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研究近现代黄梅戏文化传播问题的学术专著。作者将黄梅戏艺术置于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讨黄梅戏自晚清以来从乡野小戏上升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乃至在海外形成重要文化影响力的衍变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动力因素。作者综合运用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引入认知心理测量等实证阐释工具,深入分析了黄梅戏文化表意系统,对其原生特色、历史基质、文化认同与女性意识等问题进行原创性解读,并结合当代艺术体制与媒介环境,提出黄梅戏创新传播策略。全书理论思辨紧密结合黄梅戏艺术个案分析,可供人文艺术领域学者作为研究资料,对于戏曲专业从业人员与文化政策编制者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悦,1981年10月出生,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博士。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联创新攻关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收录于CSSCI、中文核心期刊16篇。 目录 第一章 近现代黄梅戏文化的孕育与发展 第一节 黄梅戏的文化起源 第二节 黄梅戏的历史传播阶段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的衍变发展 第二章 黄梅戏的“解域”特质 第一节 黄梅戏的原生特色 第二节 乡野民间到大舞台的转层 第三节 黄梅戏表意系统的扩张 第三章 黄梅戏女性文化及其精神转层 第一节 黄梅戏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 女性角色的精神转层 第三节 女性演员与文化传播 第四章 突围:黄梅戏在港澳台地区与海外的流行现象 第一节 “黄梅调”电影:新的类型与范式 第二节 多元融合的风格化特征 第五章 黄梅戏文化的当代适应性 第一节 跨场域评价:面向当代青年的去语境实验 第二节 审关量化与指标分析 第三节 比较视野:竞争力水平与SWOT分析 第六章 共享与互动:黄梅戏文化的当代传播 第一节 面向年轻的一代:黄梅戏美育方案设计 第二节 跨两岸三地:新的合作与认同 第三节 新语境下的形式创新与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目标是探寻自晚清以来黄梅戏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动力因素,具体研究了黄梅戏的历史基质、美学转层、文化认同和现实发展四大问题。首先,解读黄梅戏文化孕育与发展的历史阶段过程,探寻其原生美学特色;其次,探讨黄梅戏突破区域差异与传播阻隔的“解域”性质,考察在此过程中黄梅戏表意系统的扩展及其精神价值的转层;再次,对黄梅戏在跨区域传播中的文化语境、场域构型与新型范式展开研究,探索其文化记忆与当代表征形态;最后,借鉴历史经验,研究时代共有意义空间及拓展趋势,结合当代文化思潮、艺术市场体制、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行黄梅戏发展的当代适应性分析,提出黄梅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发展与传播策略。 本书引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是一本具有学理性与史料性的黄梅戏研究资料,适合于从事艺术文化传播研究、戏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及黄梅戏从业人员作为案边参考;同时,本书行文生动流畅,并配合图例,可读性强,兼具学术性与通识性,对于广大黄梅戏爱好者与当代大学生亦有普及传统艺术文化的美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