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馆一故事(汕头记忆)(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为助力汕头市“创文强管”,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潮汕传统文化精髓,推进“汕头文化基因工程”探索,促进“城市记忆工程”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打造“大美汕头”城市形象。本书通过访问亲身参与历史建筑保育活化的见证者,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同时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汕头市已经完成修缮、正在修缮及即将启动修缮的二十座历史建筑进行深度采访,全面系统地展示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文化底蕴,留住“城市记忆”,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关注。 目录 “邮历”安平 细数汕头百年邮政历史 临海观潮 潮海关钟楼见证百载商埠史 海邦剩馥 尽诉华侨华人记忆 灯火琴音 见证香园华丽转身 流金岁月 人民银行旧址金融风骨犹存 腾辉倒影分外妖娆 汕头版“比萨斜塔”重获新生 书声尚绕梁 百年学堂灰瓦红墙话沧桑 星火燎原 大埔会馆“八一”精神永存 回望初心 再现叠石丰碑 北标窥日 鸡笼从此是名山 潮汕非遗 海滨邹鲁的文化瑰宝 “新生”桂园 当年曾为接待首长住处 彬园:展警察风采 述民国往事 浓缩百载历史 延续城市文脉 铭刻史迹 红色政权薪火相传 昔日情怀犹在 百年洋楼变身外贸史“活化石” 红色印记 再现东征军革命风雨历程 穿越火线 铸就秘密交通线上的红色“基石” 老妈宫:沧海桑田有时 仁义乡愁无价 国耻勿忘 抗战纪念馆昭示历史警醒世人 后记:丰满城市的记忆维度 序言 口述,唤醒城市最美记忆 汕头,这处被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誉为“当时中国五 口通商口岸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从1860年 开埠至今,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一座有很 多故事、有丰富记忆的城市。 在汕头市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开埠时期的老建筑。 它们镌刻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汕头 荣辱兴衰的历史证物。 2016年以来,随着“创文强管”工作的深入推进,汕 头十大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开 埠地标性建筑被挖掘、被修缮、被保育,重现昔日风采与 辉煌。而值得瞩目的,除了建筑本身,更多的,还有其背 后所埋藏的城市记忆,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为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程的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中共汕头市委宣传 部组织实施了“城市记忆工程”,通过提炼精选一批凸显 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构筑“看得见山水 、记得住乡愁”的潮人精神家园。作为城市记忆工程的一 个重要项目,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主办、特区青年报承 办的“一馆一故事·汕头记忆”系列报道亦于年初全面启 动,经过半年的深度走访,形成立体式报道20篇,如今即 将结集出版。 留住城市记忆,讲好汕头故事。不管是从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推动汕头全面振兴、 协调发展的维度,“一馆一故事·汕头记忆”都是一次兼 具文化内涵、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活动,主要体现为“ 三个新”。一是视角新,以汕头开埠历史建筑为主体,全 面系统地展示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二是形式新,以人 物口述的形式,通过访问亲身参与历史建筑保育活化的见 证人,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立体式记录; 三是团队新,以80后、90后青年记者为主力的采访团队, 用更加时尚的眼光和语言,唤起更多年轻人对城市历史文 脉的关注。 延续百载商埠文脉,滋养潮人精神家园。轻叩那或斑 驳或焕新的开埠建筑大门,聆听其将最美的城市记忆娓娓 道来。这部有情怀、有温度的作品集,值得细品,可以珍 藏。 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 2017年10月 导语 本书是对于汕头“创文”以来保育活化市区老建筑的阶段性总结。本书通过讲述修复地标性老建筑过程的故事,如“邮历”安平、临海观潮、海邦剩馥、潮汕非遗、穿越火线、北标窥日等,留住城市记忆,留住乡愁之根。 后记 丰满城市的记忆维度 如果说策划、编辑这本书,是对于童年记忆的一份交 代,未免有矫情之嫌。如果说是对于汕头“创文”以来保 育活化市区老建筑的阶段性总结,或会获不少认同。再往 深层说,这是通过讲述修复地标性老建筑过程的故事,留 住城市记忆,留住乡愁之根,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翻阅这 本书,从诸多细节中引发共鸣,感知一砖一瓦间隐藏的城 市文脉。 关注建筑伦理,关注建筑的前世今生,正在成为一件 时尚的事情,这是社会的可喜进步。