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石润宏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经常背诵古诗词,但你知道藏在古诗词里的动植物的那些秘密吗?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诗里的葵是向日葵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那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这里”,鸳鸯又为何总是成对活动呢?还有我们总是讨厌“枯藤老树昏鸦”中的乌鸦,乌鸦出现真的是不详的征兆吗?《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这本书就带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全书不仅有通俗易懂的古诗词赏析,还趣味讲解诗词中提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习性,而且引经据典,生动道出动植物背后的传统文化典故。全书还配有动植物的精美手绘彩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动植物知识。这本书把传统文化知识与科普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灵活而生动!
作者简介
石润宏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植物审美文化研究,著有《唐宋植物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菊文化经典读本》等,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采薇:薇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一种植物还是两种植物?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古人为什么把茅草当礼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是什么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古人采荇菜做什么?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为什么又叫车前草?
江离、辟芷、木兰:《离骚》中的香草都是什么样的植物?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花、荷花、芙蓉、菡萏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这里的葵是向日葵吗?
兰泽多芳草:兰草和兰花是同一种植物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究竟能活多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是如何发声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与天鹅只有一字之差,它是如何成为餐桌佳肴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与麻只能用来织布吗?
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桂花是植物还是指代月光?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啼是因为悲伤吗?
北风吹雁雪纷纷:大雁迁徙时为什么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鹏的叫声为何如此动听,白鹭的身姿为何那么优美?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这里”?鸳鸯为什么通常成对活动?
桃花流水鳜鱼肥: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桃和鳜鱼的?
杨花榆荚无才思:其实榆树全身是宝
晴空一鹤排云上:为什么鹤的鸣叫声特别响亮?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小的浮萍为什么能够覆盖整个池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草的存在价值
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会绿得发蓝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是特别高产的粮食作物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树为什么能保持四季常绿?
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是两种植物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马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红?
榭叶落山路:是秋景还是春景?
枳花明驿墙:枳是橘的变种吗?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究竟为什么要采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与泡桐有什么区别?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海鲈、河鲈、加州鲈和松江鲈,古诗中的鲈鱼到底是哪一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史前文明时期人们栽培梅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凋谢后,花瓣到底会不会从枝头落下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芦芽、野鸭、河豚都可以吃吗?
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为什么把蛋下在别的鸟类的巢里,并让别的鸟类抚养幼鸟?
九万里风鹏正举:鹏是什么鸟?它真的存在吗?
惊起一滩鸥鹭:鸥鸟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水边?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如何区分杏花、桃花、李花、梅花、梨花和樱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蝴蝶为什么被称为“变态”昆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为什么要呱呱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并不是所有蟋蟀都会叫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鸡的飞翔能力是如何退化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什么竹子常常成片生长?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为什么牛在古代拥有很高的地位?
枯藤老树昏鸦:乌鸦是不祥的鸟吗?
序言
我所见者,草木鱼虫
——从动植物中探寻诗
词的博大精深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
诗词的内容包罗万象,然
而,如果仔细探寻,就会
发现诗词中所写的无非是“
人”与“自然”两端。读书漫
游、思乡怀人、归隐田园
、功名社稷等,都属于对“
人”的描写;名山大川、田
