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见证(连樟村从贫穷到小康蝶变之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连樟村的蝶变是我国扶贫开发工程的一个缩影。图书讲述了曾经发展落后、人心涣散的贫困村,在党的领导下,蹄疾步稳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简介 林伟君,1965年生,硕士,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农经学会理事:广东省农村科技专家。从事农业产业经济与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流通、精准扶贫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30多项,包括国家软科学、广东省软科学、省农财会软科学、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厅课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一等奖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编著或参与编著著作5部、发表论文30多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目录 第一章 昔日连樟贫又穷 第一节 落后的村容村貌 一、村“两委”流动办公 二、村庄“脏、乱、差” 三、基础设施落后 第二节 困难的民众生活 一、支柱产业萎缩 二、集体经济薄弱 三、村民收入微薄 四、贫困户生活无保障 第三节 缺失的公共服务 一、群众因病致贫 二、小孩上学不易 第二章 精准扶贫吹号角 第一节 扶贫先锋冲在前 一、驻村干部不退缩 二、执着碰硬解“心结” 三、摸清家底求精准 四、抓好党建促脱贫 五、驻村接力有成效 第二节 “两委”建设添活力 一、配强班子选“头雁” 二、开展帮扶强“两委” 三、村民自治有活力 第三节 “志智双扶”添活力 一、思想引领树信心 二、启智课堂送技能 三、树立典型增力量 第三章 旧貌如今换新颜 第一节 基础设施大变样 一、路通民心通 二、电网点燃希望 三、通信网络全覆盖 第二节 村容村貌蝶变大 一、“三清、三拆”见担当 二、“整”出乡村新画卷 第三节 二元结构渐破解 一、村民出行更便捷 二、下沉服务惠民生 第四章 产业扶贫为造血 第一节 规划先行绘蓝图 一、强化规划引领 二、推进规划落地 第二节 科技支撑助发展 一、农科帮扶建体系 二、5G科技助腾飞 第三节 产业进村富村民 一、调整结构注活力 二、创新模式增效益 三、多元产业谋发展 四、门前就业不离乡 第四节 三产融合添动能 一、农旅融合增效益 二、美丽乡村正崛起 第五章 人才支撑做保障 第一节 精准扶贫派干部 第二节 完善举措纳英才 第三节 依托平台育人才 第四节 乡愁文化聚乡贤 第六章 明日连樟有期盼 第一节 综合改革增添动力 一、“三个重心下移” 二、“三个整合” 三、“四个致富” 第二节 整体谋划补短板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 三、激活农村土地 第三节 久久为功不负重托 一、增强农村造血能力 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三、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后记 序言 “眼光摩日月,足迹遍 山河。”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逾50次赴 各地考察,从黄土高坡到 茫茫林海,从西北边陲到 红土高原,从塞外雪域到 岭南水乡,走遍了中国14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从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 贫”到“找对‘穷根’,明确靶 向”……总书记扶贫的脚步 遍布中国大地。“我一直 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 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在 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绘就蓝图,脱贫攻坚捷 报频传。 十月的南粤大地,金 风送爽,丹桂飘香。党的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 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选择 了广东。2018年10月,总 书记再赴广东,先后到珠 海、清远、深圳、广州等 地,进车间、访农户、看 社区、入高校,就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等进行调研,并做 出重要指示:“城乡区域 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 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更 大功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 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 。”向全世界宣示了改革 的决心,鼓励人民不忘初 心,始终将民生关怀于心 。 连樟村地处粤北偏远 山区,村里山多地少,靠 人均不足400米2的水田难 以维持生计,集体经济匮 乏,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2016年,连樟村党总支部 被列入重点整顿的“软弱 涣散”基层党组织,破核 定为省定贫困村。经济发 展相对滞后,农业农村比 重大,贫困面广、量大、 程度深,破解城乡二元结 构显得更为迫切、任务更 加艰巨。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 辞辛苦出山林。”在习近 平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的引领下,张雪 凡、江金球、曾银、宋庆 武、陆飞红等一批又一批 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 书记被精准选配到连樟村 扶贫第一线,成为带领群 众实现精准脱贫的“领头 雁”和“主心骨”。一方面加 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 委”班子的业务培训,研 究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 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 方面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引 导,宣传党的扶贫政策, 激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 ,消除“等、靠、要”的思 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 发展家庭经济。碧桂园集 团、佳美达玩具公司、广 东平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公司等企业也奔赴在扶贫 工作最前线,为连樟村带 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 天星。无论是第一书记、 村“两委”干部,还是帮扶 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奔 赴在连樟村贫困的广阔天 地,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 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精 准把握“扶持谁、谁来扶 、怎么扶、如何退”等一 系列问题,苦下一番“绣 花”功夫。几年来,他们 帮助群众修路,完善好水 、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在工作中不走马观花看风 景,也“不栽盆景,不搭 风景”,而是“沉下身子”实 实在在地进村入户开展扶 贫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接 地气,为百姓办实事,因 地制宜地为群众寻找致富 的门路,帮助群众发展食 用菌、大棚蔬菜、水果、 麻竹笋产业及各种加工业 、旅游产业。 