其实建筑与人,建筑 与社会,建筑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一座建筑物或许只是地图上定位的 一个点,是日常生活中慢慢接纳、认同和熟悉的标记,但 正是这些貌若熟视无睹的标记,在经年累月中积淀了许多 片鳞只甲的故事,积淀成公众对于它们的集体记忆。 桂园修复前后所引发的关注,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2017年初,刚刚修复的桂园尚未向公众开放,我便迫 不及待跑去先睹为快。那一曰同行的朋友,多年来醉心于 汕头开埠史的研究,很是激动地说“桂园能有今天这样子 ,真好!它的往事中藏着好些历史之谜”。这般关心桂园 者其实不乏其人,此前一些民间组织、文史专家、热心人 士不忍见桂园走向凋敞成为废墟而尽心竭力奔走呼吁,盼 的就是它复活的这一天。 2013年春,当“山水社”一帮年轻人找到我,希望我 以政协委员身份助其呼吁修复桂园时,我曾独自一个人来 过,穿过钉有“请勿入内”的临时木板门,梭巡于荒芜的 院内。那个黄昏,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很难燃起我对于复 活这栋房子的信心,却勾起我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以及对 老城区建筑群岌岌可危行将颓倒的担忧。 城市于我,正如大地于树。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汕头 人,我脚下的土地、居住的城市便是我的家和根源。儿时 的汕头建筑印象是永和街老屋阴湿的角落里灰尘在光束中 起舞和相互追逐,是坐在酸枝桌旁的太祖父从抽屉里拿出 来赏我的饼干,它夹杂着老屋的潮湿和旧家私的陈年气息 ,咬进嘴里黏糊而厚实,在那个短缺社会丰满了我童年苍 白贫瘠的零食世界。老建筑于我,就像那块饼干,埋藏着 童年的味道和蓦然回首的亲情感动。 桂园之于汕头人,小公园之于汕头人,也该是如此吧 。 祖辈们亲历过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繁华汕头,早已定格 在这些不厌繁复细腻精致的骑楼和小洋楼上,给偶尔侧目 注视的儿孙们展露斑驳色彩与厚重纹理。它们是城市的缩 影,是汕头的记忆延伸,更是无数历史人生的映射,是不 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城市中心一路向东、向东不断迁徙 的今天,我们需要它们来确定自己的身份,也只有沿着这 条记忆脉络,我们才能一次次重新认出自己,了解来处, 知道去向,激发对于城市以及自己人生改变的思考。 好些年前,当老城改造的推土机轰轰碾压过“四永一 升平”时,有远见有胆识的金平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时决策 :留住永平路1号原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旧址,将其修缮 活化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于是,一群自称“一号团队 ”的文化义工以勇于担当、坚韧执着的精神,为延续城市 文脉夜以继日奋战,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在二百个日 曰夜夜里花费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点燃了这座城市记 忆的火种,对后来的全面保育活化小公园文化街区行动, 提供了榜样和借鉴。从这一角度看,2010年底汕头开埠文 化陈列馆的建立与开放,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2016年,春天如约来临。这个春天注定要与往年不同 。城市决策者的执政水平和文化智慧,汕头市委、市政府 笃定明晰的目标,“创文”行动以摧枯拉朽之势给百载商 埠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占路为市一夜之间消失,十处文物 建筑保育活化进入倒计时……老市区实现了城市更新,随 着安平老邮政局、桂园、香园等一批文物建筑初露端嵘重 新焕彩,人们已经确信:汕头正站在历史的新节点上,拥 抱一个瑰丽新时代、一个伟大新时代的到来。 这些地标性文物建筑是历史存在最好的述说者和见证 者,彰显出开埠城市的独特魅力,也给予汕头重新出发, 全面振兴协调发展赋予更高的意义。忠实记录这一时刻, 记录复活老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实况,是对于城市大 事记大叙事的有效补充,也是新闻记者的职责使命。于是 我们出发,去寻觅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前世今生,去记叙一 个个打动人心的修缮故事,为它们留下记忆,为城市留下 印记,也为万千汕头人留住乡愁。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 态度,力图忠实地记录每一个不容忽略的蛛丝马迹,留住 每个口述者的原始语言,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辈, 还有下一辈的下一辈,可以借由它们回溯这座城市曾经走 过的岁月年轮,以及它曲折跌宕的命运轨迹。 感谢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将“一馆一故事”专题策划 纳入“城市记忆工程”中,并给予大力支持。感谢汕头市 各相关单位的热心帮助,感谢各位受访者、专家学者百忙 当中腾出时间接受采访,感谢提供资料图片和相关场馆历 史资料的热心市民 精彩页 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使用传统信件和明信片的人越来越少。从前,邮路通四海,邮脉连万家。每一个邮筒都装满说不尽的故事,每一座邮局都见证过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掀开尘封的记忆,那些历经沧桑今日犹存的老邮局,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座城市成长的印记。 