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寻找百姓中的动人故事,倾听百姓的真实声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从全省百姓宣讲员的宣讲稿中,甄选出45篇故事,编写成册,以期通过讲述南粤大地不同行业领域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为读者展示广东百姓与共和国共成长的故事和经历。 本书寻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在教育、医疗、消防、建筑、体育、科研等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模范典型,分为“使命初心”“创新梦想”“大爱奉献”“传承坚守”四个篇章,以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他们经历的或见证的真实故事,以期通过讲述南粤大地不同行业领域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展示广东百姓与共和国共成长的故事和经历。 目录 初心·使命 隐姓埋名三十载 以身许国铸蛟龙——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伶仃洋里“海底穿针”——记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让正义永不缺席——一位鉴证工作民警对祖国的承诺 三代报国情——军人世家的爱国情怀 烈火中逆行——“抱火哥”的消防情结 于无人知处 康佑南粤——一场发生在疾控中心的“狙击战” 一切为了群众的健康——一所平民医院的价值追求 谢恩埸:为国争光的梦想战胜了难忍的痛 我的园丁梦——南村小学教育前行之路 用新闻传递力量——直播记者的使命与荣光 梦想·创新 为了儿时的“庄园梦”——复员军人的创业之路 小绳子,大世界——赖宣治与目七星奇迹b 绿水青山就是盒山银山——农民网红炼成记 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我与华大基因的创新故事 “中国梦”与三代人的奋斗历程 茂名露天矿奏响时代交响曲 四分钱的故事——“口工业区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实行始末 红门追梦——“消防铁人”的追梦历程 匠心筑梦,成就大国重器 我以我心育新人 传承78年的熊猫棒球梦 大爱·奉献 扶贫路上生命之花怒放——记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干部黄矢尖 梅州医生在赤道几内亚 为“艾”奉献,守卫健康 守护,我的带刺玫瑰——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故事 永远敬爱的乐叔 “新生”与“心声”——那些器官捐献者的故事 不负韶华——记十年农村代课的青春岁月 点起一盏心灯——“化缘校长”的爱心坚守 外伶仃岛上最美的邮递员 做你远方的那首小诗——一个社工的心灵独自 巾帼志,报国情 望尽天涯,终归故里——“走日本”老人的寻亲故事 传承·坚守 潜心建设,众志成城——港珠澳大桥CB40标项目建设的故事 雷锋医生——用生命为患者点燃希望 匠心守望——我与潮州工夫茶 二十年砥砺前行,只为坚守一个“陈皮梦” 三尺戏台演绎中国故事 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传承红色基因镌写绿色传奇——三代“广垦人”的奋斗与坚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气象人的执着与信忿 让国歌在大山里唱起来——我的支教故事 相融——新老中山人共写城市融合答卷 66年坚守一座丰碑——我的爷爷守护廖仲恺纪念碑的故事 奔跑在新闻一线的时代书写者 序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 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粤儿女以坚定的 信念、执着的精神创新创造,使广东从落后的农业省份发 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创造出令世界割目相看的奇迹 。伟大源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这些在各个领域、不同 岗位挥洒汗水、默默奉献的平凡劳动者们,诠释着敢于有 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伟大精神。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生动展现伟大祖国70年辉煌成就和广东人民追求美 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广东在全省深入开展“我和我的祖国 ”百姓宣讲活动。我们从全省百姓宣讲员的宣讲稿中,遴 选出45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生动展现70年来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广东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 让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般融进群众心里。 金书分为“初心·使命” “梦想·创新” “大爱 ·奉献”和“传承·坚守”四个部分。俗话说,一滴水可 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人民教师、新 闻记者,有医生护士、技术人员,还有企业管理者、复员 军人、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他们讲述着坚守使命的 故事,讲述着追逐梦想的故事,讲述着无私奉献的故事, 讲述着文化传承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管是平凡生活 里的感人瞬间,还是艰难险阻中的执着坚守,抑或是跌宕 起伏间的不懈追求,都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着醇 厚的精神气质,激扬着豪迈的奋斗情怀,更凝结着对伟大 祖国的深沉眷恋与无限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 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 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 梦想成真的机会”。希望读者从一个个故事中感悟人生、 触动恩想、获得力量,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 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 丽篇章。 