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项独特的哲学课堂教学实录。课程的名称是“哲学方法论”。课程主持人(本书主编)按照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世界观本身就是方法论”的理解,对课程的设计独辟蹊径,不是重复哲学史和哲学原理的某些教学内容,也不是抽象地讲授哲学方法的一般理论,而是通过师生合作的多种形式,结合实际问题和体验进入哲学情境,并以“学会把事情看清楚,把问题想透彻,把道理讲明白”为课程目标,进行切实的哲学思考和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分为“实地观察训练”“文本观察训练”“案例分析训练”和总结应用式的“综合训练”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以生动精彩的现实素材为对象,师生一起采取分析讨论乃至相互辩难的方式,体验哲学的境界和魅力,收到培训思想方法的实效。 作者简介 李德顺,男,1945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改革和发展、价值和价值观念、当代文化、法治文化等。著有:《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选择的自我》《立言录》《话语的圈套》《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人的家园——新文化论纲》《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与改革同行》《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深思浅喻》《思变集》《法治文化论》等。主编:《价值论译丛》《价值学大词典》《人生价值丛书》《实践价值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哲学概论》《法治文化丛书》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吴玉章奖等。部分作品已译成英、日等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课 什么是哲学、怎样学用哲学 一 理论思维的三个实际要求 二 哲学的三大特性 三 学用哲学的双向通道和三个关口 第二 课实地观察训练 观察一:艺术的走向——798所见 观察二:文化与民俗——南锣鼓巷今昔 观察三:从书市看大众阅读 观察四:城市文明的角落:地铁乞讨现象分析 观察五:市场大潮中的文化守护 观察六:其他片断 实地观察训练小结 第三课 文本观察训练 文本一:流言止于智者——对一份假报告的辨识 文本二:如何解读调查数据 文本三:康德与福柯论“启蒙” 文本四:儒学与现象学 文本观察训练小结 第四课 案例分析训练 案例一:事实与价值——获奖新闻照片之争 案例二:权利与责任——小悦悦事件 案例三:法律与道德——中西两个经典案例的剖析 案例四:舆论的泡沫与潜流——“苟晶案”的反思 第五课 综合训练 设计方案一:从网络传播在“占领华尔街”运动 初期中的作用看民主的实现 设计方案二:从实践过程中发现症结——《人民调解法》在社区的实施现状和问题研究 设计方案三:从逻辑学视角看“排除合理怀疑” 设计方案四: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主体的社会责任认同 设计方案五:关于“新工人文学”——艺术与身份 设计方案六:老子的“天下”观与人类共同体 第六课 课程总结 导语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资深教授李德顺的“哲学方法论”课程整理而成。是一本哲学思维方法训练课程的纪实。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从思想内容上看,哲学有三大基础理论——存在论、意识论和价值论。在哲学层面上,“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