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一之道(老子思想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文三生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大一之道”作为老子思想研究的立论,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老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老子思想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与各种思想流派的关联,从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史料翔实,阐释清晰,写法创新,跳出了沉闷呆板的学术论文窠臼,对某些史迹的研判有新意,不失为一项思辨性与可读性相结合的文化成果。 作者简介 文三生,号如是我文,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退休于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谁是老子 一、“子朝奔楚”引出的“老子之谜” 1.公卿重臣的立储之争 2.“成王败寇”王子朝 3.“文化下移”中的老子行踪 二、各种先秦古籍中的老子 1.“老子”事迹拼图 2.老子的生日究竟在哪一年 3.中国人的“德”与“道” 三、司马迁笔下的“老子” 1.因言贾祸的司马迁 2.《老子传》的“老子八段”,说了些什么 3.“老子”李耳与孔子问礼的“老子”是同一个人吗 4.哪位“老子”是主管、编著“道德”典籍的史官 5.周太史儋与哪位“老子”有关 6.五次使用疑辞,说明了什么 7.为老子立言,为什么不在“世家”,而在“列传”的第三篇 第二章 春秋时期:从老聃之“言”到《道·德(老子)》 一、认识《老子》的几组时空坐标 1.小楚墓里的大发现 2.“知‘大道’”的楚昭王 3.“天道”与“人道”合论的郑子产 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对孔子的启示 5.“领校秘书”的刘向父子 二、第一位引用老子之“言”的人士:叔向 1.“政入私门”的变局与公室老臣叔向的困局 2.什么是“士” 3.叔向与老聃之“言” 4.从叔向的事迹看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三、向老子求教之记载次数最多的人士:孔子 1.孔子多次见老子,学到了什么 2.《礼记》中与《老子》有关的主要线索 3.《论语》中与《老子》有关的主要线索 4.孔子与老子的哲学之异 四、最早得到老子著作的人士:关尹子 1.一则故事的三种结局 2.“关尹”是谁 3.先秦典籍中的关尹学术思想与《老子》 4.《关尹子》的“道性”论 五、最早注解老子著作的人士:文子 1.《文子》与《老子》 2.“文子”是谁 六、得到老子亲传的其他同时代人士 1.无趾见老聃 2.崔瞿见老聃 3.士成绮见老聃 4.庚桑楚与老聃 5.南荣魅见老聃 6.柏矩见老聃 7.尹文先生见老聃 8.秦人逢氏见老聃 9.杨朱两见老聃 第三章 战国时期:《道·德(老子)》与百家争鸣 一、谁是战国变法革新的第一君、第一臣 1.魏文侯与李悝变法 2.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二、无中生有的“依托之书”:“黄帝”类书 1.新兴势力的“三宝”之一:“高远其祖” 2.应运而生的新“经典” 3.“黄帝”类书究竟是些什么书 4.与“黄帝”类书有关的九篇出土文献 三、化暗为明的“依托之书”:“易传”类书 1.新兴势力的“三宝”之二:“君权神授” 2.“易传”与“十翼” 3.《系辞》与老子学说 四、真真假假的“依托之书”:《管子》杂书 1.新兴势力的“三宝”之三:“招贤贵士” 2.《管子》的“道”“德”“法”“刑” 3.《管子》与老子学说 五、荀子与荀子笔下的百家争鸣 1.荀子与老子的“道论” 2.荀子与儒家的异同 3.荀子指斥的“乱家” 4.“有见干屁。无见于伸”的“老子”,究竟是谁 5.荀子之谜 六、孟子与稷下学派中的儒家学派 1.稷下孟子的坎坷之路 2.特立独行的仁义学说 3.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源头 4.孔子的“儒者之学”与孟子的“儒家学派” 七、庄子与《庄子》笔下的百家争鸣 1.《庄子》对战国“百家争鸣”的评价 2.《庄子》论六家“道术”之派 3.《庄子》笔下的“老子” 4.“老庄”,还是“庄老” 第四章 秦赢政时期的《老子》 一、实现“大一统”,为什么是秦国?为什么是赢政 二、《吕氏春秋》《淮南子》与《老子》 1.