在此,谨向为编辑本书辛勤付出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 位致以由衷的感谢。因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尚 请批评指正。 是为序。 本书编委会 2019年9月 导语 这些故事来自基层,文字来自基层,它“粘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能引发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的深层共鸣。这些短小的故事,虽无华丽的语言修饰,但却充满最真实、最炙热的情感,读之如清泉沁心,如晨曦暖心,如春风化心。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受其鼓舞,领悟新时代党的领导下美好生活的真义,感受关于奋斗、梦想、坚守、奉献的正能量,体味伟大祖国70年的辉煌成就,传承广东人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 精彩页 隐姓埋名三十载 以身许国铸蛟龙 ——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7年11月17日,第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当习近平总书记准备与600多名代表合影留念时,看到两位老人站在身后,马上拉开前排的椅子,邀请两位老人坐在自己身边。这一举动,让在场的人暧心,也让全国人民暖心。这两位老人中,有一位便是广东汕尾人黄旭华。他之所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礼遇,背后有着不同一般的缘由。 从“黄绍强”到“黄旭华”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田城镇,是一个沿海乡村圩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26年3月24日,在这个圩镇上的一所民医诊所里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新生儿的名字叫黄绍强。他的父亲黄义林是这家诊所的主人,母亲曾慎其也是汕尾知名的医生。这个“黄绍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坐在身边的人,只是他现已90多岁高龄,名字也改成了黄旭华。从黄绍强到黄旭华,这要从他的求学经历讲起。 黄绍强自小便惹人喜爱,在三四岁时,父母说过的话、教过的诗词,他都能够背诵。他对贫苦人家很有同情心,尽管父母早把医药费算到最低,他还是会说,“收少一点吧,你看他多可怜”。黄绍强开始在田垅镇树基小学读书,后转到汕尾作玑中学附小读完小学。1938年,黄绍强随大哥前往揭阳五经富镇的聿怀中学读初中。但此时正值抗日战争,黄绍强被迫从聿怀中学肄业,由于战事吃紧,还想继续读书的他到处受阻,他不禁发出“祖国这么大,为什么连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感叹。 1941年夏,黄绍强跋山涉水,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经兴宁、韶关、湘南等地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考试进入桂林中学学习。颠沛流离的求学经历,凄凉悲惨的沿途所见,让黄绍强深深认识到“国弱受人欺”的道理。他毅然改变了从医治病救人的理想,立志学习航空、造船,“科学救国”。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黄旭华”,寓意“旭日荣华”。 1944年,黄旭华于桂林中学毕业,随后进入国民政府教育部开办的大学特设专修班学习,之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黄旭华不仅在知识学习上下足了功夫,更积极主动参加革命活动。在于锡堑的介绍下,他与厉良辅、蒋励君等人加入进步社团“山荼社”,借助文艺形式宣传先进恩想。1949年,“山茶社”改名为“晨社”,黄旭华任第一任社长。同样是这一年,黄旭华被中国共产党批准入党。 1949年,黄旭华从交通大学造船杀毕业,在参加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后,他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等单位工作,并于1956年与同事李世英相爱结婚,家庭美满。 三十年的神秘失联 黄旭华的人生,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但是从1957年开始,他却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了,这一失联就是30年! “时时刻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这是在参加神秘工作时,领导给黄旭华提的要求。黄旭华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我能承受,在大学时我经受过党组织有关纪律性、组织性的严格考验,隐姓埋名又算什么!” 直到1987年2月10日,上海《文汇月刊》刊登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才把报刊寄给老家的母亲。但因保密需要,该文并末提及黄旭华的名字,用的都是“黄总设计师”的称呼。母亲看到文章,开始还半信半疑,待看到儿媳妇的名字时,老人家泪流满面,激动地告诉大家:“旭华还在!我儿子旭华还在!” 从1957年到1987年,整整30年。这30年间,母亲生病了,黄旭华没有回家;父亲病危了,黄旭华没有回家。父亲弥留之际,问身旁的人:“旭华还没回来?他究竟是在做什么工作?”父亲去世了,黄旭华还是没有回家。黄旭华30年没回老家,引发家乡人的多种猜测, “一个贤人、孝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家心头的疑团久久不能消散。 这30年,最难熬、最担忧的是黄旭华的母亲。当年,她把儿子送到路口,含泪叮咛:“过去颠沛流离,如今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满口答应。在儿子“失联”后,当别人间起此事,黄旭华的母亲总是淡定地点点头,并不多说一句话。可又有谁知道,多少个黄昏,这位被千万人称为“慈娘医生”的母亲呆立在当初送走儿子的路口,凝望远方,默默流泪……“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儿子这一去就是30年呢? 黄旭华说:“我很爱我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我很爱她们。”可整整30年,他从来没有联系过自己的至亲。这30年,他在做什么?他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