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俗乐之属到礼俗并兼;从宫廷教坊到地方勾栏、乐营……唐宋间,教坊职能的演化颇具“乐史拐角”的意义。本书将【制度—机构—乐人—乐制】作为一个整体,以乐的功能属性为逻辑起点,由“内”而“外”架构——以唐宋间教坊乐的演变为内在动因,以社会环境、机构关系、用乐理念等为外在动因,考辨宫廷教坊乐制的扩充、仪式乐用教坊的定制、教坊的地方延展等问题,对相关乐艺按阶段、循归属、分类型、划层级、定属性,试将时间—机构—乐人—乐种—功能[—礼(—礼制类型)/俗]—地区[中央-地方]—属性[官方-民间]等条理对应,探索教坊乐系的架构,期对唐宋教坊自身职能演化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中的多重意义形成新的认知。 作者简介 张月,音乐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主要从事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笙演奏与教学。自幼师从笙界泰斗胡天泉先生习笙,曾获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奖励。论文与笙演奏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比赛金奖、银奖等奖项。在《文艺研究》《中国音乐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文章曾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教坊的时空:礼?俗 第一节 楔子:周公制礼作乐 第二节 职能而下:礼乐与俗乐形态项的集合关系 第三节 教坊乐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唐宋教坊的时空意义 第五节 唐宋教坊异同概览 第二章 教坊乐的扩充——唐宋间宫廷教坊职能扩展的内在动因 第一节 正史中的唐宋太常乐与教坊乐 第二节 职能与乐制对位:唐代四夷乐的机构归属 第三节 资源兼容:唐代太常曲与教坊曲之关系 第四节 宋初教坊四部溯源 第五节 礼俗并用:宋代教坊乐制考 第三章 区位、社会、观念——唐宋间宫廷教坊职能扩展的外在动因 第一节 唐西京音乐机构区位环境与职能属性之关系 第二节 再读“内教坊” 第三节 娱乐专供的唐官第六处教坊——骊宫教坊 第四节 北宋宫廷太常、教坊区位环境 第五节 社会环境对教坊职能扩展的影响 第六节 从俗到礼:宋代教坊乐正名入礼典的历史演进 第四章 地方延展——唐宋教坊乐系组织结构考 第一节 官属乐人的地方分配 第二节 府县(郡邑)教坊 第三节 梨园、教坊、乐营 第四节 部头与科头 第五节 乐府教坊、乐府梨园 第六节 “名教坊日勾栏” 第七节 教坊乐系:从宫廷到地方,从太常到教坊 结论 附表 表1 宋代仪式乐用教坊表 表2 唐宋教坊年事表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