”的误信,其结果 是“历史学将只会剩下破碎 的断片,而失去完整的篇章 ;前言不搭后语的失衡,最 终难免陷于失语”。辽代这 样史料极少的朝代尤其如此 。过去的事,进入今天传世 史籍的万不及一,研究史籍 记载极少的过往史事,应当 修炼一种“有一分材料说十 分话”的功夫,才能较完整 地展现历史图景。这种“说 十分话”当然不是鼓励信口 开河,而是当我们面对十分 有限的材料,在其可信度达 到要求的情况下,应当基于 研究的积累多方联想,由一 条材料生发出十条线索,对 “真相”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在直接史料不足的情况下 ,尽可能搜寻间接的旁证史 料,根据蛛丝马迹进行合理 的联想和推测,钩沉索隐, 积极形成关于历史事实的判 断,以留待后人的证明或证 伪。此种思路若得到践行, 会成为有效的研究增长点, 对法律文化而言意义尤为明 显。法律文化侧重法律文明 中的观念形态层面,将人类 法律实践活动(包括立法、 司法、思维 导语 公元1063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带着大队人马外出打猎,没想到皇太叔耶律重元父子趁机起兵叛乱,带着2000多名叛军直扑辽道宗的行宫,试图杀王夺位。 耶律洪基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最终走向何方?本书选取了辽代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典型案例,以小见大,通过朝野争斗,可以了解当时的思想潮流与社会风貌。 揭秘尘封已久的往事,探求鲜为人知的史实。 精彩页 一、太祖称帝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混乱而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残破,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一个原来臣属于唐朝的少数民族强大起来,建立了一个立国二百余年的大帝国,这就是辽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把辽朝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对当时的中原王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原的统治者要么争着结好辽朝,称子称侄,以争取辽朝的支援;要么和辽朝势不两立,多次和辽朝死磕,交战不断,但往往是败多胜少。所以说当时的辽朝,对中原王朝的政局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元930年11月,辽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辽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太子耶律倍,竟然离开自己的封地东丹国,并放弃了自己的故国,经海路从辽东出发,在山东半岛的登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蓬莱登陆。登州,在当时不是辽朝的领土,而是中原王朝后唐的领土。后唐算是五代中一个比较强大的中原王朝,和经常南侵的辽朝摩擦不断,双方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敌国。而耶律倍作为辽朝的皇太子,竟然背弃自己的故国,浮海投奔敌国,这是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皇太子,就是一国的储君、皇位继承人,居然放着现成的皇位不坐,却背井离乡投奔敌国,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很罕见。在距离现在不远的世界历史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女儿叛逃到美国,可以说曾经震惊了东西方两个世界。更何况,耶律倍所在的时代,是世袭制天经地义的时代,他作为皇太子,为什么要浮海出奔?又为什么选择敌国后唐?辽朝政坛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耶律倍在浮海投奔后唐的时候,带了他的妻子高氏和随从四十余人。除了这些人,他的船队所带的物品中,最多的就是书,保守估计也得有一万卷。而且这些书籍的内容包罗万象,拿今天的概念去对应,包括中医、阴阳学、文学、美术、音乐、历史、地理,以及儒家经典等。在出走故国的时候,带得最多的居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书籍,耶律倍的志趣可见一斑,也让这次出奔显得有点诡异。到了后唐,他受到了后唐朝廷的热烈欢迎。当他在登州登陆之时,岸上来迎接他们一行的,是阵仗很大的人群。后唐朝廷的高官,恭恭敬敬地在岸边迎候,并且为耶律倍准备了天子仪仗。总之,后唐给耶律倍的待遇很高。那双方是不是早有默契?后唐为什么要用如此隆重的仪仗,来迎接敌国的皇太子呢?后唐这么做,不怕得罪让他们很忌惮的辽朝吗? 辽朝政坛的确发生了地震。耶律倍越海投奔后唐,此时距离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去世已经四年,辽朝的新皇帝是耶律倍的弟弟耶律德光,也就是说,太子耶律倍已经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利。那么,在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完成似乎既定的权力交接呢? 公元926年9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灭了渤海国以后班师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对于辽朝来说,如果皇位继承人不马上登基的话,就会出现权力真空。历史上太多王朝的权力更替都伴随着血雨腥风,所以这个时刻对于整个耶律阿保机家族来说,是一个形势异常严峻危急的时刻。而这个时候,耶律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倍和二儿子耶律德光都不在身边。耶律德光在带领辽朝的兵马镇压渤海人的反抗;皇太子耶律倍呢?人在渤海国。因为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国以后,把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思就是东边的契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国王,号“人皇王”。这个“人皇王”有什么含义呢?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的时候,群臣给他上了尊号为“天皇帝”,他的妻子述律氏被尊为“地皇后”。现在长子耶律倍又被封为“人皇王”,天、地、人,帝、后、王都齐了,耶律倍名正言顺地成为辽朝的第三号人物,东丹国可以算是他自己的地盘了。在耶律阿保机走后,各地发生了叛乱,耶律倍要督促辽朝的兵将征讨,所以当时也不在耶律阿保机身边。为什么这个时候对他们家族来说非常危急呢?因为很多辽朝贵族,包括耶律阿保机的几个弟弟在内,对耶律阿保机早就不满了。那么,他们仅仅是为了耶律阿保机手中的权力吗?还不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们想要的很可能是原来的契丹,而不是耶律阿保机沿用汉制亲手缔造的大辽帝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