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家笔下的老绍兴/名家笔下的中国老城市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名家笔下的老绍兴》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精选历代著名文人描写赞美绍兴的美文佳作,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示绍兴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让学生通过读与思和群文探究,了解并热爱绍兴文化;二是设计研学路线、研学活动,名师带领学生研学,名师带领学生游绍兴。通过阅读历代著名文人描写赞美绍兴的美文佳作,不仅可以为中小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引领他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丰富的自然与人文世界。 作者简介 鲍国潮,现供职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浙江省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出版《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言论读解》、《新课程·新作文》(两册)、《小学生经典诵读100课》、《读吧》(两册)、《小学生阅读词典》等。 目录 第一章 因水而生的城市 找回鉴湖/余秋雨 鉴湖 白洋潮/[明]张岱 大禹治水/[汉]司马迁 理水(节选)/鲁迅 群文探究 第二章 石上往事越千年 东湖记/俞平伯 观光纪游(节选)/[日]冈千仞 巷/柯灵 乌篷船(节选)/周作人 野渡/柯灵 群文探究 第三章 物有大美 谈酒(节选)/周作人 酒(节选)/柯灵 水客/佚名 煎茶七类/[明]徐渭 青瓷碎片犹可读/赵畅 “宋梅”的故事/佚名 群文探究 第四章 一条地图上找不到的路 山阴道上行/[南北朝]刘义庆 宿云门寺阁/[唐]孙逖 若耶溪归兴/[宋]王安石 山阴道上/徐蔚南 群文探究 第五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 白马湖/朱自清 白马湖之冬(节选)/夏丏尊 秋瑾:襟抱谁识(节选)/耿立 群文探究 第六章 但有越吟长叹息 看越剧(节选)/马叙 五猖会(节选)/鲁迅 故园春(节选)/柯灵 群文探究 第七章 艺事干秋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王羲之的传说/佚名 徐文长与斗米斤鸡/佚 名 群文探究 第八章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 自由而整饬的三味书屋/林贤治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回忆鲁迅(节选)/郁达夫 群文探究 研学活动:行走绍兴,感受文化的熏陶 序言 每座城都是一本书,每 本“城书”都有其独特的精神 气质。 生于此城,长于此城, 你便与城融在一起,成为 城的细胞。城的性格脾气 就是人的性格脾气。城与 人,相依共存。 一座有生命的城,少不 了市,故曰“城市”。 城市于人的成长是烙印 式的。无论你身在何处, 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家的味 道、城的气息、城的日常 。我们怀想它,念叨它, 也常会在某个时间点,因 见到所居城市的一处景、 一个人,甚至一株菜而深 情满怀、热泪盈眶。 作家池莉在回忆家乡武 汉的菜薹时写道:“我对菜 薹是情有独钟、不离不弃 到即便它们老了也要养着 ,花瓶伺候,权当插花…… 看花时,一回回,心里暗 叹:菜薹!哦,菜薹真心 是我对武汉最深的一份眷 恋。” 每一座历经千百年的城 市,都是一条生命涌动的 长河,于风云变幻间,留 下吉光片羽。 一座古老的城市,值得 我们细细品读。从显处读 ,可以是让游人赏心悦目 的湖光山色,也可以是令 吃客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 。但是,仅读这些还不够 ,我们还要走进城市深处 。风采卓绝的人物要读, 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读,明 亮的人文精神要读,这样 才能走进一座城市的灵魂 。 可是,谁敢说,我们真 正读懂了我们所生活的城 市?