用城市坐标记录汕头历史,位于老市区外马路25号的原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不容抹去。时过境迁,这座欧式二层老建筑一直在平静中见证汕头的足迹。它是早已列入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安平邮局”,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对于年长的汕头人是一种回味,很亲切很温暖。或许第一封情书、某一个事关家族的至关重要的电报,就是从这里发出去。有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在川流不息的日与夜之中刻下了沧桑过去,对于“老安平邮局”来说,何曾不也如此? 许多老汕头人,每一次徜徉于老安平邮局门口,都会回忆感慨一番它昔年的繁忙场景……作为汕头2016年启动的“十大历史文物保育修复项目”之一,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在经过修缮布展之后,于当年年底对外开放供市民及游客参观。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向人们细说那被翻过的历史篇章。 口述 一、虽然邮政总局大楼已有95岁高龄,但外表依旧完好,房屋结构保存完整 作为汕头开埠后的第一所自建邮局,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是广东省邮政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另一座广州邮政博物馆,位于广州沿江路),2005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来此采访时看到,当年镌刻在大楼正门上方的“邮局”两字仍然清晰可见。 王江玲(汕头邮政集邮公司副总经理):虽然邮政总局大楼已有95岁高龄了,但外表依旧完好,房屋结构保存完整。游客进来就能看到这座建筑的基本结构,这是两层楼加一个天台,平面为L形,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立面为对称三段式,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使整座楼平添了一种威严的气势。檐下是西洋纹样的装饰三角形山墙,主立面二层凹进形成阳台且有石栏杆,显示出潮汕建筑的特点。一楼的3个大门安装有6扇厚实的落地实木门,外墙同时采用清水灰砖和红砖,造型富有立体感,色彩明丽。整栋大楼均采用木制百叶窗,每层楼的高度都超过4米。 二楼现在是汕头市集邮协会的所在地。从侧门走上二楼,一条洋灰楼梯依旧,楼梯护栏仍是当年的产物,方钢条制作的造型与众不同,扶手为实木。二楼正对着楼梯是长长的通道,两侧房间的实木方格门上镶有透光用的磨花玻璃。空旷且很高的走廊,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站在此处令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 王江玲(汕头邮政集邮公司副总经理):这里一直是邮政的营业及生产作业场所,也对这栋楼进行了很好的保护,目前保存比较完好,基本保留原貌。二楼每个房间还设有极具欧洲特色的壁炉,同时铺设质量上乘的木地板,走廊则铺设碎花图案的深红色地砖,整体上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二楼的办公室内摆放着一张设计简洁、古色古香的大木桌,这座大楼的第一任局长用的就是这张办公桌。这里面所有东西都是大楼当年的原配。你看,这些木地板这么久了从没换过,颜色还这么鲜亮。这些木制的百叶窗经过近百年的风吹雨打、阳光曝晒,仍基本完好,不过为了保护好它们,平时这些窗户基本是固定好没有开启。 曾在邮政总局大楼工作了26年的老邮政人许锡龄老人精神十足,思路清晰,几十年前的旧事恍如昨日。 许锡龄(老邮政员工):大楼1922年建成时,所用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质量很好,墙体厚实,冬暖夏凉。直到1973年之前,邮政办公、生产场地以及唯一的邮政营业点全部在这座大楼内。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楼是营业大厅和生产场地,二楼是局长室和行政机关办公。最令人难忘的是以前高高的天花板上安装的十多支直径很大的古色古香木制吊扇,天气炎热时巨大的扇叶慢慢地转着,整个大厅都非常凉爽,那感觉好极了! 当时大楼的地桩打得非常深非常广,大楼墙体青砖,是用水泥块手工打磨而成,“硬过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当时的地委地震办还准备有险情时将指挥部临时设置在楼内。 二、这些展示能呈现汕头特别的开埠文化,以及近百年前的邮局形象,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2016年9月,汕头邮政总局大楼被汕头市委、市政府列为“汕头十大历史文物保育修复项目”之一。 王江玲(汕头邮政集邮公司副总经理):接到通知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汕头市分公司马上成立了筹备小组,在汕头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还专门去过天津邮政博物馆调研取经。按计划,我们按照大楼原貌进行修缮布展,突出“汕头特色、开埠文化、邮局特点”三大要素,在2016年年底作为汕头开埠邮局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整个陈列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楼外广场的三处景观,分别是代表大清、一民国时期邮政的街景雕塑,以及现代邮政邮筒,这个邮筒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