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克庄(宋末文坛领袖)/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南宋大词人刘克庄的小传。他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学士。诗属豪放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本书突出他豪放派词人的身份,反映了他刚介耿直,不畏强权,敢于犯颜直谏的作风和忧国虑民、忠君爱国之心。
作者简介
詹淑海,莆田市审计局退休干部,1950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在职电大汉语言专业毕业,因业余兴趣而专注刘克庄研究30余年。
1985年lO月起在莆田《湄洲论坛》创刊号以及《湄洲日报》文史版上陆续发表《关于刘克庄淳祜四年前的五次罢官》《南宋爱国词人刘克庄》《刘克庄与“梅花诗案”》《刘克庄与朱熹谥号的由来》《刘克庄与南宋状元吴叔告》等一系列文章。
《刘克庄评传》是作者研究刘克庄30余年的总结,也是对刘克庄诞辰830周年的纪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少年异质 文坛初露锋芒
第二章 知建阳吏 显治理才能
第三章 “梅花诗案”
第四章 屡遭罢官 屡罢屡起
第五章 文名久著 不攀权贵
第六章 宋末词坛宗主
后记
序言
刘克庄,初名灼,字潜
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
田人。生于孝宗淳熙十四
年(1187年),23岁以荫补
官,历任将仕郎、靖安县
主簿、建阳县令、宗正寺
主簿、枢密院编修官兼侍
右郎官、潮州通判、袁州
太守、广东常平提举、江
东提刑、秘书少监兼国史
馆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崇政殿说书兼中书舍人、
直宝文阁改龙图阁、知漳
州、宗正少卿、秘书阁修
撰、福建提刑、秘书监兼
太常少卿、直学士院、起
居舍人兼侍讲、右文殿修
撰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
副使、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权兵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史馆同修撰兼侍读、权
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
。晚年以龙图阁学士守本
官致仕。逝于度宗成淳五
年(1269年),享年83岁。
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
定”。
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
屡遭罢黜。理宗宝庆年间
,他在建阳任县令期间,
因一首《落梅》诗得罪了
擅自矫诏废立的权臣史弥
远和理宗皇帝,遭到9次罢
官,然其刚介耿直,不畏
强权,敢于犯颜直谏的作
风和忧国虑民、忠君爱国
之心始终不变,至老不衰

刘克庄在南宋文坛上享
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是
南宋晚期久享盛名的文坛
宗主、诗坛宗主和豪放派
爱国词人。他的诗数量之
多,题材之丰富,反映社
会生活的程度之深并不比
陆游、辛弃疾差。他的词
则以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更
加跌宕起伏、苍凉悲壮、
疏狂的豪放风格著称于世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与苏轼、辛弃疾并列为宋
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豪放
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导语
刘克庄在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是南宋晚期久享盛名的文坛宗主、诗坛宗主和豪放派爱国词人。他的诗数量之多,题材之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程度之深并不比陆游、辛弃疾差。他的词则以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更加跌宕起伏、苍凉悲壮、疏狂的豪放风格著称于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苏轼、辛弃疾并列为宋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后记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
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
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
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
模。他们的教育成长、道
德品行和思想文章,是福
建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
和激励着一代代福建人努
力学习、奋勇前行。福建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
编写的“福建历史文化名人
丛书”,以福建历史名人为
题材,古今结合,意在从
高处着眼、从基础着手,
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促进人文道德养成,使社
会科学知识走进大众、走
进生活、走进现实,让更
多的人了解福建历史名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福建文化影响力和感染
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
加瓦。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第三辑)所包含的董奉、
薛令之、游酢、罗从彦、
李侗、袁枢、蔡元定、刘
克庄、俞大猷、洪承畴10
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建
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述
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
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化
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生
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
传主的学问、事功、道德
,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
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
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
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
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
这套丛书以广大群众为
读者对象,尤其是各年龄
段的学生群体以及受过中
等教育的读者,他们对这
些历史名人的认知,大多
来源于历史课本、乡土教
材、文化景点和博物馆,
很难形成具体、深入、系
统的认识。丛书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通过一个个
生动精彩的故事带领读者
走进福建历史,走人人文
社会科学的知识殿堂,融
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
、可读性于一体,对提升
大众的阅读水平、普及社
会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社
会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
德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副主席林蔚芬对编撰出
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
予大力支持。省社科联党
组成员、副主席缪建萍亲
自指导本书的策划和编写
工作。省社科联从事社科
普及工作的李道兴、杨文
飞、林彤、李培□等具体组
织实施本丛书的编撰出版
工作。
专家刘小新老师对丛书
写作大纲和书稿进行了认
真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很
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
示感谢!
