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宜治日记(精)/中国近现代日记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近现代日记丛刊”之一种。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文杰根据影印本整理。《杨宜治日记》由三部组成,分别是:《交轺随笔》,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一年七月至光绪十三年八月,记载杨宜治跟随总理衙门大臣、勘界大臣邓承修前往中越边境勘界、谈判的经过,可借此逐日还原中越划界的实况。《惩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十三年九月至光绪十五年十二月,记载杨宜治从中越边境回京后,在京担任刑部司官、总理衙门期间的公私事务,主要内容包括该时段总理衙门办理的诸多外交疑难案件、普通京官的日常生活。《俄程日记》,起止时间是光绪二十年十一月至光绪二十一年六月,记载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杨宜治跟随清朝特使王之春赴俄吊唁老沙皇,展开外交活动的全过程。
目录
整理说明
交轺随笔
光绪十一年七月(1885年8月)——光绪十三年八月(1887年10月)
惩斋日记
光绪十三年九月(1887年10月)——光绪十五年十二月(1890年1月)
俄程日记
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1月)——光绪二十一年六月(1895年8月)
附录 总理衙门章京的日常生活与仕宦生涯——《惩斋日记》与杨宜治其人(333)
序言
整理说明
杨宜治(约1845—1898
),字虞裳,籍贯四川渠县
,长于成都。同治六年
(1867),中式四川乡试
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
)七月,以举人考取内阁中
书,不久到阁行走。光绪十
年(1884),传补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章京。十一年(
1885)二月,补授起居注
主事。八月,随总理衙门大
臣、鸿胪寺卿邓承修前往两
广,办理中越勘界事务。十
三年(1887)回京后,转
任刑部主事,次年升员外郎
。十八年(1892),升任
刑部郎中。在此期间,一直
兼任总理衙门英国股章京。
光绪二十年(1894),由
清朝特使、湖北布政使王之
春奏带,随同出访俄国,参
与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丧礼
。回国后,以劳绩保奖,升
通政使司参议,兼任总理衙
门总办章京。光绪二十四年
(1898),实授太常寺少
卿,当年夏季,因病去世。
杨宜治是晚清同光年间
的一位中层京官,去世前虽
仅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但他长期兼任总理衙门章京
,在总署任职长达14年之久
,故而熟悉清朝的对外事务
,是当时体制内最通外交的
官员之一。他以总理衙门章
京的身份,起草了历年重要
的中外交涉文书,参与过中
法战争之后的中越勘界,在
中日甲午战争的紧要关头,
前往俄国联络邦交。他的这
些经历,记录着晚清外交的
重要轨迹。

《杨宜治日记》,由三
部独立的日记构成,分别是

1.《交轺随笔》,起止
时间是光绪十一年七月
(1885年8月)至光绪十三
年八月(1887年10月)。
所谓的“交”,即古交趾、交
州,今属越南北部和中国两
广的部分地区;“轺”,即使
者的车驾。《交轺随笔》记
载中法战争之后,杨宜治随
邓承修前往两广勘界的详情
。关于1885年的中越勘界
,主持其事的邓承修留有部
分日记和电稿,同行的李兴
锐也留有日记(可参考《李
兴锐日记》《邓承修勘界资
料汇编》)。李兴锐著,廖
一中、罗真容整理:《李兴
锐日记》,中华书局2015
年版;萧德浩、吴国强编:
《邓承修勘界来往电稿》《
邓承修勘界日记》,收入萧
德浩、吴国强编:《邓承修
勘界资料汇编》,广西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相较而
