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如果你是一位2~5岁儿童的家长,那么你肯定对孩子的坏脾气不陌生。虽然孩子的情绪崩溃是这个年龄阶段正常的行为特征,但它还是会令你抓狂,让你感到神经紧张、精疲力竭。 在孩子大发脾气的艰难时刻,你能做些什么来使自己保持镇定,同时也让孩子冷静下来呢?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使孩子有一个好性格呢? 与孩子保持真挚的联结;给孩子选择权;可预见性给孩子安全感。 你才是掌舵者;策略性关注;肯定孩子的努力;讲出孩子的感受。 区分情绪和行为;语气坚定但不要生气;停顿的力量;避免本能回应。 孩子并不是在针对你;不要讲大道理;不要羞于道歉;不必期望孩子的感恩。 作者简介 丽贝卡·赫什伯格(Rebecca Hershberg),丽贝卡·赫什伯格是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小屋呼叫”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始人,帮助孩子和父母解决一系列常见的儿童早期挑战。赫什伯格在一家服务于儿童的全国性非营利组织和医院的婴幼儿心理健康项目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任教,并举办过多次研讨会和讲习班。 目录 第1章 哪些情况需要警惕? 五个警示信号 发脾气的情境和ABC三要素 第2章 理解坏脾气的起因和导火索 我们所说的“坏脾气”究竟是何意 为什么学步期或学龄前的孩子会使性谤气呢? 孩子发脾气的起因是什么? 坏脾气的常见起因 第3章 处于发育中的大脑的局限性 学步期儿童的大脑:发育中的大脑 对孩子表现出的控制力予以赞赏 学步期儿童的五个特征 正视幼儿的发育阶段特征 第4章 父母的期望、情感包袱和情绪 期望 个人经历 当前的压力程度 情绪反应 第5章 家庭动态和减少发脾气频率的基石 亲子之舞:拟合优度 排舞或群舞:不同家庭成员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伴舞音乐是否也有影响?——那些“顺便一提”的因素 爱和规矩策略 第6章 与孩子保持真挚的联结 亲子关系 爱孩子本来的样子(即使他并不完美):安全依恋 重新与孩子建立联结的三个方法 你才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人 第7章 用合理的规矩和习惯让孩子感到安全 可预见性给孩子安全感 突发事件可以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 与期望相关的规矩 孩子需要规矩的约束 对消弱突现做好心理准备 规矩并非一定不能被打破,但要谨慎行事 制订规矩、培养习惯的策略 第8章 预防和缓解坏脾气的实用策略 日常可使用的基本策略 坏脾气一触即发之前:及时阻止火车脱轨 孩子已经开始发脾气了:该怎么办? 坏脾气过后:修复与反思 小结:停顿的力量 第9章 避免本能回应和使用无效策略 第10章 一天中的难熬时刻 早晨 出门 吃饭 洗澡时间 就寝时间 第11章 缓解棘手场合中的坏脾气 某些场合是如何导致孩子情绪崩溃的 某些场合是如何导致你情绪崩溃的 在到达棘手场合之前 在棘手场合中 离开棘手场合之后 第12章 缓解特殊情况下的坏脾气 可预测的特殊情况 无法预测的特殊情况 致谢 序言 育儿是我们人生中最具 挑战和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孩子在幼年期,尤其是在 以2~5岁为核心的学步期和 学龄前阶段,经历着种种变 化,这些变化会催生强烈的 情绪和令人费解的行为。因 此,家长不得不掌握从风平 浪静到鸡飞狗跳时的种种应 对策略,搞懂孩子行为背后 的根源。既保证孩子的健康 成长,又维系稳固且有益的 亲子关系。 本书针对孩子发脾气提 供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指南 。首先,它可以为孩子的坏 脾气提供通俗易懂、科学合 理的解释;其次,它可以在 孩子情绪崩溃和大声尖叫时 为你提供简单明了、实用且 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帮 助你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本书以清晰明确、引人入胜 、恰到好处的幽默语言写成 ,既能传授给你知识,又能 为你提供心灵的慰藉。 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良 好人际关系的诠释者,同时 也是一名敏锐、谦逊、幽默 的观察者。丽贝卡·赫什伯 格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她 在执业中所接触的关于抚养 幼儿的真实挑战为她提供了 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她抚养 两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也为 她提供了为人父母在育儿之 路上亲力亲为之后而获得的 种种观察与体会。她以自己 的经历证实了以下研究成果 :加强亲子间情感联结的第 一步,在于理解我们自己的 童年经历,并明白它是如何 塑造我们的。 本书前半部分主要阐述 了基础概念和理论,后半部 分与读者分享了种种实用策 略和真实的故事。这本重要 的指南为读者提供了各种方 法,让读者能够在面对孩子 的糟糕情绪时渡过难关,改 善家庭氛围;同时,它还向 读者展示了如何以谦卑幽默 的态度和游刃有余的方式度 过这些充满挑战的岁月。 享受你的育儿之旅吧! 丹尼尔·J.西格尔 (Daniel J.Siegel) 畅销书《全脑教养法》 《由内而外的教养》作者 医学博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 学中心教授 导语 父母如何捕捉和回应孩子的坏脾气,决定孩子一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可怕的2岁,恐怖的3岁,凶猛的4岁,难缠的5岁,坏脾气频发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成长密码? 本书深刻解析孩子的大脑、情绪、行为发展特点。理解性格养成和情商培养的基础,打破“孩子发脾气-父母吼叫”的冲突互动循环。 决定孩子情商的,是你处理孩子坏脾气的方式。