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滇藏线动植物与生态环境图集(精)/青藏地区生命发现之旅专题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青藏地区生命发现之旅专题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滇藏线沿途的地貌特征、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植物种类及分布、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沿途风景险、秀、奇、幽、奥、旷等特色。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大量参考资料为依据,旨在为读者展现云南及西藏境内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生动多彩的野生动植物乐园,一个神奇与壮美并行的世界。让读者深入了解滇藏地区,感受大自然的匠心独运,也可以作为滇藏线发展的见证。
目录
气藏高原原概述
1.气候特征
2.地貌特征
3.动物资源
4.植物资源
五条主要进藏公路简介
1.川藏南线
2.川藏北线
3.青藏线
4.滇藏线
5.新藏线
滇藏线
1.来源概述
2线路特点
3.沿途风景
4.海拔特点
5.注意事项
昆明-大理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大理-丽江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丽江-香格里拉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香格里拉-德钦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德钦_盐井_芒康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芒康-左贡-邦达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邦达-八宿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八宿-然乌-波密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波密-通麦-林芝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滇藏线支线——丙察察线
1.来源概述
2.分段介绍
3.线路特点
4.沿途风景
5.海拔特点
6.注意事项
丙中洛-察瓦龙-察隅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察隅-然乌镇
1.行政区域
2.沿途风景
滇藏线野生动物基本介绍
1.鸟纲
2.兽纲
滇藏线野生植物基本介绍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
滇藏线,一条集险、奇
、美于一身的入藏通道。
昔日“一趟滇藏茶马古道线
,一段天险路”;如今“地狱
般的滇藏公路,却拥有天
堂般的美景”。
滇藏公路是一条连接云
南省昆明市与西藏自治区
首府拉萨的公路,是继川
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后又一
条进入青藏高原地区的重
要公路。滇藏线现有南、
北两条线路,2021年5月
滇藏高级公路还在修建中
。目前滇藏北线全长约
2400千米,于1973年10月
竣工通车,始于昆明,伴
随着苍山雪与洱海月,经
过大理和丽江,穿过横断
山区的原始森林,横跨金
沙江,穿越巴哈雪山,经
香格里拉到达西藏境内芒
康,与川藏南线(318国道
)会合,直通“日光城”拉萨
。整个滇藏北线海拔4000
米以上的路段有39千米,
海拔3000~4000米的路段
有239千米;全线大型桥梁
4座,隧道3处,中小型桥
梁112座,涵洞1764座,
挡墙16.9万立方米。滇藏
南线也始于昆明,经大理
转走大保高速公路至金厂
岭,途经云龙、泸水、福
贡和贡山,进入西藏境内
察隅县,与川藏南线会合
。曾经的茶马古道让这条
路线繁华一时。本书主要
介绍滇藏北线(正文所述
滇藏线均为滇藏北线),
其为茶马古道主路线,更
是现今的热门旅游路线。
同时,本书也简单介绍了
滇藏南线。
茶马古道兴自唐朝,是
以茶马贸易为主的通道,
跨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
区,并穿越多个少数民族
地区,是我国历史上海拔
最高的贸易通道,也是我
国西部地区不同民族、宗
教、文化交流的纽带,因
此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在
为人类的物资交换提供通
道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
化交流,是我国西部地区
一条横跨“世界屋脊”的文化
传播纽带,也是我国众多
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其
包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无可替代。南诏与吐蕃
的交通路线与今滇藏北线
大致相同,茶马古道在云
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
期南诏政权首府所在地大
理,而大理、丽江、香格
里拉、德钦等地是茶马贸
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多年来,来往于茶马古
道上的马帮商队,用茶马
互市,创造了滇藏地区独
特的马帮文化。在现代交
通发达的今天,马帮文化
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
视线,但人们对西藏的关
注,却体现了现代都市人
群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探索
的渴望。
滇藏北线始于昆明,经
大理的下关北上,进入玉
龙雪山、哈巴雪山,在峡
谷中盘旋前进,山下层层
林海,山顶终年积雪,景
色壮丽。公路跨越金沙江“
继红大桥”时,东面不远处
是深达3000米的虎跳峡,
雄伟壮观;西面是长江第
一湾,可远远眺望江水静
静流进虎跳峡。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由北向南流
经横断山脉的迪庆藏族自
治州,沿途峡谷纵横深邃
,雪峰连绵,草原辽阔,
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星罗
棋布,自然景观优美,民
族风情独特。驾车穿越白
马雪山,可在短短三四个
小时之内经历山地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
带、寒带逐次过渡的立体
垂直气候,感受“一山有四
季,隔里不同天”。从香格
里拉经纳帕海到达云南境
内最后一个重镇——德钦
,这里有云南境内最壮观
的雪山群——梅里雪山,
山脉绵延达数百里,其中
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
三峰”更是各显风姿。主峰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是云南的最高峰。
滇藏公路西藏段的第一
个城镇——盐井,澜沧江
水流经此处便变成红色,
与红色的山坡、绿色的梯
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里的扎古西峡谷是典型
的喀斯特地貌,峡谷悬崖
落差大,有“十里一线天”的
美誉。红拉山自然保护区
(现更名为芒康滇金丝猴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
邻滇西北的云岭山脉,海
拔3500~4500米,巍巍横
断山脉,纵横南北。由于
这一带地形复杂,海拔差
异明显,山高、谷深、水
急,自然景色有明显的垂
直地带规律。从海拔2300
米至4448米,沿214国道
,可饱览别具一格的立体
自然景观,不同海拔地区
分布着不同植被。这里既
是植物的天堂,也是研究
动植物的基因库。
滇藏线上,巍峨的雪山
、美丽的花海、丰富的珍
稀动植物、壮丽的白水台
、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
奇特壮观的横断山脉,形
成了险、秀、奇、幽、奥
、旷等特色。本书旨在为
读者展现云南及西藏境内
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奇特
壮丽的自然景观,生动多
彩的野生动植物,让读者
深入了解滇藏地区,感受
大自然的匠心巨作。
导语
本书除对滇藏线线路的介绍外,重点介绍了三个部分的内容:滇藏线沿途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滇藏线沿途植物种类及分布;滇藏线沿途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考察。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描写与展示,展现出每个路段不一样的景色、文化和生态特点,可为滇藏线未来的发展借鉴。
精彩页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青藏高原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该区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引发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气候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3)产生的影响
姚檀栋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在全球持续变暖条件下,喜马拉雅地区冰川萎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而帕米尔地区冰川扩展会进一步出现。冰川变化的潜在影响是,将使大河水源补给不可持续且地质灾害加剧,如冰湖扩张、冰湖溃决、洪涝等,这将影响其下游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姚檀栋院士进一步指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拥有除极地地区之外最多数量的冰川,这些冰川位于许多著名亚洲河流的源头,并正经历大规模萎缩,这将对该区域大江大河的流量产生巨大影响。
2.地貌特征
青藏高原密布高山大川,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海拔仅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部引力的影响,因此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高原面的边缘被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边缘区存在一个巨大的高山山脉系列,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山脉占据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山脉平均海拔普遍偏高,除祁连山山顶海拔为4500~5500米之外,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山顶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还分布有大量的宽谷、盆地和湖泊。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度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青海南部)一藏北(西藏北部)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除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也广泛分布着冰川。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