言,只有杨宜治逐日记载踏
勘、谈判的全过程,是中越
勘界最为翔实的一手记录。
《交轺随笔》抄本,共
两册,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今据影印本点校。杨宜治:
《交轺随笔》,收入清华大
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图
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第
1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版。
2.《惩斋日记》,起止
时间是光绪十三年九月
(1887年10月)至光绪十
五年十二月(1890年1月)
,“惩斋”是杨宜治的室号,
日记记录了杨宜治完成勘界
任务返京之后,在京的工作
与生活实景。这段时间,杨
宜治担任刑部司官,兼任总
理衙门英国股章京。日记内
容丰富,包含有杨宜治的交
谊、兴趣及日常琐事,在总
理衙门经手的各种交涉难题
,也涉及晚清的蜀学、金石
、书法、堪舆、医学等内容
,是研究这一时段学术史、
社会史、政治史的珍贵资料

《惩斋日记》稿抄本两
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今据影印本点校。杨宜治:
《惩斋日记》,收入北京大
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编委
会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
藏稿本丛书》第17册,天津
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  《俄程日记》,起
止时间是光绪二十年十月(
1894年11月)至光绪二十
一年六月(1895年8月),
记录杨宜治随王之春出访俄
国,顺访法国、德国、英国
的实况,其中有杨宜治等人
对欧洲大国制度的观察以及
甲午战争期间的一些交涉细
节。
《俄程日记》稿抄本两
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今据影印本点校。《俄程日
记》除有稿抄本存世,另有
铅印本刊行,可资参考。杨
宜治:《俄程日记》,收入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
丛书》第17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交
轺日记》,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惩斋日记》《俄程日记
》,虽然版本信息标识为“
稿本”,但实际上,大部分
是据原稿所转录的抄件。
《交轺随笔》记录了边
境查勘的实情,这项活动在
较为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团
队成员有宿于深山野外的经
历。返观日记,全文字迹清
秀,用工整小楷书写,正文
、夹注、天头的小字层次分
明,这些都显示,该版日记
并非完成于局促的环境中和
仓促的时间之内。结合日记
中部分添改记录判断,该日
记可能是杨宜治据原始记录
自行或请人缮抄后,经再次
修改而形成的。
《惩斋日记》则可分两
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光绪十
三年九月(1887年10月)
至十四年底(1889年1月)
的记录,极可能是他人缮抄
的版本。这一部分字迹工整
,但一则缺字多,二则明显
误抄之处多。例如,将邱榖
似抄成“邱教似”、黔信抄成
“點信”、江浙抄成“江淅”、
廉访抄成“廉诂”、大鸿胪抄
成“大的”,且“的”字之后空
缺,抄写酆都时第一字空缺
。除这些证据之外,还有一
个铁证能说明日记的这一部
分为抄本:光绪十四年十月
初一日至八日的部分,全书
出现了两次,两次仅有细微
差别。这些迹
导语
