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主要讲述了嘉靖中后期的历史。 本卷围绕着明朝著名奸臣严嵩和他的对手们在内阁中的政治斗争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段历史跨越了从严嵩上台到倒台的五十余年,其间仗义执言的夏言、隐忍复仇的徐阶、明珠暗投的陆炳、大奸大恶的严世蕃轮番登场,高拱、张居正也崭露头角。这些治世之才在官场中交织成一张大网,明争暗斗。当朝的皇上嘉靖帝也由当初将大臣玩弄于股掌的君王,沦落成大臣们操弄权术的工具。内阁中虽然没有兵戎相见的战场,却暗自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内阁不相信眼泪,亦不相信绝对的善恶。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最阴险的敌人 第二章 徐阶的觉醒 第三章 天下,三人而已 第四章 致命的疏漏 第五章 隐藏的精英 第六章 勇气 第七章 东南的奇才 第八章 天下第一幕僚 第九章 强敌 第十章 天才的谋略 第十一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第十二章 名将的起点 第十三章 制胜之道 第十四章 侵略者的末日 第十五章 英雄的结局 第十六章 曙光 第十七章 胜利 第十八章 致命的正义 导语 01 开启全新讲史方式 “超级好玩,很幽默”“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之门!” 02 信手掂史,妙趣横生 金句热梗,火爆出圈,每个故事,都写得像段子。 03 以真挚之心,重写有生命的历史 于谦、王阳明、徐阶、海瑞、张居正、杨继盛、杨涟……明朝浩如烟海的人物,总有一个人能打动你。 04 有剧情有悬疑,引人入胜 加入侦探小说笔法,在历史黑夜中探索未解的真相。 抽丝剥茧、酣畅淋漓、全程无尿点,全是兴奋点。 书评(媒体评论)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 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 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 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 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著名明史专家 毛 佩琦 我很赞成《明朝那些 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 竟历史是一堆堆的故事和 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 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 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历史 学者 吴思 《明朝那些事儿》写 得好,写得比较放松,我 们过去写的人都拘着,生 怕哪块做的不合适。 ——著名收藏家 马未 都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 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 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 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 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 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 、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 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精彩页 严嵩的原则 嘉靖算是消停了,但是大臣们的斗争游戏却刚刚进入高潮,夏言除掉了他的最大对手,夺取了全部的权力,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这一年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看上去一切都很完美,但他不会想到,崩溃将在最为辉煌的那一刻到来。 毁灭他美好前景的人,叫做严嵩。 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说起此人,实在是大大的有名,从明代开始,他就被人以各种形式(写入书中、编入戏里)不停地骂、反复地骂,并最终获得了一个荣誉称号——明代第一奸臣。 事实上,在走上那条不归路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勇敢正直、坚持原则的人,而那时,他是夏言的朋友。 如同所有的悲剧一样,严嵩的故事也有着一个喜剧的开头。 应该说严嵩的运气是不错的,他出生时,家里虽不很富,却也算个中产阶级。、他的父亲严淮多次参加科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最后实在战斗不动了,就改行当了教书先生。 老子的未竟事业自然是要儿子完成的,刚出生不久的严嵩就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严嵩的幼年教育是可以写成启蒙类教科书的,据说他三岁就学会了写字,到六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但这些还只是小事,两年之后发生的那件事情才真正引起了轰动。 在这一年,八岁的严嵩因为成绩好,作为优秀童生考入了县学。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列举另外两位仁兄进行类比,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海瑞,身份:童生。时年二十八岁。 范进,身份:童生。时年五十余岁。 其实,这二位兄弟还算是年轻有为的,六七十岁考不上县学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严嵩实在是神童中的神童。 就这样,严嵩一直神童了八年。到了弘治八年(1495),十六岁的严嵩准备参加乡试,包袱都打好了,刚要出发,爹死了。 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做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 严嵩的情况大致也是这样,只是有一点不同——他没有去考试。不是他过于悲痛不想考,而是不能考——根据明代规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制三年。 国家政策是没法违反的,严嵩只好在家待业了三年。三年后,他带着父亲的遗愿和满腔的抱负前往南昌,一举中第,金榜题名。 严嵩的乡试成绩很好,所以对第二年的会试,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实证明,地方经验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灵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名落孙山的严嵩叹着气走上了回头路。 不要紧,下次一定能够考上! 过了三年,他进京参加第二次考试。几天后,他拿着京城同乡送的慰问品回了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是考不上,说啥也没有用。 P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