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等多维度返回晚清民国的历史现场,分为晚清民初政治史新论、袁世凯与“二十一条”、近代社团与中外关系史、近代妇女儿童史以及读史札记等五个专题栏目,从不同层面切入中国近现代史前沿热点,以个案读解的形式探究了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视野下的历史风貌。 如何从乡村社会结构的视角重释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民元党派领袖进京因何与逊清皇室会晤?袁世凯政府能否挽救“二十一条”交涉失败后的政治危机?洪宪帝制前后中日间岛交涉存在怎样隐秘的史事?寰球中国学生会如何推进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为战后中国社会重建贡献了哪些慈善事业?伴随着“妇女的发现”“儿童的发现”激荡的社会思潮,“娜拉”出走后母亲角色之于女性角色构成怎样的冲突与重构?儿童文学话语之争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党派关系的离合与分野?以上议题皆显示出耐人寻味的时代面向…… 作者简介 高翔宇,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妇女史、儿童史研究。在《学术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史学月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文化谱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北平儿童福利事业研究”。 目录 清末民初政治史新论 乡村社会的裂变与鲁西义和团运动 民元黄兴进京与民族问题之应对 袁世凯与“二十一条”研究 挽救危机的失败:“二十一条”交涉后的袁世凯政府 《南满东蒙条约》的签订与中日间岛交涉述论(1915-1916) 近代社团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寰球中国学生会早期史事考述(1905-1919) 抗战胜利后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与湖南农村重建工作述论 近代中国妇女儿童史研究 “娜拉”走后会怎样:母亲角色与女性角色的分离及重构 20世纪30年代儿童文学教育中关于“鸟言兽语”问题的论争 读史札记 女编辑吕碧城与晚清女性生存空间之开拓 短暂难忘的“临大”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