谁又敢说,我们真正 触摸到了城市的灵魂?可 能,在喧嚣的城市里,孩 子还没有静静凝视过家门 前那条不知源头的河流, 没有留心觉察过城市中不 断冒出的楼宇,没有仔细 聆听过城市发展的滚滚车 轮声。甚至,有这样一种 情形——生活在南京的孩子 不知道石头城的历史,生 活在苏州的孩子没听过评 弹,生活在西安的孩子没 了解过秦岭的前世今生…… 不得不说,这是生命成 长中的小缺憾。 中国有个性、有魅力、 有文化的城市何其多也! 若是有一套中国城市的读 本,以名家的文字为城市 代言,纵览历史发展脉络 ,横看现代文明景观,让 青少年读者从书中读城市 的古今面貌,用脚步触摸 城市的现实温度,那该多 好啊!我的倡议得到各地 名师的积极响应,大家一 拍即合,快速行动。我们 希望,经由这套书,每位 大小读者从自己所居之城 开启城市阅读之旅,了解 城的古今,梳理城的脉络 ,以城为荣,以城为傲。 人是城市的核心因子。 人和城市的相处方式有很 多种,阅读城市理应成为 重要的一种。以中小学生 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城市 阅读之门是我们的编写初 心。通过阅读名家优秀的 文学作品,让孩子建立对 城市的文化印象,让城市 发展脉络及精神气质化入 孩子的生命成长中。 经多次讨论,我们最终 把这套书命名为《名家笔 下的中国老城市》,初定 二十个老城市,分别为北 京、上海、杭州、南京、 武汉、西安、济南、青岛 、成都、重庆、绍兴、厦 门、苏州、福州、徐州、 广州、洛阳、开封、镇江 、淮安。“老城市”就是有悠 久历史、灿烂文明、独特 意蕴的城市,老城市都是 有故事的城市,读者能从 书中感受到厚重的城市文 化与个性迥异的时代特质 。城市不分大小,大城有 大城的宏伟,小城有小城 的韵味。 为城市编书代言,我们 深知其中的艰辛。一本小 书难以概括一座城市的全 貌和气质。尽管如此,我 们还是愿意倾尽全力。我 们组建了一支有深厚的文 化学识和城市情怀的编写 团队,他们多是在全国有 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正高 级教师、一线名师。有的 名师为了在书中呈现更立 体多元、经典可读的城市 风貌,通读了几百本相关 图书,仍觉得不够;有的 名师对“老城市”的“老”做了 精准的解读,对丛书的助 读系统提出丰富的设计框 架;有的名师带领他的“学 霸”团队,利用节假日,走 进博物馆、图书馆,做了 大量的文献检索……毫不夸 张地说,每个城市的编者 都经历了艰苦的“前阅读”。 然而,写城市的文章太 多了,选几十篇编入书中 ,简直是沙里淘金,且一 定遗珠多多。选择什么样 的文字呢?经过几番讨论 ,数易方案,渐渐地,编 写组达成共识。我们发现 ,读城有迹可循。编写团 队做了这样的梳理: 1.依循城市纵横交错的 线索,确定框架。为打捞 丢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城市 老时光,我们做了一番细 细耙梳、反复筛选的工作 ,再沿着“纵”“横”两条线索 将占有的资料以主题单元 的方式呈现。“纵”即城市的 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横” 就是城市当下的多面向文 化叙事,包含景观、习俗 、人物、美食、童谣等。 这样编排,既有历史的纵 深感,又有现实的亲切感 ,丰富博大的城市概貌就 有可能浓缩在一本小书中 。 2.充分考虑读者对象, 精准定位选文方向。本套 丛书的主要读者是中小学 生,兼顾其他年龄段读者 ,所选文章多是可读性、 文学性俱佳的名家作品。 很多写城市的书只是给大 人看的,客观介绍一座城 市,文字也不够浅近,孩 子难免会觉得枯燥。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套 定制版的城市文学读本, 这一特色让本套丛书有别 于其他城市主题的书。 3.让“行读城市”成为一 种新的生活方式。读城市 ,最终要 导语 秀丽山阴道上行,兰亭集序千古传,绍剧听得游人醉。本书收录了历代文化名人描写老绍兴风貌的作品约20余篇。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既有对老绍兴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的描写,也有对老绍兴社会生活、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的记录。绍兴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名城,品不尽的江南,读不完的绍兴。