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新解与现代养生(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道德经新解与现代养生(精)》是一本面向文学及养生爱好者的阅读指导用书,作者基于对国学道德经的热爱,考虑到广大文学及养生爱好者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结合自己行医多年的养生科普知识,精心编著此书,希望能指导大众提高文学水平,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
目录
上篇·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多言数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废弛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柔弱刚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处实去华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或损或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百姓之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一谦四益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处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参考文献
序言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
公》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
索,曰:“荆人遗之,荆人
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
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日曰:“去其‘人’而
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意思是说,这个荆人(
楚国人,荆是古代楚国的
别称)爱自己国家的人,
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自
己的弓遗失在楚国,就不
愿去寻找,因为自己的弓
还是会被楚国人拾到。用
今天的话讲,这个荆人是
一个爱国主义者。而孔子
则要求去掉“荆”字,爱所有
的人。用今天的话讲,孔
子是一位人类主义者。至
于老聃(老子),则要求
去掉“人”字,泛爱万物,视
万物与人为一体。因此《
吕氏春秋》赞美他是“至公”
。老子正是《礼记·中庸》
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
高明而道中庸”之人。下面
就来介绍本书主人公——老
子及其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
东)厉乡曲仁里人。他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老子的生卒年不详。
相传老子刚出生时耳朵特
别长、特别大,于是父母
便给他起名为李耳。因其
两耳垂肩,故又称老聃,
聃为“耳朵大且下垂”之义。
又传老子的母亲怀了九九
八十一年身孕才从腋下产
下老子,老子一生下来就
是白眉毛白胡子,故称老
子。以上传说只是后人杜
撰的,但这些传说也并不
完全是空穴来风的,他是
古代的圣人,“圣”的繁体字
写作“聖”,《说文解字》曰
:“聖,通也。从耳,呈声
。”意思是说能称为圣的人
,听觉一定十分灵敏。也
就是说,所谓圣人就是用
耳知情、用口言理、开明
睿智、耳聪目明、百事通
达之人。因此,后世工匠
在给老子画像时就特别注
意突出老子的大耳垂轮的
神态。
据《史记》记载,老子
曾担任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周朝的守藏室相当于今
天的图书馆,因此老子就
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
。周朝是一个很注重礼仪
和文化的朝代,因此老子
所在的守藏室不仅藏有丰
富的典章书籍,还藏有一
些十分珍贵的档案和文物
。老子处在这样一个职位
上,除了可以博览群书,
还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历
史资料和上古文物。加之
老子天资聪慧,悟性极高
,所以成为当时名声很大
的学者。《史记》还记录
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
。孔子三十多岁时,曾专
程去向老子请教学问,他
受到老子的点拨后获益匪
浅,并被老子的学识深深
折服。后来孔子在自己的
学生面前称:“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把老子比
作能“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对老子表现出极大的崇敬

春秋末期,周王室发生
内乱,各诸侯国都热衷于
权力争夺,相互攻伐,导
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老子对
当时的政治状况极为不满
,对周王室也失望透顶。
最后,他决定辞官西行,
离开朝廷。老子由东都洛
邑(今河南洛阳)向西行
,途径三门峡的函谷关时
,守关令尹喜看见一团紫
气从东边飘来,认为必有
圣人到来,赶忙迎接。只
见一位老者骑着青牛徐徐
而来,正是老子。这也是“
紫气东来”的出处。尹喜对
这位大学者的隐退甚为惋
惜,便劝他著书立说,老
子推辞不掉,于是就著书
上下两篇,共五千余言,
世人称为《老子》或《道
德经》。老子完书之后,
便出关向西而去,老子的
结局正史没有记载,《史
记》说“莫知其所终”。据说
老子因修道而长寿,大概
活了一百六十余岁。老子
所著《道德经》具有玄妙
的思想和深邃的哲理,因
此老子也被后人推举为“中
国哲学之父”。
最后,还必须说明,作
者写本书是想结合多年从
医经历和生活经验,从不
同角度阐述对《道德经》
这部伟大著作的理解和认
识,以达到学习经典、领
悟人生和指导养生之目的
。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限于作者本人学识,会
致本书挂一漏万。然而,
每一名中国人都有承担起“
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由
于我们不求甚解,有时会
完全错误理解古圣先贤的
思想,许多人还不以为然
,导致望文生义。如孔子
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若解释成“如果你早上
听懂了道理,晚上就可以
死了”,那谁还敢去闻道呢
?大家宁可不闻道,因为
一闻道,晚上就要死了。
其实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你这个时候懂得道理,就
会发现以前犯过许多错误
,那怎么办?把以前的错
误“譬如昨日死”,然后重新
做人,跟早上(朝)、晚
上(夕)完全没关系。正
像明代学者袁了凡说的“从
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
种种譬如今日生”一样。又
如我们长期曲解了“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认
为“人不自私,老天爷都不
放过,都会天诛地灭”。其
实,我们错误理解了其中
的“己”字,它不代表个人、
自己,而是指人固有的本
性,即良心,也叫作自性
。这句话是说:“人如果不
能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
则天地不容。”其中“为”字
念“wei”,是“修养、修为”之
意,而不读“wei”,不是“为
了”之意。还有“慎独”,人
们普遍认为这是儒家要求
导语
本书是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作者结合了现代最新的中、西医学理论和科学健康观念,从道德经解析出发对从医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量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有理有据、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及说服力。本书的问世,希望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精彩页
第一章众妙之门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天地之始,有名⑥万物之母。故常无欲⑥,以观其妙②;常有欲,以观其微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①,玄之又玄①,众妙之门②。
【注释】
①道可道:可以用语言描述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了。第一个“道”的意思是规律、法则和准则,甚至指公序良俗、通行惯例等。第二个“道”的意思是诉说、描述。
②常道:永恒不变的规律。
③名可名: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了。第一个“名”是名字的意思,第二个“名”是称呼、叫的意思。
④无名:没有名字的东西,指“无”,延伸意思为空间或空。
⑤有名:有名字的东西。这里泛指物质或元素,如钾、钠、钙、碳,或金、木、水、火、土。
⑥无欲:清净无欲。
⑦其妙:天地万物微妙之处。
⑧微:边界,引申为表面或表层。
⑨两者同出:空间(无)和物质(有)同出于道。
⑩玄:玄妙幽深。
?玄之又玄:玄妙又玄妙。
?众妙之门:万物变化的源头。
【译文】
可以用语言描述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了;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了。有了空间(“无”),才开始出现天地;有了物质元素(“有”),才开始产生万物。所以如果我们经常保持清静无欲的状态,就可以观察、探究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我们欲望满满,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的表象。空间(“无”)与物质(“有”)同出于道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很奇妙。玄妙又玄妙,是万物变化的源头。
【解析】
此为《道德经》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老子在本章首先告诉我们,人类语言的发明,确实为我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语言在描述、诉说事物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说,永恒不变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也就是说,语言的表述能力是有限的,即“言不尽意”。老子认为,不管是自然大道、宇宙大道还是人间大道,一旦我们自认为讲明白了,其实就偏离它了。因为“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语言恰恰是一种限制。宋代诗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有“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句。意思是说在这临近中秋的夜晚,洞庭湖如灿烂的银河,那种美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语言来向你诉说。又如每当我们听到《斯卡布罗集市》这支忧伤的恋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最美丽、最难忘的初恋。这种感觉用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无法描述清楚的。这首创作于中世纪的古老英国民歌,它所表达的情感,真可谓“妙处难与君说”。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14:41