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编写而成。 本书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板块。平面构成板块主要讲授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基础上进行造型的基本骨骼和基本构成形式,把物体之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色彩构成板块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人对色彩的心理感知,以二维平面为载体,研究色彩之间统一与对比的相互关系;立体构成板块侧重于三维立体空间,研究形态创造和空间形态营造,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础之上,研究空间形态中各造型元素的构成法则,讲述空间造型的规律和基本原理。 本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三大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规律,完成抽象元素设计从具体的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为以后的空间设计打下基础。本书同时开发有动画、微课和图片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获取。 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等建筑设计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类、艺术类相关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0 绪论 设计概念 0.1 设计概念的形成 0.2 构成的概念 0.3 构成的分类 1 平面构成设计元素 1.1 点 1.1.1 点的概念 1.1.2 点的形态及特点 1.1.3 点的位置及作用 1.1.4 点的周围环境及作用 1.1.5 点的构成形式 点的训练 1.2 线 1.2.1 线的概念 1.2.2 线的种类 1.2.3 线的表现 1.2.4 线的排列 1.2.5 线的组合 线的训练 1.3 面 1.3.1 面的概念 1.3.2 面的构成形式 1.3.3 面的表现及作用 面的训练 思考题 作业练习 2 基本形与组合形式 2.1 基本形 2.2 基本形的组合形式 基本形的训练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3.1 设计骨格 3.1.1 骨格的概念及分类 3.1.2 骨格的重要性 3.2 重复 3.2.1 基本概念 3.2.2 基本特征 3.2.3 重复的作用 3.3 近似 3.3.1 基本概念 3.3.2 近似构成 3.4 渐变 3.4.1 基本概念 3.4.2 基本形的渐变 3.5 发射 3.5.1 基本概念 3.5.2 基本特征 3.5.3 发射构成的基本形式 3.6 特异 3.6.1 基本概念 3.6.2 特异构成的形式 3.7 对比 3.7.1 基本概念 3.7.2 对比构成的形式 3.8 密集 3.8.1 基本概念 3.8.2 密集构成的基本形式 思考题 作业练习 4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4.1 统一与变化 4.1.1 统一与变化的概念 4.1.2 统一与变化的形式 4.2 对称与均衡 4.2.1 对称与均衡的概念 4.2.2 影响对称与均衡的因素 4.2.3 对称与均衡的基本形式 4.3 调和与对比 4.3.1 调和与对比的概念 4.3.2 调和与对比的形式 4.3.3 调和与对比的要点 4.4 韵律与节奏 4.4.1 韵律与节奏的概念 4.4.2 韵律与节奏的表现形式 4.5 比例与分割 4.5.1 比例与分割的概念 4.5.2 分割的分类 4.6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4.6.1 平面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6.2 平面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6.3 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题 作业练习 5 色彩构成设计元素 5.1 色彩构成的概念 5.1.1 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 5.1.2 色彩的基本属性 5.2 色彩三要素 5.2.1 明度 5.2.2 色相 5.2.3 纯度 5.2.4 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的关系 5.3 色彩心理感知 5.3.1 色彩的联想 5.3.2 色彩象征 5.3.3 各色相的心理分析 思考题 作业练习 6 色彩对比构成 6.1 明度对比 6.1.1 短调 6.1.2 中调 6.1.3 长调 6.2 色相对比 6.2.1 同类色相对比 6.2.2 类似色相对比 6.2.3 对比色相对比 6.2.4 互补色相对比 6.3 纯度对比 6.4 冷暖对比 6.5 面积对比 思考题 作业练习 7 色彩调和构成 7.1 色彩共性调和构成 7.1.1 色相统调调和 7.1.2 明度统调调和 7.1.3 纯度统调调和 7.2 面积调和构成 7.3 秩序调和构成 7.3.1 色相秩序构成 7.3.2 明度秩序构成 7.3.3 纯度秩序构成 7.4 其他调和构成 7.4.1 三角配色 7.4.2 四角配色 7.5 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7.5.1 色彩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7.5.2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题 作业练习 8 立体构成 8.1 立体构成概述 8.1.1 立体的概念 8.1.2 立体设计的概念 8.1.3 立体构成的概念 8.1.4 立体构成的特征 8.1.5 立体构成的起源 8.1.6 立体构成的现状 8.1.7 立体构成的趋势 8.1.8 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8.1.9 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 8.2 立体构成的内容 8.2.1 形态的构成 8.2.2 形态的分类 8.3 立体构成中的点元素 8.3.1 点的形态特征 8.3.2 点的立体构成方法 8.3.3 点立体的作用 8.4 立体构成中的线元素 8.4.1 线的形态特征 8.4.2 线的立体构成方法 8.4.3 线立体的作用 8.5 立体构成中的面元素 8.5.1 面的形态特征 8.5.2 面的立体构成方法 8.5.3 面立体的作用 8.6 立体构成中的体元素 8.6.1 体的形态特征 8.6.2 体的立体构成方法 8.6.3 体的立体组合构成 8.6.4 体的作用 思考题 作业练习 9 立体构成的量感和空间感表现 9.1 量感 9.1.1 量感的概念 9.1.2 量感的表现 9.2 空间感 9.2.1 空间感与场力 9.2.2 空间感的表现 思考题 10 立体构成肌理的表现 10.1 肌理的表达 10.2 肌理的组织形式 10.3 肌理的作用 思考题 11 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及意向表现 11.1 对比与调和 11.2 稳定与轻巧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