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你期盼已久, 并为你解码幼儿情绪的实用 指南。作为一名家有3岁和 20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我 每天都要忍受双份的坏脾气 的煎熬。这本书简直就是我 的救星,它让我学会如何洞 悉孩子坏脾气的根源和导火 索,如何在孩子脾气失控时 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应对 (甚至是预防)蓄势待发的 坏脾气。仅仅通过阅读本书 的文字,便能感受到作者对 我们的耐心聆听和感同身受 。 ——琼·L·卢比,华盛顿 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儿童早 期情绪发展项目主任 精彩页 “见到我家孩子,你才算见识了真正的坏脾气。”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雅各布可不仅仅是使个小性子,他是完全失控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痛苦得就像被扯断了一条胳膊。说实话,我真纳闷居然没人因此报警!我知道你和许多父母都见过孩子的这种情形,但我向你保证,你绝对没有见过哪个孩子拥有像雅各布这样火暴的脾气。 好吧,我对“可怕的两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我的大女儿阿比盖尔也经历过“可怕的两岁”,而现在我想说,我真的很怀念她2岁的时候。因为,现在的阿比盖尔远比她2岁的时候更可怕了,这一点儿也不是在开玩笑。有时候,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无法让她顺心如意,她都会瞬间崩溃,仿佛世界末日降临了。 有一次,正当我们要离开游乐场的时候,奥利维亚突然使起性子来,变得不可理喻,当时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最后,我强行把她扛在肩膀上走出了游乐场的大门,周围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在了我身上,对我指指点点,似乎在嘲笑我,这人连自己的女儿都管不了。我很想知道,是不是每个小孩子都这样?为什么我总觉得只有我的孩子会这样呢? 上述所有的案例都节选自家长与我的对话或者往来邮件,除此之外还有上百条诸如此类的留言。每当家长们第一次与我碰面时,他们最迫不及待提出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吗?是符合预期的吗?这是不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在家长眼中,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到了所谓的“小恶魔阶段”,但家长们仍满怀期待,希望得到这样的评价:这很正常,你的孩子绝非个例。这不仅仅是因为家长们想为自己的悲惨遭遇找到共鸣,还因为只有确认自家孩子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实属正常、无须担忧时,家长才能得到莫大的安慰。尽管如此,因为这个两三岁的“小恶魔”极其擅长激起你的怒火,让你暴跳如雷,所以你会感觉他的同龄小伙伴根本无法与之匹敌。许多父母得知他们孩子的暴脾气实属正常时,虽然获得了些许的安慰,但他们仍不买账,他们还执意地认为自家孩子拥有无与伦比的极端野性,认为别人家的“小恶魔”没有自家“小恶魔”的行为恶劣。 如今,父母们的竞争点可谓是无奇不有。“你觉得你家的莱拉把牛奶撒在厨房地板上很讨厌?这跟我家孩子可没法比!奥利弗也做过类似的事,只不过他用的是尿!他很认真地拿起他的尿壶,然后把尿倒在地板上,一边倒还一边瞪着我。”这时,莱拉的妈妈不知道该投降还是该坦白:虽然倒尿比倒牛奶更恶劣,但有一次莱拉还把猫埋在了土里,所以最后仍然是莱拉“获胜”。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先定义一下“正常”的标准吧。许多父母认为“正常”意味着“无须担心”: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那么这意味着父母无须担心,更没有必要采取行动。在得知孩子的某种行为实属正常时,父母通常会感到极大的安慰,因为他们可以确定,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会“年长志移”,渐渐抛弃这种行为。大多数孩子的坏脾气都是沿着这种轨迹发展的,然而有些孩子的坏脾气不会轻易改观,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不过,孩子那即使最寻常、最轻程度的坏脾气都会受到父母回应方式的影响。因此,我们判断孩子的坏脾气是否正常,并不是要父母减少对孩子的影响力,而是为了搞清楚父母应该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进行哪些更为深入的干预。 幼儿从18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会发脾气,发脾气的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会持续到孩子四五岁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发脾气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会逐渐缓和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脾气失控的状态将会在孩子2~4岁的时候达到顶峰,这也是最令家长痛苦的时期,而本书关注的焦点便是这个时期。将孩子在这个人生时期的发脾气行为解读为正常现象对于身心俱疲的父母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认定自家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实属正常而任其发展。我们可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来判断孩子的坏脾气是否正常。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