在这里,你可以走进三味书屋,跟着鲁迅回忆童年;在这里,你可以跟着朱自清走进北风萧萧的白马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柯灵笔下水乡绍兴背后的文化底蕴……翻开《名家笔下的老绍兴》,这些说不完的景和人就会跃然纸上,让你即便不能亲临绍兴,也能了解绍兴的历史,体验绍兴人的生活,走进真实的绍兴。 书评(媒体评论) 《名家笔下的中国老城 市》讲述了一个个拥有灿 烂文化的老城市的故事, 可以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 触摸这些历史名城的前世 今生。这套书的编者是一 群最熟悉学生的语文名师 ,他们不仅熟悉自己生活 的城市,更了解学生的喜 好和阅读品性。相信这套 以学生为特定阅读对象的 城市文学读本,一定会受 到学生们的喜爱。 ——吴忠豪(上海师范 大学教授) 城市如人,每一座古都 皆有独特个性;城市是树 ,每一圈年轮沉淀文化基 因。《名家笔下的中国老 城市》丛书为古老而现代 的中国城市代言,架设当 代学子与古代城市对话的 桥梁。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南京、杭州,六 大古都尽在其中。古都名 邑里,有数不尽的繁华春 色;小城烟火中,有道不 完的动人故事。 ——王崧舟(著名特级 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个人的见识与品性或许 和他生活的城市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名家笔下 的中国老城市》,带你走 进历史的纵深,解读城市 的每个侧面,帮你解开人 与城的秘密。这套丛书, 可以边走边看,边看边聊 。老城市,新生活,都值 得珍惜,都值得珍藏。 ——薛法根(著名特级 教师) 精彩页 第一章因水而生的城市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听到绍兴这个名字,你的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出水乡的图景。不错,绍兴,是东方的江南水乡。她,是一座因水而生,又因水而盛的城市。她有着婉约,同时又有着凌厉。她,就如同这水。 找回鉴湖 余秋雨 你曾是李白的万里向往 你曾是陆游的焦急归途 你曾让远行者目不暇接 你曾让豪饮者放浪醉步 你已经离开多久 你到底归向何处 大地上跌碎一面明镜 你已经离开多久 你到底归向何处 草丛间失落了一个大湖 哬――鉴湖 春夜里又闻酒香悠悠 月光下又见乌篷起橹 依稀间又可以步目观鱼 朦胧里又可以烹泉看竹 你果然已经回来 你依然美丽如初 酒色里找回一片故土 你果然已经回来 你依然美丽如初 夕阳下又重现古老的鉴湖 让每一缕酒香依然清纯 让每一处江湖完好如初 让每一个童年不再枯萎 让每一片家园成为净土,我的鉴湖 鉴湖,并不是一个湖,而是一个水系,由众多的河道与湖泊组成。它如同一张网,将绍兴所有的村庄联系起来,使绍兴成为依水而生、赖水而活的鱼米之乡,成就了绍兴灿烂的文化。所以,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你觉得这首诗歌为什么要用“找回鉴湖”作为题目? 鉴湖 《会稽记》日: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无凶年。 (本文选自《太平御览·地邵·卷三十一》,题目为编者所加) 译文 根据《会稽记》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主持建造了鉴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的县界,筑起高达一丈多的湖堤(形成了鉴湖),雨水少的年份,可以用湖中的水灌溉田地,如果是雨水多的年份,则把田中的水泄到海里去,这样旱涝保收,就没有凶年了。 读与思 鉴湖,是绍兴人的母亲河,也是绍兴的水利杰作。正是鉴湖,养育了绍兴这座富饶的城市;也正是鉴湖,造就了绍兴的风光。你能画一个结构示意图来介绍一下鉴湖的水利功能吗? 白洋潮 [明]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③,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④,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⑤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⑤,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