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73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河北曲周46年,从改土治碱到科技小院,从综合开发到绿色发展,高扬“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在燕赵大地上服务乡村振兴、培育时代新人,形成了独具中国农大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育人模式,诠释了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精神追求,谱写了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壮丽诗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农村、矢志奋斗的故事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伟大历程的缩影。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央宣传部将中国农大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先进事迹确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宣传典型。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农大师生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的事迹,大力宣传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充分肯定,全校师生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加振奋。与此同时,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上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承弘扬“曲周精神”系列活动,深刻总结建校114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的做法和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目录 上篇 媒体关注 新华社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农业大学46年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师生扎根田野书写奉献之歌 爱国奋斗科学报国 有这样一群大学生:我是这样变成“农民”的 西瓜地里体验人生的精彩——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一 “爱折腾”的老支书——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二 研究生“包地”种葡萄——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三 “农民教授”李晓林——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四 靠“减产”挣钱——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五 人民日报 46年,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来自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蹲点调研 用行动诠释责任(快评)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人民论坛) [半亩方塘]曲周故事:一捧威土(视频) [半亩方塘]曲周故事:一株心苗(视频) [半亩方塘]曲周故事:一座小院(视频)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辛德惠:生命绽放在盐碱地上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先要把自己变成农民” 最美的科研誓言是报国(人民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王九菊和她的科技小院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公益广告]创新为民科学报国(1) [公益广告]创新为民科学报国(2) [公益广告]创新为民科学报国(3) [公益广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中农大扎根曲周46年盐碱地变良田 [新闻联播]把科学报国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新闻联播]河北曲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 [焦点访谈]让科技种子扎根沃土 …… 下篇 传承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