园风光、花草树木、鸟兽
鱼虫等,则是对“自然”的歌
咏。“自然”就包括了自然界
固有的各类事物,诗人通
过这些事物来抒情达意,
可谓是:“位我上者,灿烂
星空;位我下者,山川石
淙;我所感者,雷电雨风
;我所见者,草木鱼虫。”
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
切的,当属“草木鱼虫”,也
就是动物与植物。
自古以来,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过程中,动物和植
物都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
色:马可以拉车,牛能帮
助人类耕地,榆树皮、野
豌豆可用于充饥,茅草是
盖房屋的重要材料……从更
高层面来说,动物中的牛
与马,直接促进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而植物中,
农作物的地位更是不言而
喻,土神“社”与谷神“稷”成
了国家的代称。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
求以后,人们便逐渐将自
身的审美心态寄托在动植
物上。从《诗经》时代开
始,动物与植物就广泛存
在于诗、词、文、赋,甚
至是传奇、戏曲等多种文
学体裁中。因此在这些文
学作品中,除了体味诗人
的情感,我们还能找到动
植物与文学的另一种联系
。仅从古诗词来看,《诗
经》中的“采薇”“蒹葭”“芣
苢”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这
些题目就能引发一连串的
疑问:古人为什么要采薇
?薇、蒹葭、芣苢都是什
么植物?它们在古人的生
活中又有何重要作用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仅
仅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表达
的情感还不够,还需要懂
一点博物学知识。以此观
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
鱼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等优美的诗句,也
反映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这些有关草木鱼虫的博物
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鉴赏
诗歌、通达古人的情意。
为了让广大读者能详尽
地了解古诗词中的动物与
植物,我们精选了多首脍
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名篇,
在赏析诗词文本的基础上
,对其中涉及的动物植物
进行详细解读,普及相关
的科学知识,并阐发其中
的文化内涵。展卷阅读,
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更好地
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心态
与精神风貌,丰富大家对
古诗词文本及其历史文化
内涵的认识。
石润宏
导语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名篇,在赏析诗词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动物植物进行详细解读,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并阐发其中的文化内涵。展卷阅读,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心态与精神风貌,丰富大家对古诗词文本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精彩页
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原诗有六章,每章八句,这里只节选了最后一章。这是一名在边疆打仗的士兵回归故乡途中所吟咏的哀歌。周宣王统治时期,北方的猃狁部落进攻周朝,周宣王下令阻击,获得胜利后,周朝的大部队从边疆返回内地,这首诗就作于士兵归来途中。所选部分的大意是:想当初我前往边境的时候,故乡的杨柳长得很茂盛。现在我返回家乡时,大雪漫天飞舞。我在路上慢慢地走,又口渴又饥饿。我的内心满是伤悲,没人知道我心中的哀痛。
这首诗的题目是“采薇”,前三章分别写到“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意思是薇菜刚发芽、薇菜长出了嫩叶和薇菜变得又老又硬了。这几句通过描写薇菜的生长状况,形象地表达了一年四季时光的流逝。士兵们从年初等到年终,从春盼到冬,这场战事才终于结束,他们的忧愁苦闷又有谁知道呢?只好对着天地歌咏,内心万分悲伤。
采薇:薇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采薇》中的“薇”,是野豌豆在古书中的名称。豌豆是我们常见的蔬菜,野豌豆的形状跟豌豆相似,只是整个植株从丝蔓、叶片到果荚,都比豌豆显得瘦弱些。它们都属于蔷薇目、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花朵形似蝴蝶,非常艳丽。主要区别在于:豌豆的种子是圆形的,直径有5一10毫米,野豌豆的种子呈扁圆形,只有3-5毫米;豌豆全身光滑无毛,野豌豆则长有细毛;豌豆是一年生草本,野豌豆则是多年生的。豌豆生长范围比野豌豆广,各地都有,野豌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西南的省区。
野豌豆属于弱攀援性植物,在野外常常大面积生长,适合用作马、牛等牲畜的饲料。茎叶柔嫩时,也可作为蔬菜食用,炒着吃或生吃均可。野豌豆长在山野之间,虽然枝蔓茂密,但种子产量却比较低,一般不作为食物。所以古人很少专门栽种野豌豆,只有普通老百姓或者穷苦人家才去野外采来充饥。
关于古代贫民采摘薇菜食用,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商代有一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国君子朝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名允,后世称为伯夷,小儿子名致,后世称为叔齐。子朝临终时想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叔齐,叔齐却辞让说“请伯夷即位”,伯夷也拒不接受,他认为自己不能违抗父亲的命令,索性逃出国都,叔齐也跟着他走了,于是人们拥戴子朝的二儿子做了国君。
伯夷、叔齐离开国都后在外流浪,他们听说西伯侯姬昌很有德行,就前去归依,不料等他们到达时,姬昌却去世了。姬昌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在安葬完父亲后,准备举兵攻打商纣王,伯夷、叔齐跪下劝谏道:“您的父亲刚刚去世,就兴兵打仗,可以称得上孝顺吗?您以臣子的身份攻打商王,可以称得上仁义吗?”周围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姜太公却说:“他们也是义士啊!”于是,便放了他们。等到周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平定天下后,伯夷、叔齐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二人坚决不吃周朝的食物,隐居在首阳山中,靠采食薇菜充饥,不久便饿死在山上了。伯夷、叔齐辞让国君之位和采薇而食、以身殉国的事迹,受到后人的推崇,连孔子都钦佩他们的德行。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吃作为野菜的“薇”了,但我们应记住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铭记他们的道德精神。
P6-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8: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