《见证——连樟村从贫 穷到小康蝶变之路》记录 连樟村扶贫路上的先进模 范事迹,以及贫困户日常 生活接触的点点滴滴,一 起见证连樟村的蝶变之路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 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收官之年,脱贫摘帽不是 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 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 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 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 章,让百姓生活越过越好 ,让乡村越变越美丽,让 国家越来越富强! 编委会主任 二〇二〇年八月 导语 《见证——连樟村从贫穷到小康蝶变之路》记录连樟村扶贫路上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及贫困户日常生活接触的点点滴滴,一起见证连樟村的蝶变之路。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给关注或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相关人士一些启发和帮助。 后记 盛夏里,雨后的天空 格外晴朗。远远望去,连 樟村人正伴着欢快的旋律 跳舞,小孩也和着节奏在 嬉戏。本书在连樟人的欢 声笑语中出版了。尽管编 写组成员认真调研,细心 搜寻,但连樟村日新月异 的发展令我们目不暇接。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 官之年,编写组希望尽快 将连樟村的故事讲给大家 听,编写时间略显仓促, 编书记载的速度远跟不上 连樟村发展的步伐。 连樟村今天的蝶变, 不但凝聚着各级党委、政 府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 ,也凝聚着驻村干部、帮 扶企业、村“两委”和广大 科技人员的心血,更是注 入了2200多位连樟村百姓 、乡贤的辛勤汗水。 2017年10月18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 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 承诺。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 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全面脱贫,不 返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全 面振兴,是共产党人立下 的愚公移山之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给关 注或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 振兴工作的领导、企业家 、科技人员,以及奋斗在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 的相关人士一些启发和帮 助。书中错漏难免,敬请 批评斧正。 精彩页 第一节 落后的村容村貌 “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四处是破旧的泥瓦房和烂泥路,村庄‘脏、乱、差’,村委大门常年关闭,交通信息闭塞,经常停电,没有宽带网络”。这是陆飞红书记对2016年以前的连樟村的形容。 一、村“两委”流动办公 2017年,陆飞红刚上任村党总支书记时,连樟村各支部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党员的向心力不足;村组干部政策水平低,工作思路不清晰。“以前党支部在群众中威信低,工作流于形式,因为村集体收入薄弱,近乎‘空壳’,只有一幢破旧的房子,缺乏办公场所和经费,村委大门常年关闭。有些党员干部宁愿在镇上办事也不愿回到村里。”村委委员陆国勇曾这么说。干部流动办公,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对镇村干部冷眼相待,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改变生活状况持有怀疑态度。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民等待、观望思想严重,创业发展积极性低,对致富前景感到迷茫,“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村庄“脏、乱、差” 村内河道积淤,垃圾满地,人畜杂居,污水横流,部分村民盖房子时乱搭乱建,堵塞房屋间的通道,房屋破旧,贫困户们大部分住在墙体开裂的危房里。整个村庄呈现“脏、乱、差”的景象。 三、基础设施落后 连樟村四面环山,交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从连江口镇至连樟村中心村,仅有一条崎岖不平的省道S382县级公路;到自然村的道路几乎都是泥土路,分不清是山是田还是路,也许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电线乱拉乱搭,就像蜘蛛网,经常停电,没有一盏路灯;全村没有宽带网络,部分村组手机很难打通甚至没有信号。 第二节 困难的民众生活 过去的连樟村,村集体经济架构形同虚设,收入甚微,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民收入门路少,很多村民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在外打工,全村有一半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基本上都是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和小孩,造成村子空心化。村民们靠人均不足400米2的水田艰难地维持生计。落后与贫困像笼罩在山上的雾霭,挥之不去。 一、支柱产业萎缩 连樟村地属高丘陵地区,平地面积少,以梯田为主,也没有大面积灌溉的水渠,产业类型单一,只能种植砂糖橘、麻竹笋、花生等耐旱作物,主导产业薄弱且缺乏特色。20世纪90年代,连樟村大面积种植砂糖橘,最多时全村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亩为已废除单位,1亩≈667米2),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和村民的希望。到了2010年,由于柑橘黄龙病蔓延肆虐,砂糖橘整片绝收,砂糖橘产业全面萎缩,支柱产业几乎被摧毁,经济呈断崖式下滑。 二、集体经济薄弱 2015年前,村集体年收入最低时不足2000元,薄弱的收入使村集体近乎“空壳”,缺乏经费,党总支部形同虚设,没有话语权。陆飞红回忆说,2005年底,他退伍回到家乡,当时村里正在招聘民兵营长和治保主任,月薪600元,因为工资低又受气,年轻人都不愿意千。 三、村民收入微薄 2015年前,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主要靠卖麻竹笋和外出打零工等维持生计,来自农作物的收入少得可怜。 案例一 砂糖橘的故事 陆书记回忆,砂糖橘曾一度发展势头向好,加上村里盛产麻竹笋、花生,村民收入也还过得去。2008年那场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交通道路瘫痪,砂糖橘大多烂在树上,损失惨重,村民自主创业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为减少村民的经济损失,路还没通,陆书记就带着两位60多岁的老大爷出山联系收购事宜。一路上,三个人冻得瑟瑟发抖,但一想到村民期盼的眼神,他们便义无反顾地冒雨开着摩托车行驶30多千米到市区,再坐车直奔四会最大的砂糖橘交易市场,想尽办法让收购商进村收购,为村民保住了微薄的收益。 案例二 打零工维持生计 村民陆新接,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搬运工、路边摆地摊卖衣服都做过,吃了不少苦。20世纪90年代,经熟人介绍,他跟着一位包工头搞装修,到处跑,有活干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十元,没接到活的时候,就没有收入。断断续续千了两年后,没活干了,陆新接只能又回到村里。这一回,他就再没有踏出过这个乡村方圆30千米的地方,生活也没了保障。 陆新接这种情况,在连樟村并不少见。 四、贫困户生活无保障 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时,连樟村全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4户13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6户46人,低保贫困户124户169人,五保贫困户14户15人;有劳动能力户133户103人,无劳动能力户21户27人)。2015年以前,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特别是低保贫困户和五保贫困户,每年每户年收入不足3000元,生活无保障。 P4-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