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是视觉艺术和设计学科必备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也是高等艺术教育结构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拓展学生专业艺术视野、启迪设计灵感、培育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以“注重基础、多维立体”为核心,基于“体系化、立体化”的教学理念,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放立体的教材应用模式。本书既强调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又注意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开拓创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采用了大量的知识结构图、学习导图和案例分析,突出了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及专科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纤维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用书以及相关人才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色彩认知 第一节 色彩认知的基础 一、认识色彩的第一个条件:光 二、认识色彩的第二个条件:色彩的视觉感受 三、认识色彩的第三个条件:色彩的心理感受 第二节 色彩认知的内容 一、自然色彩 二、艺术色彩 三、设计色彩 第二章 色彩体系 第一节 色彩混合 一、色光混合 (正混合 ) 二、颜料混合 (负混合 ) 三、中性混合 第二节 表色体系 一、伊顿色相环 二、孟塞尔色立体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四、日研色系统 第三章 色彩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属性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纯度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属性 一、色彩的冷感与暖感 二、色彩的轻感与重感 三、色彩的软感与硬感 四、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五、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 六、色彩的远感与近感 七、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第四章 色彩形象 第一节 具象的色彩形象 一、红色 二、橙色 三、黄色 四、绿色 五、蓝色 六、紫色 七、无彩色:白色、黑色、灰色 第二节 抽象的色彩形象 一、自然的色彩形象 二、古典的色彩形象 三、温馨的色彩形象 四、浪漫的色彩形象 五、华丽的色彩形象 六、朴实的色彩形象 七、优雅的色彩形象 八、俊俏的色彩形象 九、新潮的色彩形象 第五章 色彩意象 第一节 色彩通感 一、色彩与听觉 二、色彩与味觉 三、色彩与嗅觉 四、色彩与触觉 第二节 色彩联想 一、具象联想 二、抽象联想 三、共感联想 第三节 色彩意象 一、色彩象征 二、色彩意象 第六章 色彩行为 第一节 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第二节 色彩调和 一、近似调和 二、秩序调和 三、互混调和 四、均衡调和 五、呼应调和 六、层次调和 七、对比调和 八、色调调和 第三节 色彩构成 一、色彩的张力 二、色彩的均衡 三、色彩的肌理 四、色彩的比例 五、色彩的呼应 六、色彩的主从 七、色彩的点缀 八、色彩的层次 九、色彩的面积与位置 十、色彩的衬托 十一、色彩的数量 十二、色彩的渐变 十三、色彩的空间 第七章 色彩采集、分析和解构 第一节 色彩采集 一、对自然色彩的采集 二、对传统色彩的采集 三、对民间色彩的采集 四、对艺术色彩的采集 五、对设计色彩的采集 第二节 色彩分析 一、色彩面积和比例的分析 二、色调的分析 三、色彩的风格分析 四、色彩的感觉分析 五、色彩的心理分析 六、色彩的节奏分析 七、色彩的气氛与意境分析 第三节 色彩解构 一、整体色按比例解构 二、整体色不按比例解构 三、部分色的解构 四、形、色同时解构 五、色彩情调的解构 第八章 色彩应用 第一节 空间色彩应用 一、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二、应用色彩表达设计师与使用者的审美情趣 三、应用色彩塑造室内空间 第二节 数字色彩应用 一、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二、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提升商品的档次 三、应用色彩通感体现商品属性 四、应用色彩象征与联想表现作品主题 五、新媒体色彩设计 第三节 产品色彩应用 一、应用色彩构成提升产品辨认度 二、应用色彩象征体现产品功能 三、应用色彩属性配合产品材质 四、应用色彩心理感受产品丰富层次 五、应用色彩配置加强产品形象塑造 六、应用色彩进行服饰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