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众塔木德(精)/犹太教系列/宗教文化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英)亚伯拉罕·柯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自出版以来,在英语世界一直被公认为了解《塔木德》的最佳导读。《塔木德》是继《希伯来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犹太教典籍,但因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非专业读者不容易通读或难以把握要领。有鉴于此,本书对整部《塔木德》进行全面检阅、精心去取,以清晰条理的纲目和通俗平实的语言将其要旨展示出来,学术性地总结了《塔木德》中包含的关于宗教、道德、民俗、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犹太教义,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探索《塔木德》的指南。
目录
前言
序言
修订版序言
导论
1.历史背景
2.《密释纳》
3.《革马拉》与《米德拉什》
第一章 上帝论
1.神存在
2.神唯
3.神无形
4.神无所不在
5.神无所不能
6.神无所不知
7.永恒
8.公正与慈悲
9.神之父性
10.神圣与完美
11.名讳
第二章 上帝与宇宙
1.宇宙论
2.神的超越性和内在性
3.天使研究
4.以色列与其他民族
第三章 人的教义
1.人类
2.灵魂
3.虔信与祈祷
4.两种冲动
5.自由意志
6.罪恶
7.忏悔与赎罪
8.奖与惩
第四章 启示
1.预言
2.《托拉》
3.研读《托拉》
4.成文《托拉》
5.口传《托拉》
6.《托拉》的履行
第五章 家庭生活
1.妇女
2.婚姻与离婚
3.孩子
4.教育
5.孝道
第六章 社会生活
1.个人与社会
2.劳动
3.雇主与雇工
4.和睦与正义
第七章 道德生活
1.仿效上帝
2.博爱
3.谦卑
4.慈善
5.诚实
6.宽恕
7.节制
8.对动物的责任
第八章 肉体生活
1.身体的保养
2.健康的准则
3.饮食
4.疾病的治疗
第九章 民俗
1.相信魔鬼
2.邪恶之眼
3.巫术与占卜
4.梦
5.迷信
第十章 法学
(a)刑法、民事及刑事诉讼程序
1.法庭
2.法官与证人
3.审判
4.惩罚的方式
(b)民法
5.民事侵权行为
6.拾遗
7.财物委托
8.租赁
9.销售与交货
10.时效权利
11.继承
第十一章 来世
1.弥赛亚
2.死者的复活
3.来世
4.最后的审判
5.地狱
6.伊甸园
参考文献选录
索引
序言
《塔木德》(Talmud)一
书对于犹太民族来说是继希
伯来《圣经》(Hebrew
Scripture)之后最重要的一
部典籍。它内容庞杂,卷帙
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律法
、宗教、伦理、民俗、医学
、迷信,小到饮食、起居、
洗浴、着衣、睡眠乃至便溺
无所不包,其性质如何很难
一言以蔽之。简单说来,在
公元70年犹太民族的圣殿被
毁、国家沦亡前后600多年
间,一代又一代犹太先哲们
为了使犹太人在流落他乡,
面对强大的异族影响和迫害
的形势下保持其特有的民族
品性,持续不懈地向其人民
宣讲、传授、阐释《托拉》
(Torah),即《旧约》,以
图使他们不至忘记了“上帝
的律法”。这些先哲们通过
口头所讲述的内容汇编成集
后便构成了广泛意义上的《
塔木德》。《塔木德》一书
分为两部分:《密释纳》
(Mishnah)和《革马拉》
(Gemara)。前者由拉比犹
大·哈纳西(Judah Ha-Nassi)
,即犹大王子(Judah the
Prince)于公元3世纪汇编成
书,共计6卷63篇,主要内
容是拉比和犹太民族的先哲
们对希伯来《圣经》的律法
所作的讲解和阐释;后者是
其后的学者们对前者进行的
评述和讨论、汇集成书于《
密释纳》出现之后300年左
右;两者共同构成了所谓的
口传《托拉》(Oral Torah)
,以别于摩西在西奈山由上
帝亲授的《托拉》(Mosaic
Torah)。从狭义上讲,《塔
木德》这一称谓则只指《革
马拉》这一部分,《革马拉
》又可分为两大体系:巴比
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
塔木德》。它们是不同的拉
比和犹太学者在巴比伦和巴
勒斯坦各自主持的学园里分
别完成的。这两者所依本的
《密释纳》都是相同的,但
两种《革马拉》无论在体例
、章目和内容上都有所不同
,人们习称的《塔木德》一
般是指巴比伦《塔木德》。
关于《塔木德》及其相关的
内容和史料,本书的“导论”
部分都有详尽的论述。
本书《大众塔木德》,
顾名思义,乃是大众化了的
《塔木德》。无论从语言还
是内容上看,普通的大众并
不是都有能力和耐心去阅读
《塔木德》原典,即使去阅
读,多数人恐怕也往往是读
不出很多的要领和旨趣。正
