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昆虫记(附阅读专练手册太有趣了名著)/名著伴你成长系列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法)法布尔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之一,又叫《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
《昆虫记》涵盖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也穿插了许多法布尔人生的种种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在对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他看待生活世事的特有眼光。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较高的地位,更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一贫困农民家庭。15岁时,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依靠孜孜不倦的自学,法布尔获取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75年,法布尔举家定居于乡间小镇。1880年,法布尔用积蓄购买了一处旧民宅——“荒石园”。余生的三十几年,法布尔就隐居在“荒石园”。一边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总结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资料,著成十卷本《昆虫记》。
目录
01 红蚂蚁
02 蝉和蚂蚁的寓言
03 蝉出地洞
04 蝉的蜕变
05 蝉的歌唱
06 蝉的产卵及孵化
07 螳螂的捕食
08 螳螂的爱情
09 螳螂的巢
10 螳螂的孵化
11 绿蝈蝈儿
12 蟋蟀的洞穴和卵
13 蟋蟀的歌声和交尾
14 蝗虫的角色和发声器
15 蝗虫的产卵
16 蝗虫的最后一次蜕皮
17 大孔雀蝶
18 小条纹蝶
19 胡蜂(上)
20 胡蜂(下)
21 黑腹狼蛛
22 彩带圆网蛛
23 蟹蛛
24 迷宫蛛
25 克罗多蛛
26 朗格多克蝎子的住所
27 朗格多克蝎子的食物
28 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
29 朗格多克蝎子爱的序曲
30 朗格多克蝎子的交尾
31 朗格多克蝎子的家庭
32 萤火虫
导语
《昆虫记》一书详尽地记录了法布尔关于昆虫生活的研究成果,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的知识背景、生平抱负和对科学世界的热爱和执着。读者不仅能从书中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更能学习法布尔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精彩页
把鸽子带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它依然能回到自己的鸽巢;燕子在非洲度过整个冬天后,仍然能穿越千山万水重返旧巢。
《动物的才智》的作者图塞内尔认为:鸽子找到方向凭借的是视力和气象。达尔文大师认为:有一种人类机体所没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想象的感官,指引着身处他乡的鸽子、燕子、猫、石蜂及其他许多动物返回自己的家。
除了人类所具备的各种感官之外,自然界另外还存在着一种感官,这种未知的感官是否也为膜翅目昆虫身体的某一个部分所拥有,并通过某个特殊的器官发挥着作用呢?大家立刻会想到触须。
然而我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触须不具有指向感。那么哪个器官具有这种感觉呢?我不知道。
我所知道的是:如果石蜂被剪掉了触须,它们回到蜂窝后就不再继续工作了。触须就是石蜂的精密仪器,就像是建筑工人的圆规、角尺、水准仪、铅绳。
我通过实验发现有四种昆虫能够返回窝巢:棚檐石蜂、高墙石蜂、三叉壁蜂和节腹泥蜂。我是否可以就此毫无顾忌地推而广之,认为所有的膜翅目昆虫都有这种从陌生地方返回故居的能力呢?对此我非常谨慎,因为据我所知,眼下就有一个十分能说明问题的反例。
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将来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六七月炎热的午后,我经常看到这些“亚马孙人”走出兵营,出发远征。它们的队伍可达五六米长。
强盗红蚂蚁队伍的远征路线长短不一,取决于附近黑蚂蚁窝的数量。有时候只要走十几步、二十步的距离就够了,可有时候却要走五十步、一百步,甚至更远的距离。
至于远征的路途如何,行进中的红蚂蚁毫不关心。回来的路线却是铁定不变的:红蚂蚁们去时走哪条路,回来时就走哪条路,不管这条路有多么蜿蜒曲折,也不管它经过哪些地方,又是多么艰难困苦。
想要减轻疲劳的话该怎么办呢?只需稍稍偏离先前的路线就可以了,在不到一步开外的地方,就有一条平坦的好路,可红蚂蚁们对这条近在咫尺的归途却视而不见。
有一天,我发现它们又出去抢劫了,它们排着队,沿着池塘砌砖的内侧行进。池塘里的两栖动物前一天已被我换成了金鱼。呼啸的北风从侧面横扫队伍,把整排整排的蚂蚁都刮到了水里。金鱼们蜂拥而至,张开大口,吞噬着落水者。红蚂蚁宁愿再一次被屠杀,也不愿换一条路线。
如果这些“亚马孙人”在远征途中随意兜圈,经常走不同的路,那么它们回家识途的困难就会陡增。一定是这个原因,它们养成了原路返回的习惯。
据说,蚂蚁是靠嗅觉来指路的,而嗅觉器官似乎就是那动个不停的触须。对这个看法我不敢苟同。首先,我不相信嗅觉器官会是触须,理由前面已经说过了;其次,我希望通过实验,证明红蚂蚁不是靠嗅觉来指引方向的。
我花了整整几个下午等候我的“亚马孙人”出窝,而且常常无功而返,这实在太浪费时间了。于是我找了一个帮手,她就是我的孙女露丝,在孙女的帮助下,我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似乎肯定了嗅觉的作朋。红蚂蚁在道路被截断的四个地方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它们最后之所以仍能从原路回来,可能是因为扫帚扫得还不够彻底,使一些有气味的粉末仍然留在了原地、。
几天后,我制定了新的计划。像“小拇指”那样把石子撒在蚂蚁走过的地方,我从中选取了一个最有利于我试验的地点,做了一个“激流”实验。
这一次,蚂蚁们犹豫了很长时间,不过终究直接从侧面绕道走到了原路上。实验似乎说明嗅觉起着作用,蚂蚁仍然从原路回来,这也可能是扫得不彻底,一些有味的粉末仍然留在原地的缘故。因此,在表示赞成或反对嗅觉的作用之前,我必须在更好的条件下再进行实验,去掉一切有味的材料。
几天后,我认真制定了计划。蚂蚁们非常小心,宁死也不会丢失猎获的战利品。总之,它们好歹渡过了激流,而且是沿着既定路线渡过的。
激流实验之后,我觉得路上气味的解释就行不通了,因为地面事先早就被冲洗十净,而且在蚂蚁渡河的过程中,水流一直在不断更新。如果蚂蚁走过的路上真的有甲酸的气味,这是我们的嗅觉闻不到的。
后来,我等来了蚂蚁的第二三次出动。在它们走过的路上,我用刚从花坛里摘下的几把薄荷擦了擦地面,然后把薄荷叶盖在稍远处的路上。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