“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 2.“上爱秘之”的《淮南子》 三、《韩非子》与《老子》 1.韩非入秦 2.《韩非子》与《老子》 3.李斯与“帝王之术” 四、《列子》与《老子》 1.列子其人 2.《列子》与《老子》的哲学异同 3.《列子》其书 五、自谓“真人”的秦始皇 1.秦始皇的“求仙之道” 2.秦始皇与“焚书坑儒” 3.秦始皇与《老子》 4.秦政权的兴衰所带来的启示 第五章 西汉以渐,传承千年的《老子》经学时代 一、汉家皇室崇“老”之风的兴起 1.“汉承秦制”的汉高帝刘邦 2.“萧规曹随”的汉惠帝刘盈与“政不出房户”的吕太后 3.“以德化民”的汉文帝刘恒与“清静无为”的窦皇后 4.“得如黄帝”的汉武帝刘彻 二、儒道同源与《老子》的经学化 1.汉代朝野的第一次国策大辩论 2.儒家经学的两次回归与《老子》 3.道家学术的两次统合与《老子》 4.对法家的再认识 三、本土宗教与《老子》的神学化 1.从“永平求法”谈起 2.“老子化胡”引发的释道大辩论 3.捅不破的“窗户纸” 四、《老子道德经》的经本、注本及其他 1.从私撰《汉书》到奉诏修史的班固 2.对《老子》成书过程的总体判断 3.《老子》目前有多少种经文本与传 序言 大道之“象”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 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 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 《读老子》,说出古今多少 学老者的困惑与思索。 老子岂止是智者,更是 圣者,他既然告诫我们“知 者不言,言者不智”,为什 么却又留给我们“五千言”? 这不自相矛盾吗? 难道“五千言”的字里行 间,还藏着什么慎言、隐言 、不言之意? 记得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列子·周穆王》): 有位燕国人,生在北方 的燕国,却是在南方的楚国 长大。他长期生活在楚国, 从来没见过燕国是个什么样 子。 到了老年,这位燕国人 决定落叶归根,回到故土燕 国去。 路过晋国时,同行的人 与他恶作剧,骗他说:“快 瞧,这就是燕国的都城!” “瞧,你就是出生在这片 里社小区!” “瞧,那就是你的先人住 过的祖屋!” “瞧,你的祖先的墓地! ” 这位燕国人信以为真, 越听越激动,最后情不自禁 ,痛哭不止。 同行的人实在忍不住, 哈哈大笑,说:“算了罢, 我刚才都是在骗你玩儿呢, 这里是晋国呀。” 燕国人连忙止住泪,很 惭愧,心里不是滋味。 等到大家终于回到燕国 ,亲眼见到了故乡的一切, 这位燕国人反而不那么激动 和悲痛了。 哦,故乡的一切,原来 是这个样子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 有处有还无。” 学了多年“老子”,目睹 过太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 实,也有过燕人那种“愀然” “哨然”“消然”“释然”的经历 ,好在东摸西撞,终于走进 “燕国”的国都,从“道”中悟 出老子的思维模式,从“德” 中悟出老子的行为准则。 《老子·35》说:“执大 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 平太。” 什么是“大象”?“大象”就 是“大道”之“象”,就是客观 的“大一之道”在主观世界的 “法象”。 若要天下归往、和谐大 平,国家就要有正确的治国 大法,社会就要有正确的道 德总则,全民上下就要有正 确的思维模式。 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 何来正确的行为准则? 走遍山山水水,阅尽人 间百态,人人心中,似乎都 有自己归往的“老子”,都有 自己心执的“大道之‘象’”。 这里,也讲一讲我们心 中的“老子”。 这个“老子”,一是指“老 子”其人其事;二是指《老 子》这部经典,以及“老子” 名下的各种“老子之言”;三 是指老子学说的“大一之道” ,以及由“大一之道”理论核 心所引领的中国古代哲学群 体。 至于有关《老子》经文 的详细解读,则另见拙著《 显隐〈老子〉》。 古人说:“刚日读史,柔 日读经。”《显隐〈老子〉 》侧重读经,强调学术论证 ,学术性强;本书则侧重读 史,强调史料挖掘,可读性 强,写作风格手法各有不同 ,互为补充。 一部经典著作流传至今 ,必有其历史脉络可循,最 好的办法就是按照时间提供 的光谱顺序,以历史事件为 节点、以人物关系为话题, 信马由缰,走到哪儿说到哪 儿,顺其自然,而且,重点 的内容还要多视角、多重复 、多强调,不怕啰唆,也许 ,不失为一种既清晰又明快 的叙述方式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