杨宜治是晚清同光年间的一位中层京官,去世前虽仅为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但他长期兼任总理衙门章京,在总署任职长达14年之久,故而熟悉清朝的对外事务,是当时体制内最通外交的官员之一。他以总理衙门章京的身份,起草了历年重要的中外交涉文书,参与过中法战争之后的中越勘界,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紧要关头,前往俄国联络邦交。他的这些经历,记录着晚清外交的重要轨迹。《杨宜治日记》,由三部独立的日记构成,分别是:《交轺随笔》《惩斋日记》《俄程日记》。
精彩页
光绪十一年
七月
二十日(1885年8月29日) 朝廷以中法事既敉定,允法通商于越南。华夏界防不能不立,特简阁部临桂周公前往云南,总署大臣、大鸿胪归善邓公前往广西,各会同督抚勘定中越边界。卿衔主事唐君景崧、江苏道员叶君廷眷随同云南办理。广东督粮道王君之春、直隶道员李君兴锐随同广西办理,与随带司员一并驰驿前往。是时,宜治备员译署,仰见国家郅治保邦,睦邻字小,意至深远。
二十四日(1885年9月2日) 邓大臣奏请随带司员,首译署章京、工部郎中开平关君朝宗,次宜治,次谒选大令博罗廖君锡恩,钦奉俞允。
八月
初一日(9月9日)随周、邓星使至景运门递请训摺、改由海道片,恭候召见两大臣毕,退至朝房,斟酌应带档册要件,旋奉旨:“摺批:知道了。钦此。片批:依议。钦此。”两星使遂定初六日巳刻启程,同由天津道沪至粤东,径达梧州、南宁,一由龙州出关,一由百色赴开化、蒙自。
七月二十四日闻命恭纪
临轩劳遣有辉光,手答平津荐士章。
常惠参骑容副武,冯唐奉使尚为郎。
三年密阮周师旅,万里提封古越裳。
莫道止戈无远备,申圻原为奠要荒。
八月初一日随临桂、归善两星使出景运门恭赋
双星遥下五云重,衔命都将恋阙容。
地向珠崖修禹贡,天教玉斧定尧封。 哀牢古驿连鸡马,广郁穷边达虎龙。
沧海漫嗟行路远,勒碑还在极南峰。
周星使随带司员:译署章京户部郎中张君、其濬,字巨川,壬戌考班中书,蠡县人。主事李君、庆云,字郁卿,郁林州人。兵部主事关君。广槐,字树三,苍梧县人。
初六日(9月14日) 自都启程,来送者马立轩兄暨通家王生方一、郑生兆兰也。至东便门与璧泉兄会,至高密店与巨川前辈会,四点钟到通州,晤树三兄。
余有黑骡一头,体甚伟而齿颇长,盖去岁友人出都,以原一价鬻者,为寓馆人所厄,不得饲于家,以畀厩人,或饥或饱,主人无从过而问焉。译署班既勤,都中酬酢又不免,几于日不停轨,余性急而骡性乃独迟,意态闲闲,如不欲[战]置之闲散,则颇惜其材。隶之盐车,则虑增其困,且畜之既久,亦忘其短而不忍离也。是日,服辕就道,行不数里,忽昂首向风,踔厉奋发,同行者车几辆、马几匹,皆瞠乎在后。御者遏之不能止,然行且登舟,虽有駃騠,乌乎用,颇怅怅云。
八月初六日随邓星使出都夜宿通州
出扶桑日照征旗,向启明星发传车。
谒者自惭司马掾,行人端属大鸿胪。
身辞凤阙三秋候,目极龙州万里馀。
双杵孤帆今夜共,潞河先报驿程初。
初七日(9月15日) 未刻,自通州解缆,夜宿刘村。
初八日(9月16日) 五鼓解缆,夜宿河西务。晤署武清令谭佑之澍,译署同事谭仲宣二兄之次郎。又晤文葛生镇军,湖南人。
初九日(9月17日) 未刻到河西务,谭佑之大令送至此,供馔加丰。日暮开船,天津令陈君以培已遣人迎至此递名帖矣。
初十日(9月18日) 十二点钟到天津,节相率僚属迎星使于大王庙,跪请圣安,沿江水师军容甚盛,舟住三岔河保昌洋行门口,未登岸。萧廉甫四兄世本来舟把晤甚欢,去分手时又三年矣。季仕周都转邦桢、万莲初观察培因、津道。周玉山推使馥、汪太守守正、津守。陈大令以培、津令。署总兵郑君国魁来拜,均未晤接。
三点钟,偕向事五君谒合肥相师[师相],星使命也。门外降舆,人拜,傅相亦答拜,慰云:“诸君此行甚辛苦,若到界,无甚饶舌,明年二月当可旋车。”同事张君巨川起云:“辛苦是司官们应该的,界事有两星使遵旨会勘于外,中堂主持于内,自不难早定。”傅相云:“保胜形势甚好,离滇界尽[仅]数里,彼所必争,谅山距镇南关四十余里,尚觉宽绰,易于进步。”关君璧泉对云:“两界之中,定为瓯脱,不知能行否?”傅相云:“此层定约时,我亲函达三邸,由总署与争持数十日,赫税司据彼电复不行,只得照议定约。惟约中有‘或因现在之界稍有改正,以期公同有益’一语,是在两星使临时审度耳。”馀各询寒暄,遂出。晚过德盛范子华处便酌。
十一日(9月19日) 同乡袁友章直牧焌文来拜。答拜阖城文武。巳刻,赴廉甫兄招饮,同座袁友章兄、乡人崇宁杨绍庭大令。
十二日(9月20日) 傅相订五点钟宴两星使及同事六人于水师公所。早十点钟,同乡徐剑农提军邦道、袁友章直牧招饮于工程局。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