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伏尔加河水利史,甚至苏联水利史。1930年2月12日,联共(布)中央决定开始对伏尔加河能源和灌溉问题进行研究,伏尔加河大规模改造由此起步。苏联历史恰恰在几个月前发生转折——1929年,“新经济政策”被中止,第一个五年计划上马,其后延续了一个甲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到1989年最后一座水利枢纽(切博克萨雷)投产,伏尔加河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与苏联兴衰之路近乎耦合。在本书中,关于伏尔加河水利枢纽的筹组和建设经过、大规模搬迂、劳改营犯人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选择性抢救的描述,为更广泛地了解“斯大林模式”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斯大林模式”被很多人认为是近现代史上集权主义的典型代表:相反,也有推崇者肯定苏联政府在国家发展上的巨大成就。在本书描绘的伏尔加河水利建设中很容易找到两种迥异观点的证据,既有古拉格、自然和人文生态悲剧,又有发电、航运、科技等千秋之利。但无论如何,“苏联”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 伏尔加河梯级水利枢纽建设中不乏斯科特笔下的极端现代主义的狂妄,但亦绝对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成功改造自然并同时改造了自己的范例。在如何评价这项浩大工程及其背后“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的问题上,布尔金教授的客观叙述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空间。 作者笔触冷静克制,但字里行间和谋篇布局仍透着列宾式的凝重和焦虑。究其原因,应可以追溯至这段历史体现出的近现代俄罗斯自身的矛盾性——既有西方启蒙主义开拓进步的哲科思维,又有东方社会安土重迁的保守情怀。带着这些矛盾和争议性问题阅读本书,我们当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历史细节中。 作者简介 布尔金·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历史学博士,乌里扬诺夫斯克乌里扬诺夫国立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学系教授,现居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市。研究领域为俄国社会经济与生态史,以及伏尔加河流域文化和自然遗产。主要著作包括《伏尔加亚特兰蒂斯:大河悲剧》(2005)、(伏尔加河梯级水电站:俄罗斯的胜利与悲剧》(2011)、《苏联的文物保护(1917-1991)〉(2013)、〈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沉没瑰宝》(2017)、〈追随救世主: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基督教史(公元7-15世纪)〉、《斯帕斯克(古比雪夫):旧城往事与传说》(2018)、《渔人的命运:伏尔加河中游及卡马河下游渔业史》(202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伏尔加河流域国家水资源开发政策的沿革 1.1 水利建设的萌芽与发展:从彼得一世到斯大林(17世纪末-1930年) 1.2 构想之战:从萨马拉“伏尔加工程”到“大伏尔加”(1930-1938) 1.3 伏尔加河水利枢纽修建因素:优先工业与国防 第二章 伏尔加河上“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20世纪30-80年代斯大林征服江河计划的实施 2.1 勘测设计工作 2.2 水利枢纽建设施工:在计划与日常管理之间 2.3 古拉格囚徒参与伏尔加水电站兴建 2.4 人文激变:淹没区居民疏散与其他措施 第三章 伏尔加河水利建设的成就与代价 3.1 水电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被顾及和被忽略的后果 3.2 伏尔加河梯级水利枢纽冲击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3.3 伏尔加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退化还是灾难? 结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一、档案资料 二、表格 三、示意图 注释 译后记 导语 本书以苏联时期针对伏尔加河流域的水利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水利建设的角度呈现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运作情况,1930-1980年,苏联建设伏尔加水电站,其中包括八个大型水力枢纽和水库。以大型水源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大伏尔加河”规划的可行性,其中包括伏尔加河水利工程的组织工作,古拉格犯人的强迫劳动、水库区域的淹没筹备工作,以及水利建设对伏尔加流域和整个国家的主要影响。本书是一部史料宏富、研究细致、机具启发的经济史、水利史、社会史研究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