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佛之六行」展开来即「菩萨五十二位阶」,是修行者学习当菩萨最重要的指引。因此,我们特别将这段内容由《水忏》讲记中独立出来,让大家一书在手,学习不愁。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要当一位菩萨可能遇到的困难,也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心志,等到具足了信心愿力,你也可以是一位菩萨。 作者简介 释证严,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四大志业。二O一O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OO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OO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OO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OO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目录 上人序 编者言 [总论]菩萨五十二位阶 [十信篇] 信心 念心 精进心 慧心 定心 不退心 护法心 回向心 戒心 愿心 [十住篇] 发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贵住 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 不退住 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顶住 [十行篇] 欢喜行 饶益行 无瞋恨行 无尽行 离痴乱行 善现行 无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实行 [十回向篇] 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不坏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 至一切处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真如相回向 无缚解脱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篇] 欢喜地 离垢地 发光地 焰慧地 难胜地 现前地 远行地 不动地 善慧地 法云地 十地总结 [等觉、妙觉篇] 等觉 妙觉 附录 十身 序言 编者言 人人是菩萨 无论是否佛教徒,相信大家都常听到“菩萨”这个名 词,而其中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更为大众耳熟能详。 在慈济世界,我们则常用“人间菩萨”来形容发好心 、做好事的人,又以“草根菩萨”来称呼环保志工。其他 “老菩萨”、“小菩萨”、“教师菩萨”、“人医菩萨” 、“企业家菩萨”、“警察菩萨”、“志工菩萨”……不 一而足。 听起来,“菩萨”肯定是个好名词。不过,究竟“菩 萨”二字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堙”的简称,菩提萨埵则来自梵 语音译,华语意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之 意,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自己努力 修行而有成就,还能使所有众生都得到觉悟的快乐,这种 人就是菩萨。 如此说来,人人都能是菩萨,只要愿意多付出一点点 。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 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 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 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 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 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佛之六行”展开来即“菩萨五十二位阶”,是修行 者学习当菩萨最重要的指引。因此,我们特别将这段内容 由《水忏》讲记中独立出来,让大家一书在手,学习不愁 。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要当一位菩萨可能遇到的困难, 也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心志,等到具足了信心愿力,你也 可以是一位菩萨。 导语 听起来,“菩萨”肯定是个好名词。不过,究竟“菩萨”二字是什么意思? “菩萨”是“菩提萨堙”的简称,菩提萨埵则来自梵语音译,华语意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之意,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自己努力修行而有成就,还能使所有众生都得到觉悟的快乐,这种人就是菩萨。如此说来,人人都能是菩萨,只要愿意多付出一点点。 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内容取材自证严上人二○○五年九至十一月间晨语开示,起于《慈悲三昧水忏》中“或因六行造一切罪”一句忏文。忏文中的“六行”意指偏差修行的“外道六行”,而证严上人为了拨乱反正,释文当中同时仔细介绍了“佛之六行”,作为外道六行的对照,并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 精彩页 大力菩萨言:“云何六行?愿为说之。”佛言:“一者十信行,二者十住行,三者十行行,四者十回向行,五者十地行,六者等觉行。"——《金刚三昧经》 五十二位阶之名出自“佛之六行”,即六度之行也。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定要经过这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才能转凡夫,成就菩萨,更进一步而成佛。 凡夫总是为己较多,利他较少。菩萨学习佛的心行,因此自度度他,心胸渐次开阔。一旦内心的镜子擦拭干净,大圆镜智光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是成佛了。 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三藏法数》 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发心学佛,就是要学佛陀发大心、立大愿、广度众生。若不能相信佛德、佛行,绝对学不成佛。所以对于佛的德、佛的行为,应该要非常坚定,一定要以信来降伏疑。经典中有关“信”的名相很多,现在取十种信,作为菩萨修行的方便。 《三藏法数》有云,万行以十信为先,十信也是三贤之首。“三贤”是指已证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贤位的菩萨。我们修行要证入贤位,一定要从信心入门,以信为前导,之后一步步进入贤圣果位。 一 “十信”从信心入门,以愿心为终。信心带我们入门,之后一直引导我们到发愿,如此共为十信。此十信,是菩萨修行的第一道门,也是菩萨真修的方便。行者若有信心,就会发宏愿;信心为前提,发愿随其后。所以信若正确,愿就正确;信若坚定,愿就宏大。 但信若迷失,则差毫厘,失千里,正道的方向一偏差,就会向邪道而去了,所以“信”对学佛者非常重要。信、愿、行是菩萨行者的道路,这一切都以“信”为前提。 第一章 信心 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楞严经》 第一要建立信心。建立信心,才能发大愿心;有了大愿心,才能实行菩萨道。所以“信”非常重要。 没有人能一悟成佛,要学佛、成佛,人人都要经过菩萨道,才能到达佛境界。不论从哪里开始,信心是最重要的基础。有坚定的信心,才能灭尽一切妄想,才能于中道纯真地直行。如此,在修行道上就没有偏差。 第二章 念心 一真信明了,一切圆通。……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楞严经》 心能去妄,建立了真诚的信心,也就是“真信明了”之后,这一分正确明信的心念要念念不问断,这也就是“念心”。念心要绵绵密密,不要有一点空隙;信念不间断,能防止无明趁虚而入,自然“一切圆通”。只要念念不离正信,真实的信心明白无欺,信心念力相续不断,做一切都能圆融通达,对人对事物都能圆通。P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