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的编写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中医药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简明性和实用性。本书在上版教材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中药资源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编撰而成。全书正文分10章,涵盖中药资源的环境影响及区划,道地药材资源,中药资源调查,中药资源评价,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和中药资源管理与经济等方面。与其他教材相比,本版教材修订了资源和中药资源的分类介绍,完善了中药资源研究及学科形成的历史传承,丰富了道地药材的理论和研究体系及各地区代表品种的介绍,增强了因地授课的便利性,特别增加了中药野生资源的介绍以强调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并系统地介绍了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本版教材新增各论部分,涉及药材47种,编写内容包括药材的基源、道地性本草考证、产区与生境、药材性状、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本教材的数字增值服务部分设置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教学课件,扫一扫、测一测,拓展阅读资料,同时增加了模拟试卷,可为理论教学提供实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本教材围绕中药资源学科的发展方向,强化学生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层面。 本教材在内容上,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编写内容有重、轻、略的不同;各章设置“学习目标”“复习思考题”“学习小结”,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各章的学习要求及重点。在形式上,采用示意图、表格等形式,做到清楚、准确地解释;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突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概述 一、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四、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一、中药与中药资源 二、中药资源种类构成与特点 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中药资源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一、中药资源学的概念及内涵 二、中药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 四、中药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资源的环境影响及区划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中药资源分布与品质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因素 三、土壤因素 四、生物因素 第二节 经济社会环境对中药资源分布与品质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因素 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 一、东部季风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 二、西北干旱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 三、青藏高寒区域的中药资源分布 第四节 中药资源区划 一、中药资源区划的意义和原则 二、中药资源区划系统 三、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 第三章 道地药材资源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概念与特征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及性质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第二节 道地药材形成的因素 一、道地药材形成的自然因素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人文因素 第三节 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变迁概况 二、道地药材的变迁原因 三、道地药材的发展 第四节 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与应用价值 一、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 二、道地药材的应用价值 第五节 我国主要道地药材 一、关药 二、西药 三、北药 四、怀药 五、川药 六、江南药 七、浙药 八、云药 九、贵药 十、广药 十一、海药 第四章 中药资源调查 第一节 中药资源调查概述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中药资源调查的目标和类型 三、中药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组织与准备工作 二、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经济条件调查 三、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调查 四、中药资源数量及潜力调查 五、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 六、内业整理工作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动态监测 一、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的体系构成与基本原理 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的信息采集与分析 三、资源动态信息的评价利用 第五章 中药资源评价 第一节 中药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一、中药资源评价的目的 二、中药资源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中药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资源评价的内容 二、中药资源评价的方法 三、中药资源的数量和品质评价 四、中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评价 第六章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人类对中药资源需求的演进 一、人类需求与中药资源 二、社会发展与中药资源演进 第二节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原则及内容 一、中药资源开发的目的和特点 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三、中药资源开发的内容 第三节 中药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 一、中药新资源的开发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新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三、中药资源再开发利用的途径 四、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七章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药用生物及其等级划分 二、中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三、中药资源保护的社会控制 四、中药资源保护的技术途径 五、与中药资源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及我国的政策法规 第二节 中药资源更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策略 一、中药资源的再生性 二、中药资源更新与恢复 三、中药资源更新的基本措施 第三节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制约因素 二、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八章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理论 一、我国的中药野生资源 二、中药资源人工培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三、中药资源人工培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技术 一、中药资源的良种选育技术 二、中药脊源的引种驯化与适生区预测技术 三、中药资源(半)仿生培育技术 四、中药资源的离体培育技术 五、中药资源培育的其他现代技术 第三节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一、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发展 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第九章 中药资源的管理与经济 第一节 中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中药资源管理的主体与范围 二、中药资源管理的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