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专题译文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四篇文章组成,主要涉及胡塞尔现象学。其中Ruggenini的文章事关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真理问题,山口一郎的文章则讨论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与气的现象学,耶格施密特修女记撰的胡塞尔晚期的谈话是非常珍贵的史料。第二部分是舍勒现象学,由四篇文章组成,Frings、Kelly、Steinbock均为国际著名舍勒研究专家,所选文字涉及舍勒与康德、与海德格尔、与法国现象学以及与佛教的关系。第三部分聚焦自身意识问题,选译的四篇文章均为20世纪60年代自身意识理论复兴以来纲领性的文献,Henrich和Tugendhat持续了近40年的争论的三篇文献被选入,Kern的文章则代表了现象学传统在自身意识问题上的理解。 作者简介 张任之(张伟),1979年生,江苏南通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国际舍勒协会学术咨议委员会委员、国际Scheleriana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执行编委等。出版著作有专著Prolegomena ZU einer materialen Wertethik(Nordhausen:Traugott Bautz 201 1)、《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台北:2013年;北京:2014年),译著《舍勒的心灵》等,编著《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心有其理——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经典研究文集》、《从现象学到形而上学——舍勒哲学思想经典研究文集》、Scheler und asiatische Gedankenim Weltalter des Ausgleichs等。 目录 第一部分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明见性与真理以及最终充实的观念 胡塞尔的范畴直观概念 从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角度看气的现象 耶格施密特修女与胡塞尔的谈话(1931—1938年) 第二部分 舍勒现象学 舍勒与康德,殊途同归:道德的善 1927年马克斯·舍勒阅读《存在与时间》的背景 ——通过伦理学对一个批判进行批判 通过榜样性的人格间的注意 舍勒的现象学佛教与形而上学佛教 第三部分 自身意识问题 自身意识:一门理论的批判导言 什么是自身意识? ——《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引论 胡塞尔哲学中的自身意识和自我 论自身意识:一些误解 附录 维特根斯坦论宗教 编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