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唐五代环境变迁史(精)/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李文涛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隋唐五代时期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降水、湖泊的变化等)、植被(文化用品消耗、造船业消耗、建筑消耗、森林分布、森林状况、植被分布、植被隐忧等)、野生动物环境、地貌与土壤、矿物环境(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瓷器、盐业等)、自然灾害(旱灾、水灾、蝗灾、冻灾、地震、疫病等)、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等角度研究隋唐五代时期的环境变迁。史料丰赡,论证有力,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目录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气候的变化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节气顺序反映气候的变化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气候的阶段特征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收成所反映的气候状况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水环境 第一节 黄淮地区的湖泽情况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北方水稻种植反映的水环境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植被情况 第一节 文化用品的消耗 第二节 造船业的消耗 第三节 长安、洛阳等地的建筑消耗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森林分布的概况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蜂蜜产品反映的森林状况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牧业用地的分布 第七节 从隋唐五代时期的水质看当时植被分布的状况 第八节 隋唐五代时期植被环境的隐忧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野生动物环境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鹿类动物的分布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虎的分布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大象、犀牛的分布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其他大型动物的分布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沙漠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地貌的变化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矿物环境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金矿的分布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银矿的分布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铜矿的分布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铁矿的分布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瓷器的分布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盐业的分布 第七节 矿产的开采、冶炼和烧制瓷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环境灾害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蝗灾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疫病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旱灾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水灾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冻灾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地震 第八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 取之以时 第二节 佛道戒杀思想 第三节 禁屠思想 第四节 仁及鸟兽与用之以节 第五节 山川崇拜与洞天福地思想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环境法律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隋唐五代环境史的研究 ,徐庭云先生有过初步的勾 勒,①王建革等学者研究了 江南等地区的环境②。学术 界对此没有整体的研究。但 隋唐五代环境史涉及的诸多 领域,学术界有比较深入的 研究。 对隋唐五代气候史的研 究,学术界关注比较早,竺 可桢先生认为,自7世纪中 期,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柑 橘能在长安生长挂果,作物 生长期也变长,唐末五代, 材料比较少,不清楚气候情 况。③刘昭民认为,隋初到 宋初,气候暖湿,是中国历 史上第三个暖期。④而牟重 行认为,长安柑橘挂果不普 遍,其挂果可能是人工干预 的结果,不能作为唐朝气候 变暖的标志。⑤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 界在竺可桢等先生研究的基 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陆巍 等通过隋唐帝王九成宫避暑 时间的对比,指出隋朝气温 高于唐初。⑥满志敏先生认 为唐朝长安的柑橘、梅花、 驯象,以及作物生长期延长 不能视作唐朝气候变暖的物 候证据。唐朝气候也有变化 ,在8世纪中期,唐朝气候 变冷;9世纪前期与9世纪末 ,气候极冷,甚至超过了明 清小冰期;到五代,气候逐 渐回暖。① 吴宏岐、党安荣研究指 出,隋唐五代气候比较温暖 ,比现今高1℃左右,气候 带向北纬移动1°左右,其中 也有冷暖变化,550-800年 为温暖期,800-950年为寒 冷期。②蓝勇的研究也表明 8世纪中期气候变冷,导致 了游牧民族南下,加速了唐 代的衰亡。③费杰等认为, 唐朝黄土高原南部在620- 799年温暖湿润,气温比较 稳定;800-910年则比较寒 冷,气温波动幅度比较大。 ④葛全胜等人则认为,581 -740年,气候温暖;741- 907年,气候转冷;五代时 期,气候逐渐回暖。⑤刘亚 辰等依据物候文献研究指出 ,关中地区600-800年冬半 年气温比现代高0.38℃左右 ,而800-902年冬半年气温 比现代低0.08℃;总体而言 ,600-902年冬半年平均气 温比现代高0.23℃左右。@ 不过,该文的史料解读还存 在一定问题。 2007年,Yancheva等人的 论文“Influence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zone on the East Asian monsoon”(Nature,2007,4 45:74-77)根据钛含量的变 化,指出750年前后,中国 夏季季风减弱,降水减少, 导致农业歉收,最终引发农 民起义,加速唐朝的灭亡。 张德二等人对此论点在以下 几个方面质疑:唐代后期是 否是干旱;季风强是否导致 夏季风弱,以及东亚夏季风 弱是否导致夏季干早少雨; 钛含量值是否能作为冬季风 强弱变化的代用指标等。① 此外,张家诚等人也对此提 出了不同的看法。②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变 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也存 在地方的差异。程遂营、马 强、唐尚书等研究了隋唐五 代时期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 。③ 除了对隋唐五代时期气 候变化整体研究之外,费杰 等人还研究了这一时期的气 候突变事件。④马亚玲等人 通过杜甫诗歌研究了768年 左右的寒冷事件。⑤ 除了对气候变化研究之 外,学术界也对通过物候研 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方法 进行了更进一步地完善。 关于隋唐五代时期的植 被研究,陈嵘先生比较早就 收集了相关森林史的资料。 ①史念海先生以为,北朝末 年,黄土高原的关中平原以 及汾涑平原森林已经砍伐殆 尽。唐代因为燃料和建筑需 要,森林砍伐从终南山一直 扩展到天水一带的陇山,此 外吕梁山脉的森林也被大量 砍伐。隋唐五代青海东南部 、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 部、山西西北部地区,由于 牧业的发展,使得山地森林 受到破坏,但没有达到全面 毁坏的程度。②马忠良等编 的《中国森林的变迁》指出 ,隋唐五代华北地区森林虽 然受到破坏,但山区森林依 然茂盛;东北地区森林受到 一定破坏,但恢复很快;华 东地区丘陵地区的原始植被 破坏严重,但也种植了人工 林木;中南地区的河南、湖 南、湖北森林破坏严重,两 广及海南森林植被较好;西 南地区,山区森林受到破坏 ;西北地区森林破坏比较严 重。③龚胜生、夏炎、王天 航等学者通过定量分析,研 究了唐朝的薪炭、建筑消耗 对森林植被的影响。④畜牧 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 时的环境状况,也小红对隋 唐五代畜牧业进行了比较系 统的研究。⑤贾志刚也对隋 唐畜牧业兴衰进行了讨论。 ⑥ 关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野 生动物状况,何业恒与文焕 然先生对此都有涉及,他们 论述了这一时期的野生动物 概况。①王利华先生通过对 华北鹿的研究指出,隋唐五 代时期,华北鹿类资源丰富 ,表明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 好。②夏炎认为,隋唐五代 时期野生动物在帝王狩猎等 活动的影响下大为减少,其 中雉资源减少比较厉害。③ 翁俊雄等研究了唐代虎、象 的分布。④ 隋唐五代时期的地貌, 在沙漠变迁方面,侯仁之先 生比较早就进行了研究。景 爱先生从考古的角度,也研 究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沙漠化 。王北辰等学者通过文献的 方法研究了隋唐五代时期夏 州等地的沙漠状况。何彤慧 等借助自然科学方法,研究 了鄂尔多斯等地在各个历史 时期沙漠的变迁。①马强利 用出土墓志研究了唐代统万 城周边沙漠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