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立足贴近临床护理实践。对目前医院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新的专科护理技术及必备的护理实践技能进行了系统梳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项护理技术的评估要点、指导要点、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等。本书不仅明确了各项护理技术的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可作为各级各类护理院校师生和临床护士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下册)包括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及儿科护理技术,口腔科、眼科及耳鼻喉科护理技术,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化学治疗、生物细胞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技术,心理护理等内容,共11章。每项护理技术均按照评估和观察要点、操作要点、指导要点、注意事项、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五个方面进行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内科护理技术 一、辅助排痰术 二、体位引流术 三、人工肝支持治疗术 四、螺旋型鼻肠管盲插术护理配合 五、结核菌素试验 六、气雾剂使用技术 七、胸膜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八、腹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九、腰椎穿刺术护理配合 十、骨髓穿刺术护理配合 十一、心包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十二、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护理配合 十三、膀胱穿刺术护理配合 第二章 外科护理技术 一、外科手术备皮 二、外科换药 三、更换一次性胸膜腔闭式引流瓶 四、密闭式膀胱冲洗 五、两人轴线翻身法 六、骨牵引护理 七、下肢皮牵引护理 八、关节腔闭式冲洗 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的使用 十、胃肠减压护理 十一、腹腔引流的护理 十二、“T”管引流的护理 十三、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的护理 十四、更换负压引流器 十五、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十六、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 十七、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 十八、腰大池外引流的护理 十九、外科手消毒 二十、穿遮背式无菌手术衣 二十一、无接触戴无菌手套 二十二、建立无菌器械台 二十三、手术体位摆放——水平仰卧位 二十四、手术体位摆放——垂头仰卧位 二十五、手术体位摆放——侧卧位 二十六、手术体位摆放——俯卧位 二十七、手术体位摆放——截石位 第三章 妇产科护理技术 一、四步触诊 二、宫高、腹围的测量 三、听诊胎心音 四、胎心电子监测 五、胎动计数 六、助产技术 七、外阴部消毒 八、缩宫素引产术 九、会阴切开缝合术 十、会阴擦洗 十一、子宫复旧护理 十二、母乳喂养 十三、乳头皲裂护理 十四、乳房按摩 十五、产褥期保健操 第四章 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技术 一、眼部护理 二、脐部护理 三、臀部护理 四、沐浴 五、奶瓶喂养 六、非营养性吸吮 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 八、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九、吸氧 十、婴儿培养箱护理 十一、小儿单人心肺复苏 十二、小儿股静脉穿刺技术 十三、口服给药技术 十四、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 十五、颈外静脉穿刺技术 十六、婴幼儿灌肠技术 十七、光照疗法 十八、气管插管内吸痰 十九、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 二十、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 二十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二十二、新生儿复苏 二十三、体重测量 二十四、身高测量 二十五、头围、胸围、腹围测量 第五章 口腔科护理技术 一、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技术 二、藻酸盐印模材料调拌技术 三、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调拌技术 四、牙周塞制剂调拌技术 五、托槽粘接的护理配合 六、口腔四手操作技术 七、磷酸锌水门汀调拌技术 八、带环粘接的护理配合 第六章 眼科护理技术 一、滴眼液法 二、涂眼膏法 三、结膜下注射法 四、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法 五、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法 六、睑板腺按摩法 七、倒睫电解法 八、结膜结石剔除术 九、剪睫毛法 十、泪道冲洗法 十一、结膜囊冲洗法 十二、角膜异物剔除法 十三、近视力检查法 十四、远视力检查法 十五、球后注射法 第七章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 一、鼻窦负压置换法 二、鼻腔冲洗法 三、滴鼻药法 四、耳部滴药法 五、剪鼻毛法 六、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七、外耳道冲洗法 八、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九、咽鼓管吹张法 第八章 化学治疗、生物细胞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技术 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 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三、化疗患者脱发的护理 四、骨髓抑制的护理 五、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六、特殊化疗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护理 七、疼痛评估与控制 八、生物细胞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 九、生物细胞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 十、生物细胞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 十一、放疗皮肤反应的护理 十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 第九章 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技术 一、血液透析 二、血液滤过 三、血液灌流 四、血浆置换 五、连续性血液净化 六、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 七、自动化腹膜透析(APD) 八、更换腹膜透析短管 九、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 十、腹膜平衡试验(PET) 十一、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 第十章 中医护理技术 一、艾灸法 二、拔罐法 三、耳穴贴压法 四、刮痧法 五、湿敷法 六、涂药法 七、穴位按摩法 八、穴位贴敷法 第十一章 心理护理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全方位收集患者心理社会资料 三、确定患者的基本心态 四、患者情绪调节 五、压力与应对 六、尊重患者权利 七、社会支持系统 八、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