因为如此,本书的作者亚伯
拉罕·柯恩(Abraham
Cohen)在对卷帙浩繁、内
容博杂的《塔木德》全面检
阅、精心去取的基础上把其
中的要旨通过清晰条理的纲
目和通俗平实的语言展示了
出来,从而使任何对《塔木
德》和犹太教怀有兴味的读
者从中都可以了解到《塔木
德》所关心和讨论的问题。
作者“序言”中提到他的“目
的是提供《塔木德》关于宗
教、道德、民俗以及司法诸
方面教义的一个概要”,他
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亚伯
拉罕·柯恩把取自于《塔木
德》的引文恰如其分地融入
到自己的叙述之中,从而使
读者极大程度地领略到了《
塔木德》原典的韵味,同时
他又通过建立起自己叙述纲
目的方式,使原本杂乱零散
的素材变成了一本条理系统
的专著,从而把诸如上帝论
、上帝与宇宙、人的教义、
启示、社会生活、道德生活
、肉体生活、民俗、法学、
来世这些犹太教中的重要主
题清晰而又可靠地呈现给了
读者。雅各布·纽斯奈尔
(Jacob Neusner)在本书的“
前言”中对《大众塔木德》
一书作了独到且极具权威的
评价,这也为读者阅读和把
握《大众塔木德》提供了颇
有见地的向导。
作为本书的译者,我想
就本书的翻译作几点说明。
首先是关于书名中
Talmud一词的翻译。这个
希伯来词本义为“教
导”(instruction)。这部典籍
所包含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
了,几乎是无所不有。有些
学者将其译为《犹太教法典
》,从其内容上看它并不严
格地符合“法典”一词所指示
的含义,因此本书没有采用
这一译名,而直接使用了《
塔木德》这一音译,这也是
目前较通行的译法。另一个
重要的名称是Torah,这个
希伯来词的本义为“教诲,
指导”(teaching,direction)
,常常被不太准确地译为“
律法”(law),在犹太教文献
中,它有时指《旧约》的前
五章,即所谓的《摩西五经
》(Pentateuch或Five Books
of Moses),而有时则指全
部的《旧约》,因此,在本
书中也直接将其译为《托拉
》。
其次是关于书中《圣经
》引文的翻译处理。犹太先
哲们在对《圣经》进行诠释
和评述的过程中大量地引述
了其中的文句,因此,本书
在引用《塔木德》的章节时
也就很自然地出现了难以计
数的《圣经》经文。对这些
经文的汉译根据实际情况采
取了以下两种处理方法:一
是沿用现已存在的《圣经》
汉译,所采用的《圣经》汉
译版本分别是1988年由中
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印行的
繁体字竖排本“上帝版”《新
旧约全书》和1994年由中
国基督教协会印行的简化字
横排本现代标点“神版”《新
旧约全书》。译文对这两种
版本互相参校,择善而从。
二是对部分经文进行了重译
。在《圣经》的某些文段中
要么某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
蕴,要么拉比们赋予了它们
一些特殊的意蕴,而某些犹
太先哲们对这些特殊的意蕴
又进行了相当丰富,有时甚
至是缺乏节制的发挥。这些
词语在
导语
《塔木德》是伟大的智慧之书,就像《圣经》《古兰经》和《薄伽梵歌》一样,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读过它。人们不读《塔木德》是因为他们认为它难以理解——每一代拉比都在其上添砖加瓦,这部书可以说是犹太教的总结。而亚伯拉罕·柯恩的《大众塔木德》是探索《塔木德》迷宫的最佳指南,它学术性地总结了犹太教的所有基本教义,例如罪恶、迷信,和犹太人对动物的责任等等。
精彩页
1.历史背景
公元前586年,犹地亚(Judea)王国——这里汇聚了留在迦南的以色列人所剩下的全部——经历了一场浩劫。圣殿毁于废墟,祭典由此终结,民族的精华沦为囚徒被领往巴比伦,而且“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使他们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列王纪下》25:12)。下面这种绝望的呼喊是有其惨痛理由的:“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竞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耶利米哀歌》1:1)
