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一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的作品,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乡村建设实践探索和思考的智慧结晶。从制度创新与综合乡建、城村共生、市民下乡与乡村旅游、村居探索与公共空间、个人实践与活动介入这五个视角出发,介绍乡村建设中从顶层设决策、村庄治理、规划设计到最后落地实施,本书全面深刻展地探讨乡村发展的可能途径。 作者简介 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曾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17年。2000年3月上书朱镕基总理,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曾先后担任《中国改革》杂志社执行主编,香港乐施会西南项目官员、中国部顾问兼朝鲜项目高级专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受邀担任珠海市、桐梓县、靖西市等多个市县的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顾问。2011年创立中国乡建院,组建首个从事乡村建设的职业化团队,在多地实践以“内置金融”为切入点的系统乡建方式,目前已推广至北京、湖北、河南、内蒙古、贵州、山东、山西、广西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村庄,成效显著。已出版著作包括《我向总理说实话》《我向百姓说实话》《大气候》《再向总理说实话》等。 目录 第一章 制度创新与综合乡建 农村基层千部主导下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以陕西袁家村为例 党政主导下的县域合作社发展模式 ——以兰考县谷雨联社为例 “搭建树社内置金融,促进社区综合治理”的系统乡建典范 ——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县域主导下“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先锋军 ——以山西岢岚宋家沟村为例 南塘合作社的故事 ——从维权、文艺活动到综合发展的合作社转型历程 第二章 城树共生 盐田大梅沙村建筑改造及公共空间提升 ——村是厨房,戏隐人生 城市共生:南头古城保护与更新 ——村/城重生一城市共生下的南头实践 土楼公舍 ——一个廉租住宅实验 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城市更新的全新思考与探索 深圳福田水围柠盟公寓 ——深圳首个城中村人才保障房的诞生 第三章 市民下乡与乡村旅游 平田村爷爷家青年旅社 ——给老土房一颗年轻的心 凤凰措艺术乡村 ——废弃村落的再生营造 淄博东庄村改造纪实 ——乡村振兴中的全过程设计 禾肚里稻田酒店 ——罗浮山下的生态田间度假区 第四章 村居探索与公共空间 保靖县昂洞卫生院 ——温暖有趣的开放式共享空间 金台村重建 ——地震后的栖所:灾后可持续性社会及生态住宅 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 ——一次由村民和设计师共同完成的建造实验 枣园旱厕 ——另一种停留 武义梁家山·拾云山房 ——深山环绕的乡村书屋 枣园小学改造 ——与村落差异共生的新方式 上坪古树复兴计划之水口 ——身兼古与新的双重个性 安徽太阳乡财神庙设计 ——重塑民间信仰空间 生鲜剧场 ——镇菜市场,也是辐射全县的节庆性场所 第五章 个人实践与活动介入 探索会议事件为导向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乡村复兴论坛为例 往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 ——三种文艺乡建模式的探索 黄山西溪南村的“触媒”活化实践 ——乡村产业与文化的“触媒”活化 隐居乡里 ——乡村建设的共生模式与在地化运营 导语 本书尽可能地归纳和展现当下中国乡村建设的图景,探讨乡村建设的多种可能性。传统乡村自发生长和建设的方式或许难以持续,但是运动式和工程化的城市的建设模式一定也不是乡村的最佳选择,那么是否存在第三种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可能,保持乡村多样性和嘈杂性基因的同时实现制度与生活更新。 本书呈现的只是当下中国乡建的一个切片,并不能完全展示出当下乡建探索的丰富性,希望能通过这些案例和探索者的思考,探索我们未来乡建的第三种可能,展望我们未来的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