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经典传播学理论教材《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的全面修订版。第3版在原书清晰、完备的框架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基础上,删除了大量过时的案例和边缘化的理论,借鉴吸收了21世纪前20年国际最前沿的传播学理论,采用跨学科、智能化、融合化的理论视角,新增了新媒体传播学、智能媒体传播学、新传播技术的传媒应用、新兴研究方法等全新理论内容,并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技术理论、媒介批判理论、新媒体与新受众、传播效果的最新论述等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反思。《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3版)的内容兼具深入性、前沿性、全面性与可读性,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高等教育和理论研究、业界实践重要的参考图书。 作者简介 段鹏,1974年12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11引智计划”智能融媒体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同时兼任CSSCI期刊《中国电视》特邀执行主编、ESCI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主编。 累计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近20项重要课题。出版科研成果近5 00万字,其中专著10部(含英文专著2部)、教材4部、与人合著4部、译著2部、合译1部、主编8部(其中英文工具书2部6卷本)。 科研方面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 4年)一等奖。 教学方面讲授“传播学理论”等7门专业课程逾20年,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第一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及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 第三节 传播的类型 上编 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派 第一节 早期传播研究的贡献 第二节 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与促进 第三节 传播学的兴起 第四节 传播学的不同流派 第二章 传播学的新门类与新趋势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学 第二节 国际传播学 第三节 发展传播学 第四节 健康传播学 第五节 新媒体传播学 第六节 智能媒体传播学 第三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定量研究方法 第三节 混合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 下编 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与外延 第四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第一节 社会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节 把关人研究 第三节 控制的不同形态 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符号 第六章 传播媒介 第一节 媒介的界定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特征与媒介选择 第三节 西方媒介产业 第四节 新传播媒介 第七章 受众 第一节 受众 第二节 受众主体 第三节 受众研究 第四节 新媒体与新受众 第八章 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第二节 传播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 导语 本书是国内目前集权威、前沿、全面为一体的传播学理论教材,在53万字的翔实内容中巧妙地嵌入了16个生动案例、59个精彩贴士和98张精美图片,把握数据化、融合化、智能化传媒发展趋势,深耕传播规律性、创新性与反思性话题,对标国际最新的传播学理论,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