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阳明学十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周志文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台湾知名教授、畅销书作家周志文先生的基于讲稿整理而成的新作。秉持“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态度,意欲“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在作者看来,“阳明整个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欢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喜欢道教、佛教。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接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促使他最终完成了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阳明学对于道德的建设、人的完成都是有着积极贡献的。因为儒家文化多讲贡献所学、有益社会,但格于现实,真正能实践有成的,却是少数。而阳明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儒学的态势,注意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掀起了一种遍及社会各层的‘发现自我’运动。书稿分十讲,其中有对阳明学之前历史的溯源,有对阳明学出现的背景分析,精道地论述了王阳明一生政治军事功业,梳理了阳明的思想与学术、王门后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周志文,1942年生于湖南。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学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捷克查理大学汉学讲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等,以及《中国时报》《中时晚报》主笔,现已退休。 著有《日升之城》《三个贝多芬》《冷热》《布拉格黄金》《时光倒影》《同学少年》《记忆之塔》等书。 目录 阅读经典,面向未来杨渡 自序 第一讲 一、为何讲阳明学 二、从孔子讲起 三、经的流变 四、儒学史上的问题 第二讲 一、唐、宋的儒学 二、《四书》与朱熹的贡献 三、朱学的困境与阳明的出现 四、“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第三讲 一、南、赣乱事 二、宸濠之变 三、丁忧下的王阳明 四、思、田的变乱与初到广西 第四讲 一、广西乱平 二、死亡之旅 三、军功与建设 四、死后的争议 第五讲 一、阳明对朱熹格物说的体验 二、“格竹子”的故事 三、致知与致良知 四、知行合一 第六讲 一、心即理 二、“满街人都是圣人” 三、关于《大学》的争议 四、《朱子晚年定论》 第七讲 一、“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 二、“四有”“四无” 三、王学分派 四、浙中王门 第八讲 一、江右王门与“戒慎恐惧” 二、“正学”“归寂”与“静中恍见端倪” 三、泰州学派的“万物一体” 四、“何独于人而异之” 第九讲 一、“道理不行,闻见不立” 二、阳明的高迈处 三、阳明死后的争议与平反 四、清以后阳明学的发展 第十讲 一、韩、日阳明学的消长 二、日本阳明学的发展与现况 三、重新检视阳明学 四、结论 后记 序言 2016年的春天,台湾文 化总会的秘书长杨渡先生跟 我谈起,他想在交卸之前的 任内完成一件文化事业的“ 壮举”:邀请台湾几位有声 望的学者,每人讲十次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或事件 。演讲由教育电台播出,播 出后的讲稿由文化总会出版 成书,所以学者跟文化总会 所签的合约,包括广播播出 与出版图书两种。 承杨渡看得起,我没任 何“声望”,竟也派了任务给 我,派给我的是这本书的原 型“阳明学十讲”。其实我原 来是想讲《论语》的,我那 时正在写《论语讲析》一书 ,自认对《论语》有点新的 领受与感悟,但开会时《论 语》给林安梧教授先“认”去 了。林安梧当时在慈济大学 任教,也是我熟识的好友, 杨渡只得跟我商量改讲阳明 。幸好我平日也读了点儿阳 明的书,对阳明还算熟悉, 也有一些感受,我想了一下 ,便“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这是这次演讲与这本书最初 的来由。 我答应改讲阳明还有个 理由,是多年前大陆曾有个 出版界的朋友拉我写本王阳 明的传记,说了不少他的构 想,都是很崇高的,我被他 感动,便答应试试。后来我 因手边琐事繁多,朋友的催 促也不算紧,就因循耽误下 来了。迟迟不动手其实还有 一个原因,是当时我找来坊 间一些有关阳明的书来看, 发现阳明的事已不能再谈了 。 看过的书中,有点学术 气息的,所谈都几乎一个样 子,都在一点已熟知的材料 上兜圈子,而且圈子也兜不 太大;没学术气息的变化稍 多,但很少谈阳明在思想上 的启发与贡献,都比较偏重 在阳明的事功方面,讲他如 何避自己的祸、平国家的乱 ,弄得阳明像传统演义里面 的诸葛亮、刘伯温似的,神 机妙算得很,又身手不凡, 仿佛有奇门遁甲的功夫。在 他们眼中,阳明不只是人, 还“神”得很呢!这些书当然 不能看。 不论在有明一代,或从 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 阳明都是值得谈的,一般书 写得不好,所以更需要谈。 我如要写阳明,就想写点儿 别人没写的东西。问题是我 手中所能掌握的材料,却让 我不太能施展得开。我出身 学院,总有点考据的训练的 。所谓考据即现在说的科学 ,讲的是证据,学术上要求 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 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杜撰 事实。有关阳明的书,不论 史部、集部还是现代人的专 著都不算少,但可供我使用 的材料却十分有限。 我想这是源自我们中国 人编文集的一项传统。古代 文集很少是自己编的,别人 帮你编的时候,想到的都是 冠冕堂皇的理由,总在修身 、治国、平天下的几个议题 上打转。万一发现有点争议 文字,便发挥“为贤者讳”的 心理,将那些东西删之弃之 了事。北宋的欧阳修,算是 个重要人物吧,我们看后代 所编的《欧阳文忠公集》, 其中“内制”“外制”“奏议”“奏 事”“濮议”(宋英宗时一种 特殊的奏议名称,由“台官 所论濮园事”而得名)等一 大堆,加起来超过全集的一 半,以之研究欧阳修的政治 生涯,材料不虞匮乏。而欧 阳修一生的成就,除了政治 之外尚多,就算只研究他的 为官经过,这些材料都太公 开了,也太正式了,内容都 是冠冕堂皇的,用处不大。 研究一个人,还需要一些“ 私”领域的资料,譬如他生 活上的偏好、饮食起居的习 惯,以及人际关系或与人相 处的细节等,就算是缺点, 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材 料,传记才可以算是活生生 的传记,所记的人是高矮胖 瘦、会思考、有行动的人, 而非只是一个薄薄的“纸片 人”了。 这得怪编书人的不察, 他们欠缺多元观念。文集也 有些是自己编的,却也一样 有这毛病。编自己文集的, 也许没想到要朝自己脸上贴 金,但总希望能帮自己留下 “流芳万世”之作,其他自认 不登大雅的东西,都投入废 纸篓了。像徐文长那样自著 《畸谱》,专曝自己的短, 讽刺自己说“几间东倒西歪 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或 如王船山自题画像,说“龟 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 浪猜”,说得这样颓废、真 实,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量 删除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作 品,这是古代编书的习惯。 你不能说他们都错了,以往 刻书不易,去芜存精是必要 的手段,但什么是芜什么是 精,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这真是一段倔强又有见 地的话,可以把阳明怀疑与 探索的精神表露无遗。 《阳明学十讲》是从电 台的演讲整理出来的,因为 是给一般人听的,所以要尽 量简单明白。我想最好的方 法是有话就直说,一句能说 完不说第二句,避免书成为 人见人“畏”的学术著作,也 不作烦琐的注解,书后也不 附引用书目了。当然谈的是 阳明,还是要征引一些历史 资料的,我在引证资料时也 尽量求简明通顺,不让它过 于夹缠。阳明哲学的特色就 是化烦琐为简约,又强调身 体力行,我认为真正的孔子 与真正的儒学,就该是这个 样子的。《明儒学案》卷首 载刘宗周评阳明语: 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 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 所性之觉,日“良知”。因示 人以求端用力之要,曰“致 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 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