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怀斯研究之作,试图通过回顾怀斯的一生,通过解读他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从而走进怀斯的生活世界和笔底的艺术世界。或许,并没有某种单一、确切的风格可以用来归纳怀斯本人一生创作的大量艺术作品,但这背后隐藏的多重视觉线索,却可以通过观看本身去追问和回溯。刘一娴对怀斯的研究,尽量通过种种可感知的现实断片,去把握与理解怀斯不竭的创作动力。 作者简介 刘一娴(1998-),江苏南京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本科,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理论专业硕士。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吴冠中奖学金等。研究兴趣集中于西方现代艺术史、跨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性实践。发表文章《论艺术教育观念在美术学院中的转型一从〈美术学院的历史〉说起》、《庸常与疏离:安德鲁·怀斯绘画作品观看逻辑的一种阐释》等。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安德鲁·怀斯与美国现代艺术 一 怀斯与地方主义绘画 布兰迪怀恩河画派:怀斯家族艺术的诞生 缅因州的夏日风景 故乡:查兹福德 二 塑造“美国性” 地方主义绘画的式微 探索蛋彩的特性 “美国场景”绘画中的隐喻 三 以写实绘就现实主义 一个语境的生成 视觉真实感 第二章 重塑边界:一个现代“索居者” 一 “诗意的现实主义者” 二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1948 三 一种疏离:怀斯与爱德华·霍普 第三章 喃喃细语:寻常物中的生命体验 一 衰颓与凋残 观看视角的转变 父亲去世 二 情感的在场与缺席 三 海尔格:幻想的缪斯 四 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 《春》,1978 生命、睡梦与情绪 结语 艺术创作与现代生活间的错位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安德鲁·怀斯年表 序言 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可以说是美国20世 纪以来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 代的中国,更是掀起了一股 “怀斯风”,曾经影响了中国 一代青年画家。但是,一般 的艺术通史著作对怀斯的着 墨却并不多,或是由于怀斯 的艺术风格很难被简单归类 的缘故。国内有关怀斯的研 究更是少之又少,与怀斯的 艺术影响相比很不相称。所 以,当年轻的艺术史学者刘 一娴寄来有关怀斯的书稿, 希望我能够写篇“序言”时, 我欣然答应。 刘一娴读书期间就开始 关注怀斯,搜集中外相关文 献材料,撰写了不少文字。 她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 专业的学士论文,就是以怀 斯为主题而撰写的,答辩时 候得到老师们很高的评价, 获得了当年的优秀论文。毕 业后,刘一娴有机会留学英 国,继续深造。其间除了完 成学业,拓展其学术视野与 研究领域外,她对怀斯的研 究始终没有停止:研读各类 外文文献,参观博物馆、美 术馆,尽可能多地观看怀斯 作品,日积月累坚持写作, 逐渐将原来的学士论文发展 成一本有关怀斯的专题性研 究论著。正是这样一种艰苦 的自我训练,让刘一娴的学 术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 怀斯一直以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查兹福德小镇的风景 和人物为题创作作品。但他 被人称道的写实主义风格, 却总带着极其强烈的象征性 和超现实性。他的艺术创作 超越了单一再现世界的方式 ,有着令人难以释怀的心灵 冲击力。怀斯绘画技法的卓 越和其画面内涵的复杂性, 使他的作品显得如梦如幻, 摄人心魄却一时难以把握。 刘一娴的这本怀斯研究 之作,试图通过回顾怀斯的 一生,通过解读他风格迥异 的绘画作品,来让我们走进 怀斯的生活世界和笔底的艺 术世界。或许,并没有某种 单一、确切的风格可以用来 归纳怀斯本人一生创作的大 量艺术作品,但这背后隐藏 的多重视觉线索,却可以通 过观看本身去追问和回溯。 刘一娴对怀斯的研究,尽量 通过种种可感知的现实断片 ,去把握与理解怀斯不竭的 创作动力。 这本小书之所以令人着 迷,是因为其耐心细致的行 文之间呈现了怀斯更多的“ 谜”。刘一娴希望自己的写 作能够和怀斯之间保持一种 灵活的对话与追问状态,而 不是急着要为怀斯及其艺术 做一种简约化的总结。因此 ,我一方面先读为快,另一 方面更是期待一娴的这本论 著尽快付梓出版,早日与读 者见面,进而形成更为开放 的对话空间。 怀斯曾经说过:“这就是 绘画之于我的意义……像是 沿着一条长长的丝线缓慢行 进,随着时间慢慢变化。” 在中国,“怀斯风”的影响几 近半个世纪后,刘一娴的这 本论著,可以说是怀斯研究 的一个重要推进。 时间慢慢变化,逝者如 斯。但总有一代又一代的艺 术史学者涌现,让历史再次 生动地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 杨振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人文学 院院长 2021年11月20日于钱塘 江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