由于编撰出版时间紧,
经验和水平有限,疏漏在
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编委会
2017年8月
精彩页
刘克庄的祖父刘夙,字宾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官至枢密院编修官,著作郎。刘夙厚名闻而薄利势,立朝能尽言,为人耿直敢言,“以言论风节闻天下”。
刘克庄的叔祖父刘朔,字复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科举考试礼部第一,廷试甲科,调温州司户参军,改宣教郎,知福清县,官秘书省正字,以疾乞外除福建安抚司参议。刘朔与其兄刘夙一样耿直敢谏,被时人并称为“二刘”。
刘克庄的父亲刘弥正,字退翁,号退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刘弥正在朝时,正是权相韩侂胄为了建立盖世奇功、捞取个人政治资本,准备举兵北伐的时候。刘弥正自两淮使那里回到朝中,规谏韩侂胄不要轻启边衅,从而得罪了韩侂胄,受到了打击和排挤。
刘克庄的父祖辈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诤谏的精神对少年刘克庄疏狂而刚介耿直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钟情陆放翁 更羡辛稼轩
刘克庄生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他生长的年代距陆游、辛弃疾不远。陆游、辛弃疾逝世时,刘克庄分别已经是21岁和24岁的成年人。刘克庄十分钦佩这两人的爱国精神,从小就喜欢他们的诗词和文章。刘克庄认为:“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刘克庄是这样描述他学诗的过程的:“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又兼取东都、南渡江西诸老,上及于唐人大小家数,手抄口诵。”
刘克庄高度评价辛弃疾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认为他在“自昔南北分裂之际,中原豪杰率陷没殊域,与草木俱腐”的情况下,能够“自拔而归,著节本朝”,可以称得上是“名卿将”。他称赞辛弃疾所进《美芹十论》和《上虞雍公九议》“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笔势浩荡,智略辐辏,有《权书》《衡论》之风”。他特别对辛弃疾的爱国主义豪放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世之知公者,诵其诗词而已。前辈谓有井水处皆倡柳词,余谓耆卿直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尔。公所作大声镗鞯,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说对于辛弃疾的诗词,他从小就能够背诵。
顽皮任性常逃学
少年刘克庄虽“生有异质,少小日诵万言,为文不属稿,援笔立就”,但他也十分顽皮任性。
刘弥正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及第后就早早地离开了家乡,很少顾及家庭及子女教育。刘克庄的幼年教育主要依靠他的叔父刘弥邵。
刘弥邵,字寿翁,号习静。他早孤苦贫,家有藏书数橱,经常与兄弟卧起其间,饥以充馈,倦以为枕。然而他虽然饱读经书,却屡试不第。中年干脆放弃科举,专以教书为业,“凡里中佳子弟,良士友,多先生口讲指划之余。”刘克庄尝有诗云:
忆在婴儿时,常依少父傍。
不嗔仲容小,犹记阿宜长。
诲语祛蒙吝,埋词愧惰荒。
从今有疑义,无复叩山房。
年龄稍大一些后,刘克庄又与乡邻林德成、陈光仲两兄弟跟着方泽孺学习。少年刘克庄十分顽皮任性,不受约束,经常逃学,不是上山敲打石头,就是下河戏水,抓鱼摸虾。逼使他父亲不得不让他少小就“随父任,受庭训”。刘克庄中年时有一首回忆他少年时读书的《乌石山》诗云:
儿时逃学常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
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华。
乌石山位于今莆田城之东北,因其山势状如麒麟,古时又称为麟山,今称为东岩山,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素有“东山晓旭”之美称。乌石山上松柏苍翠,怪石嶙峋,风景秀丽。站在乌石山山巅,俯瞰兴化平原和浩瀚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是登临怀古和观日出的绝佳去处。
乌石山留下了刘克庄童年美好的记忆,也是他成年以后经常读书避暑、登临怀古的驻息之地。夏天,南方的气候特别闷热潮湿。刘克庄故居所在地后村地势低洼、不易通风,于是他就经常去乌石山上的寺庙里乘凉避暑,读书休息。刘克庄《东岩寺避暑》诗云:
若非来寺里,无地避炎热。
经雨房基润,依山井汽冰。
榻虚凉睡客,松湿滴归僧。
对此专宜静,为诗亦不应。
乌石山承载着刘克庄太多的记忆和希望,也见证了他一生的坎坷和不平。理宗淳祜十二年(1252年)重阳节,时年已66岁的刘克庄率领他的子侄们再一次登上乌石山,追忆往事,感慨万千,赋诗云:
垂髫登嗽捷于飞,
岁晚重来脚力微。
一死一生群从少,
某丘某水几人归。
即今秉烛游清夜,
自古无绳系朝晖。
莫忆宫门谢时服,
海图尚可补寒衣。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