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奢侈消费的批判与超越/温州大学学术精品文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吴琼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奢侈消费的发展历程作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特别是对当代奢侈消费意识形态性的深刻批判,揭示了以奢侈消费为代表的消费社会恰恰是人类文明进入一定阶段展现出的一种良莠参半的生存方式。这种围绕消费展开的生存方式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让每个人的生活内容越来越贫乏,生活形式越来越碎片化,生活世界越来越孤独。
作者简介
吴琼,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社会科学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州日报》、《吉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两项;主持完成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项。
目录
导论 奢侈消费何以成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 奢侈消费批判的历史溯源
一 何为奢侈消费
二 前工业社会对奢侈消费的道德批判(18世纪前)
三 工业社会对奢侈消费褒贬不一(18~20世纪中叶)
四 后工业社会对奢侈消费的高度推崇(20世纪中叶以来)
第二章 经典马克思主义如何面对奢侈消费
一 马克思奢侈消费批判的逻辑演变
二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批判
第三章 鲍德里亚对奢侈消费意识形态性的批判
一 更换理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视域
二 奢侈消费是对符号价值的追求
三 奢侈消费重塑阶级关系
四 回归非功利性的象征价值
第四章 当代西方其他左翼学者对奢侈消费的批判
一 对奢侈消费的资本逻辑批判
二 从审美维度对奢侈消费的批判
三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奢侈消费的诘难
第五章 当代奢侈消费批判的反思及借鉴
一 当代奢侈消费批判的意义与局限
二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方法论缺陷
三 重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深化消费文化批判哲学
研究,拓展美好生活理想理
解视野
——由《当代奢侈消费的
批判与超越》一书所想到的
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吴琼博士所撰新著《当代
奢侈消费的批判与超越》一
书出版在即,她再三请求我
为此书作序,我思之再三,
谈点感受,算不上序言,只
能说是读后感言。
吴琼博士所著此书,系
她在数年前答辩通过的博士
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
成,实为不易,也可喜可贺
。该书的出版,对于推进我
国学术界把经典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与
研究成果相统一、相结合,
强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文
化哲学批判理论这个相对薄
弱的领域与环节,推进新时
代追求美好生活理想问题的
学术理解,均具有一定的裨
益与价值。
全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
统一的方法,对奢侈消费的
发展历程作了全面而细致的
考察,特别是对当代奢侈消
费意识形态性的深刻批判,
揭示了以奢侈消费为代表的
消费社会恰恰是人类文明进
入一定阶段展现出的一种良
莠参半的生存方式。这种围
绕消费展开的生存方式在为
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
同时,也让每个人的生活内
容越来越贫乏,生活形式越
来越碎片化,生活世界越来
越孤独。正像美国哲学家汉
娜·阿伦特所说的,消费社
会的来临意味着公共交往的
全面物化:人们消费,只是
为了维系自己作为劳动力的
物性存在;人们劳动,又只
是为了获得实现其生活消费
的必要产品。于是,整个过
程中只有物化生命的自我循
环,而不再有生命体之间的
对话空间。阿伦特关于人类
生存状况的著名看法启示我
们可以从历史性的纵向和当
下性的横向两个维度对消费
社会,特别是奢侈消费之由
来、实质等诸问题作更为深
入的审视与否思性理解。
纵向来讲,消费社会诞
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
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高涨、城市化现代化日臻完
善之时。一批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和哲学家很早就敏锐
地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提出
各种各样的表述。比如,美
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
思写过《富裕社会》一书。
与此前的传统工业社会相比
,他称之为“新工业社会”或
者“丰裕社会”。更早的时候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先驱
的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巴
塔耶著有《被诅咒的部分》
。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消费
在今天的社会和人们生活中
间占据了头号交椅。巴塔耶
把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划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称
之为“浪费社会”或者“滥费
社会”。在远古社会,或者
说在生产力非常落后、剩余
物极其稀少的情况下,人们
把通过艰辛劳动所创造的剩
余产品作为表达对神敬仰的
最神圣的礼物。这些剩余产
品具有一种神圣性,是被诅
咒的,只能在特定的时刻(
狂欢节)被挥霍。在不敬献
神的平日,对“礼物”的占有
和享用是要遭诅咒的。第二
阶段他称之为“军事社会”或
者“战争社会”。在古代奴隶
和封建社会,人们为了争夺
为数并不多的剩余物不惜发
动旷日持久的战争,耗弃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生命。剩
余物在远古时候是献给神的
,而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古代社会通过战争军
事方式进行相互掠夺,并将
之据为己有。第三阶段是人
类工业社会时期,也是马克
思讲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时
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再
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需要而
进行积累,是一种“积累文
化”,而不是“浪费文化”。
这种社会剩余价值观念塑造
了相应的道德观念:劳动生
产是社会的第一要务,是一
种道德,而浪费是非常邪恶
、可耻的事情。这也是韦伯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中所揭示的:每一个新
教徒都要出于对神的敬仰而
拼命劳动。巴塔耶进而指出
,有些国家之所以发展不出
资本主义,是因为他们没有
形成一种节制、高效、禁欲
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而
依然保有一种懒惰、无所事
事,甚至是挥霍的不良习惯
,因此缺少了资本积累的文
化价值基础。
“节制与积累”是第三阶
段的关键词。那么,为什么
在节制与积累的时代过后,
会进入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
境况呢?——加尔布雷思称
之为“丰裕社会”,巴塔耶表
述为“生活沸腾之中的剩余
能量运动”,后来鲍德里亚
称之为“消费社会”,还有美
国社会学家理斯曼所谓的“
孤独人群的社会”“引导性社
会”。其中一个原因是,在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
配下,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加快积累
,以致积累过度,剩余价值
无法实现,反过来引起生产
力发展的停滞。然而,资本
的扩张是不允许停滞的,于
是它要求在“积累的文化”之
外引入一种新观念,以帮助
消耗过度的积累,从而为扩
大再生产源源不断地创造出
新的空间。如此一来,人们
的文化价值观念就必须调整
,从原来的禁欲、节制,走
向追求消费甚至浪费。在这
种情况下,“消费”又变成了
巴塔耶笔下远古社会那样的
“狂欢场面”。但二者又有差
别,远古社会的狂欢是对神
的献祭,今天的消费社会则
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