从民族的立场看,这场危机由于一个半世纪以前,即公元前722年所发生的情形而愈加显得严峻了。当时,由10个支派组成的北部王国被亚述的军队所征服,其百姓遭流放,并且大部分人在流离失所中被当地人同化了。倘若犹地亚的灾难也是如此的结局,那么整个民族也就被抹掉,以色列这个名字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沉重的想法必定让巴比伦的犹太人首领们产生深深的忧虑,并促使他们对生存问题予以特别的关注。如何才能避免灭绝的命运?由于意识到以色列人的与众不同乃是有赖于他们的宗教,而他们的宗教又是以他们的圣殿为核心,他们便不得不扪心自问,既然圣殿已经被毁掉了,而寄居他乡的人民又面对着强大的异族影响,究竟依靠什么手段才能保存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论及这段岁月的圣经时期史料(Biblical sources)并未提供任何详细的说明,但某些材料却能帮助我们对事件的过程略知一二。在被掳的人群中,先知以西结是位杰出的人物。从谋事在人这方面讲,是他率先去寻求解决以色列民族存亡攸关的问题。在他的预言中,他提到有三次“犹大的众长老”在他的家中聚会(《以西结书》8:1,14:1,20:1)。我们不妨猜测在这些聚会上,他们讨论了萦绕在彼此心中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他们得出的结论也许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托拉”。这个被错误地译为“律法”(law)的希伯来词其本义指的是“教诲、指导”(teaching,direction)。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来说,这个词指的是从过去的岁月传下来的整套教义——无论是成文的还是口头的。姑且撇开《摩西五经》的渊源和成书时间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不论,我们可以设想巴比伦的犹太人已经拥有了某种形式的摩西启示。他们也有了一些先知们的文字和“诗篇”。这些关于他们民族先前生活的古代文献构成了唯一的磐石,使得这些失却家园的以色列人能在异族环境中站稳脚跟,直到上帝送他们返回故土。因此,必须要使这些经典引起他们的注意并印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记住他们身虽在巴比伦,但心却并不属于巴比伦,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忘记他们担负着保持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的神圣责任。
学者们一般都认为犹太教圣堂的设立始于囚虏的时期和地区。它的希伯来名称Beth Hakeneseth(会堂)准确地说明了其最初创立的目的。这是一个失去家园的民族汇聚的中心,在这些聚会上人们诵读并宣讲《圣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开始祷告。这样,犹太教圣堂就演化成了一个礼拜的场所。这样的聚会唤起了人们对希伯来文献进行研讨的兴致,而民众求知的欲望必然导致了一种需求——需求称职担当教师的学者。这些教师被称为文士(Sopherim),其意义倒不是作家,而是“文人”(men of letters)。毫无疑问,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以斯拉记》8:16中被称为“教习”,并在《尼希米记》8:7中被描述为“使百姓明白律法的人”。
在这个教师的阶层中最出色的当推以斯拉,他作为“敏捷的文士,通达摩西的律法”(《以斯拉记》7:6)而著称,就是说他是一位精到的文士。正是他才使其前辈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得以切实可行。《塔木德》把他为其人民所做的工作与摩西所获得的成就相比拟是有其道理的。正如摩西这位立法者将《托拉》给予获释的奴隶从而创立了一个民族一样,以斯拉恢复了《托拉》作为生活指南的地位,从而无论是在巴比伦还是在犹地亚让一群濒于灭亡的民众再次生机勃发。为了盛赞他的丰功伟绩,拉比们曾宣称:“倘若不是摩西先行一步,那么让以斯拉亲手将《托拉》传给以色列人是当之无愧的”(Sanh,21b),并且“当《托拉》被以色列人遗忘时,是以斯拉从巴比伦赶来并重新确立了它的地位”(Suk,20a)。
笔者曾在别处这样描述过以斯拉所推行的大政方针:“赞格威尔(Zangwill)曾说过,‘历史总的来说是小民族为大民族同化的记录。一个群体倘若在生存空间上没有被隔离开来,或者没有一种炽热的信念来保卫自己,恰如用疆界的战火保卫自己一样,那么这个群体没有生存下来的先例。’”以斯拉显然看到了这个历史的教训。他明白要把犹太人在空间上完全隔离开来是不可能的。不仅要考虑到在埃及、巴比伦以及波斯都有这棵民族之树的分枝,而且在犹地亚的犹太人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民族交往。这样,倘若要保存犹太民族,就必须在其周围燃起“像疆界上的战火一般炽热的信念”——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因为《圣经》本身就提到过“火一样的律法”。犹太人必须要有一种宗教,它不仅始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